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劇目由綿陽市藝術劇院出品,唐虎導演、編劇,蔣淑梅主演、副導演,王紫娟副導演,何賓作曲。
一株丹青入畫,繪不盡同根文昌傳承。一曲婉轉鏗鏘,唱不盡中華血脈情深。滔滔潼江水,幽幽翠云廊。七曲山下,一幅文昌年畫絕活“天下第一福”一經問世便招突變,從此銷聲匿跡。轉瞬50年,日月輪回一夢。鄉村振興翻開了新農村建設新篇章,村支書玉蘭帶領全村挖掘文昌文化,以文化人、以文立心、以文塑旅,走文旅結合的鄉村振興之路。偶遇南洋華僑青年天天萬里奔赴,回國尋根問祖。恰逢失傳多年的文昌年畫絕活“天下第一福”被列入非遺保護,重點挖掘傳承,使其價值重塑。消息一出,讓這個寧靜的小山村泛起了波瀾。
2024年,在巴蜀文化發展、中國戲曲發展上有件載入史冊的大事發生——川渝同時立法協同保護川劇藝術,攜手筑牢戰略腹地的精神沃土,守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文昌第一福》以現實主義手法,用川劇藝術踐行“兩個結合”,守正創新,成功呈現了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鄉村振興的當下故事,為文藝如何服務國家戰略、如何圍繞中心工作創作出反映時代特征、如何讓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成功范本。
在宏觀、微觀結合中尋找文藝創作路徑。四川作為農業大省,綿陽作為農業大市,面臨鄉村現代化轉型的這一異常急迫艱巨的歷史重任。《文昌第一福》結合鄉村振興的五個要求,以文昌文化發源地綿陽市梓潼縣為故事發生地,以為民為國為主線、以為家為情為副線的復式結構,將鄉村振興、文旅結合的理念及文昌文化的技藝與內涵通過一個鄉村故事,在舞臺上地道、流暢、巧妙地表達出來。通過蔣淑梅、文其彩、桂豪杰等優秀演員的精彩演繹,成功塑造出一個個形象鮮明、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讓該劇主題在情節推進中得到自然體現。
水墨山鄉的寫意背景、活潑歡快的民族舞蹈、多姿多彩的文昌年畫、光影對比的舞美呈現、城鄉融合的服飾打扮等中華意象,飛跪、掛畫、跳板凳等川劇絕技,音樂設計上的匠心獨具、大膽創新,傳統川劇的鑼鼓喧天加上現代音樂的輕靈俏皮,使內容好聽好看。川地特有的俚語、俗語、歇后語、方言等被自然大膽地用于人物獨白,一方面顯現川話的麻辣鮮香、詞匯豐富,另一方面又能更好地表達情感、塑造人物。濃郁的鄉土味、巴蜀味、中華味也是該劇的一個重要特征。
《文昌第一福》的主創團隊精益求精,勇于創新,大膽探索,積極融入時代,融入國家戰略主陣地。以世界視野、國家立場、本土書寫的格局擔當,為川劇藝術的傳承振興、巴蜀精神的弘揚創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磅礴偉力,探索出了一條主題文藝創作之路。
主創談
唐虎
戲劇編劇、導演,綿陽市戲劇曲藝雜技家協會主席,綿陽市第一批文化藝術專業領軍人才。曾榮獲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群星獎;作品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資助項目、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資助項目。
這是一部具有濃郁四川文化特色的現代川劇,也是一個展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家園。通過對劇本的深入分析和認真思考,該劇緊緊圍繞著失傳多年的藝術珍品這條主線展開。其中許多情節令人動容、感人至深。十分沉重的題材,在敘事方式上卻川味十足,將四川鄉村勞動人民對生活的樂觀態度和詼諧幽默的性格特征表現得淋漓盡致,讓大家可以對看似嚴肅的話題終付以會心一笑,其結局也是十分圓滿、充滿正能量。所以我把此劇定性為“帶有悲喜劇色彩的正劇”。
蔣淑梅
國家一級演員,綿陽市藝術劇院原副院長,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四川省第九批突出貢獻優秀專家,曾任綿陽市戲劇曲藝雜技家協會主席、遂寧市人大代表等。主工青衣、閨門旦。代表作品:《武松殺嫂》《三娘教子》《衣冠夢》等。
作為主演,深入理解所飾演角色的性格特點是至關重要的。在塑造角色的過程中,我嘗試將自身的一些經歷和情感體驗與角色相融合,使表演更加真實、自然,讓觀眾更容易產生共鳴。在《文昌第一福》中,根據劇情和角色情感的需要,我運用了不同的唱腔技巧。為與音樂伴奏緊密配合,我專門思考了唱腔的節奏和韻律,使整場演唱更加和諧、動聽。
王紫娟
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主演《杏花二月天》榮獲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醉虎》榮獲四川省第八屆戲劇小品(小戲)比賽一等獎;排導《掛畫》《失子驚瘋》榮獲四川省第三屆、第五屆青年川劇演員比賽一等獎。
《文昌第一福》無疑是一部好看、好聽、靈動、親民的現代川劇,它在打通傳統川劇與現代川劇壁壘的創造性探索中,既以川人、川音、川韻訴說了文昌文化非遺傳承人堅守文化根脈的感人故事,又以鄉村振興的視角書寫了文旅結合、探索文創產業富民強國的新農村建設新篇章。它更啟迪我們要以更加堅定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凝聚各方力量,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守護好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家園,為實現文化自強、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而不懈奮斗。
何賓
國家二級作曲。曾多次榮獲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作品《山村喜事》《又是石榴花正開》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代表作品:粵劇《蔡文姬》、滇劇《水莽草》、京劇《陳毅回川》、川劇《掛印知縣》等。
《文昌第一福》的音樂創作將川劇傳統音樂風格與現代音樂元素相結合,整場音樂既具有濃郁的川劇風格,又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川劇作為四川地區的代表性戲劇劇種,其音樂中蘊含著豐富的地域文化特色,《文昌第一福》的作曲充分挖掘了四川的民間音樂素材,如四川民歌、民間說唱等,將其融入劇目的音樂創作中,使觀眾在欣賞戲劇的同時,能夠感受到四川獨特的地域文化魅力。通過音樂與劇情的緊密結合,使整個劇目更加生動、精彩,更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