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墨,有兩個層面:其一是指繪畫材料,區別于油畫、版畫、雕塑等其他材質,具有豐富的不可確定性和單純的抽象性,此層面,不只中國,西方也有;其二則單指中國繪畫的一種表現方式,此層面,不僅傳遞出材料特性,更表達出水墨所能承載的中國藝術精神,這使得水墨成為中國繪畫的主流并綿延至今。
材料之美
現代作品中對材料的運用有更多的選擇,質感的細膩與粗糙,肌理的豐富與素雅,如運用得當,會使作品借力,取得事半功倍的藝術效果。色彩之美是一件作品重要的元素。古畫中的棕色調往往被認為是時間造就的結果,但畫面上白粉的運用又揭示出畫繪于有色的粉底之上,有色的紙張為作品營造出天然和諧的色調;灰色系在現代水墨中的運用非常普遍,不同的純淡墨系摻和有不同色彩的灰墨,使墨具有一定的色彩偏向,讓不同色調的灰布局于畫面,形成強弱對比。不同于純色的單純強烈,這樣的畫面層次更加豐富,色調沉穩,品質雅逸。
除了色彩,同一題材作品繪于不同材質之上,也會有迥異的趣味。水墨與紙是互助互生的關系,每一種紙都有其獨到的美。傳統的水墨用紙,以特凈皮為主,氤氳、淋漓,是此紙令水墨綻放出華美的生命。習慣于凈皮紙的作畫者,會陶醉于傳統的水墨味道,如氤氳的墨氣水痕。在粗長纖維的麻紙上作畫,則會感覺完全不同,此紙與凈皮紙產生的效果大相徑庭,如仍使用原來手法,就只能苦惱,因此根據紙性尋找全新的表現方法才是正途。在水墨多元的探索中,畫家應選擇許多種具有不同質感的紙,以發掘其獨有的美妙。應該說,沒有不好用的紙,其生命就掌握在我們手中,華美或暗淡,皆是我們使然。
畫水墨時,用大筆畫小畫,不用小筆畫大畫,強調的便是對水的充分運用。大筆,含墨蓄水量大,無論運筆用墨,都易得氤氳滋潤之味,但不易畫出極細的線條,當然,不易不是不能,這需要經驗積累,是水墨技巧上的難度;小筆,宜勾勒爽利清晰的線條,但依舊要講究一個“潤”字,畫面的潤,是水墨的重要品格。水墨作品中的“潤”,可分為濕潤、秀潤和蒼潤。濕潤,著意于墨法,最顯水氣彌漫和墨色淋漓之美,畫雖干透,卻仍似置于水中一般;秀潤,凸顯于筆法,運筆通透恣肆,豐神俊朗,畫面英氣逼人;蒼潤,是最為老到和難得的境界,有了“蒼”的參與,“潤”才更顯其潤。枯潤相生,真氣彌漫,此種氣象非大能者不可得。
表現之美
曾有學生看我畫人物寫生問:“水墨味道和人物造型哪個重要?”我答:“都重要,兩者是一體的兩面,相輔相成,在一定高度上的協調才稱得上是好作品?!痹谒宋锂媽嵺`中,筆墨與造型是一對矛盾體,學習者往往因顧及造型,就丟了筆墨;著眼于筆墨,則造型流于渙散。大量的實踐是化矛盾為統一的唯一途徑,從而做到心手相適,意到筆隨,使所繪的內容既是狀物,又是表達。古典工筆畫中的人物服飾和窗紗帷幔等經常繪以細致精妙的圖案,在水墨中,這種趣味也將以“寫”的形態呈現。宋梁楷的《潑墨仙人圖》,寥寥數筆,用時當以分鐘計,傳達出的氣息,是真實、細膩、飄逸,是心靈感受上的極度真實。水墨或許無法繪出油畫般逼真的視覺效果,但油畫對光影的表現,在水墨中被轉化為對筆墨運用的心靈感受,筆墨運用越整體,所表現物象的質感越沉厚,則整體感覺越精準。即使水與墨再輕盈透明,當需要表現厚重與力量之時,也是完全能承擔得起的。每種語言都有局限,但局限也成就了其獨特的魅力。此魅力,是水墨在其局限中能夠達到的極致,是無與倫比的。
水墨是流淌的、滋潤的、氤氳透明的、單純而深厚的,它因人而異地綻放在每一個稟賦卓然的畫家筆下,熠熠生輝卻又迥然不同。這種美,是當作品呈現于眼前時,觀者即便不曾體察畫家的精神思想,卻已然被作品中獨具的水墨意蘊陶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