
劇情簡介
劇目由成都市京劇研究院出品,王爰飛、潘乃奇編劇,胡筱坪導演,劉潔主演。
劇目以成都市京劇研究院老一輩藝術家蔣叔巖等為原型,講述了京劇在抗戰(zhàn)期間入川并在成都扎根的歷史過程。江素云原本只是個視京劇為生命的伶人,卻在抗戰(zhàn)風云中逐步成長為文藝抗戰(zhàn)的英勇斗士。該劇具有濃郁四川地域特色,表現(xiàn)成都市京劇研究院坎坷成長的歷史,向老一代京劇藝術家們致敬。
同是伶人故事,我不自覺地把《新聲》與吳祖光先生的《風雪夜歸人》作比較,戰(zhàn)火、伶人、生存,有太多的故事可講。遙想當年,烽火連三月的抗戰(zhàn)時期,吃不飽穿不暖甚至連性命都難保的時期,臺上光鮮的伶人又會有怎樣跌宕起伏的命運?僅憑這些本身就極具傳奇色彩和戲劇性的內容,就足以吸引觀眾走進劇場。
中華民族多元一體,作為文化符號的地方戲劇的融合發(fā)展,不僅展現(xiàn)了戲劇本體的發(fā)展脈絡,也反映了歷史變遷、人口流動、文化互動、政治意志等社會變化。京劇在信息媒介如此發(fā)達的今天是盡人皆知的國粹,但是,四川為什么會有京劇的發(fā)源?為什么會有我們今天所在的新聲劇場?遠在京城的京劇是如何來到難于上青天的蜀地,又是怎么入的川?民眾對這些肯定是非常陌生的。陌生感再次觸發(fā)新奇,并貫穿于觀演的過程中。
劇名、主題、故事、意義幾者巧妙互文,京劇入川在蜀地是新聲音;伶人抗日既是古老戲劇的新聲音,也是傳統(tǒng)文化的新主題;新聲劇場講老故事,讓塵封的歷史煥發(fā)了新的生機。成都作為抗戰(zhàn)時期四大文化抗戰(zhàn)中心,不同的時代,不變的是戲劇人的使命擔當。
戲中時代決定了與真實原型的樣貌、自然主義的表演、生活習慣的語言距離較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傳統(tǒng)戲劇程式體系的發(fā)揮空間,我一直期待看到主創(chuàng)們如何突破這個難題。劉潔老師扮演相貌端莊、剛柔并濟的江素云,唱腔保持一貫的高水準,在表現(xiàn)心急如焚等復雜情緒時,將圍巾用作水袖實現(xiàn)了戲劇的現(xiàn)代性轉化;羅二爺為保護江素云和關長生,與警察搏斗時,武戲的編排很具有觀賞性和技巧性;獄中“彭關”二人的戲中戲也是很精彩的一段,聲東擊西,說的是戲又不是戲。“江家班”入川、以警察局局長為首的反派、中共地下黨等人物和情境,故事清晰流暢,在表現(xiàn)過程中川劇與京劇融合,體現(xiàn)了四川的包容精神。
總體而言,《新聲》講述了戲劇人在歷史洪流中命運的縮影,不僅展現(xiàn)了京劇的獨特韻味,更在舞臺上呈現(xiàn)出一種整體的藝術張力,是一部思想性、社會性、藝術性皆上乘之作。
主創(chuàng)談
王爰飛
擔任多部話劇、歌劇、音樂劇編劇。近十部作品在國家大劇院、紐約林肯藝術中心、卡耐基音樂廳演出,多部電視劇、廣播劇在央視播出。曾榮獲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金獅獎等國家級獎項。在海內外出版文學作品二十余部。
我嘗試用京劇書寫四川歷史。移民大潮、川軍抗戰(zhàn)是兩大歷史事件,京劇入川是一大藝術事件,相互串綴滲透是個值得嘗試的切入點。戲劇是大眾藝術,應當“從地下長出來”。編劇應尋找作品的歷史文化根脈,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開掘,不做無本之木。藝術創(chuàng)作要講求家國情懷。文藝抗戰(zhàn)是中國藝術家們在國家興亡之際品格、風骨的展現(xiàn),《新聲》把藝術家的個人命運置于國家命運的洪流,情感的深度和厚度有了依托。
潘乃奇
青年編劇、導演、制作人。戲劇作品選段曾亮相央視戲曲春晚。曾榮獲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田漢戲劇獎、巴蜀文藝獎、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等;作品曾六次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多次入選國家級展演活動。
在新聲劇場演京劇《新聲》,這是出品方在委約創(chuàng)作時就提出的。在確定了這個目標之后,我們開始梳理相關的人物和故事,探尋究竟該以怎樣的視角切入京劇《新聲》。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當一段段京劇人與成都的過往映入眼簾,當一幕幕感人往事跳入心間,我們仿佛回到了往昔,看到了曾經(jīng)的京劇人在特殊歷史時期的奮斗、夢想和追求。我們盡可能地想用劇本塑造出有韌性、有性格、有生命力的人物,讓他們穿越歷史云煙,重返當今舞臺。
胡筱坪
本名胡勖。國家一級導演,上海越劇院原藝術總監(jiān),文化和旅游部優(yōu)秀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從事舞臺劇創(chuàng)作數(shù)十年,導演、編劇的舞臺劇作品百余部。曾榮獲國家級各種獎項數(shù)十次。
1938年,抗日戰(zhàn)爭初期的成都:一位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占領而帶著戲班逃出上海,輾轉武漢、重慶,流落成都的京劇江家班班主;一個從走投無路的絕望中掙扎出來,迅速成長并融入民間,在成都扎下根來的京劇戲班;一場在特殊年代血與火的洗禮下形成的驚世駭俗的特殊婚禮;一曲因“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骨肉同胞心心相連”而造就的京劇、川劇及各地方藝術形式的團結頌歌。這就是新編京劇《新聲》所致力于傳遞表達的!
劉" "潔
國家一級演員,成都市京劇研究院副院長,四川省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出身梨園世家,是京劇入川、成都京劇家族傳承的典型代表。曾榮獲第三屆中國京劇藝術節(jié)個人表演一等獎等國家級、省級獎項。
我們以《新聲》向那些毅然決然將京劇藝術播撒至巴蜀之地的老藝術家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在正值民族危亡之際的1938年,國家命運懸于一線的緊要關頭,他們不僅堅守著文化的根脈,更以難能可貴的氣節(jié),詮釋了“藝術無界”的情懷與擔當。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9周年,我們向在抗日戰(zhàn)爭中英勇奮斗、作出巨大貢獻的四川人民表示深切的敬意和懷念,向那段崢嶸歲月中的每一位四川抗戰(zhàn)英雄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