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你是我的英雄》以實存的福建山地救援隊為藍本,并以浪漫化的改編完成了現實題材的藝術化表達;它較為成功地將現實中感人至深的故事搬上銀幕,展示出普通民眾偉大而不凡的英雄品格。
一、英雄化的平民形象
片中描繪的救援隊員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人,擁有多樣化的身份和文化背景。他們在投身救援的同時,亦要面對現實生活的種種挑戰與困境。以主人公林云旺為例,他因姐姐遭遇的醫療事故而陷入經濟困境,為籌集高昂的康復訓練費用,不辭辛勞,晝夜工作。同樣,片中代號為“羚羊”的前隊長陽明禮也面臨嚴峻的生活挑戰,其女兒罹患先天性貧血癥,需長期靠昂貴的藥物維持生命。除經濟壓力之外,陽明禮也因妻子不支持其參與救援行動而背負著沉重的精神壓力。然盡管如此,救援隊員們仍持守共同的理念和信仰,義無反顧地投身山地救援事業。片中人物身上無畏的勇氣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為其現實生活中的平凡形象賦予了英雄般的光環:雖面臨現實生活的重壓,其救死扶傷、舍己為人的信念使他們超越了社會的功利觀念,更為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系、人與社會之間的道德關系。因而,該片通過人物的英雄化塑造,使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成為了在逆境中熠熠生輝的英雄。
不僅如此,影片還以群像的方式描繪了其他參與救援的普通人。在男女主人公偶遇車禍的場景中,除他們二人,還有眾多的熱心市民伸出援手。片尾的救援場景中,不僅有山地救援隊,還有官方消防隊、醫療隊及修車廠經理、飯店老板等自發參與救援的普通人。可以說,影片展現的平民英雄既指以山地救援隊為主體的一群人,也指擁有偉大精神的同屬于中華民族的廣大人民群眾。人民是生產力,是歷史的推動者,有了人民,才有國家和民族。影片無疑傳遞了中國人民互幫互助、樂于助人的民族精神,還形塑了一種代表當下時代的積極向上、團結互助的民族形象。
二、類型化的影像表達
近年的主旋律電影已逐步適應不無現代性的電影市場并完成了類型化的轉型;它們通過融入類型符碼將戲劇沖突、情感共鳴、影像奇觀等置于觀眾面前,進而自然和柔性地激發他們對于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從而縫合主流意識形態與受眾欲望。《你是我的英雄》在可謂新主旋律電影的主導架構中,通過融入驚險、災難、青春等類型元素,較為自然地完成了影片的主流價值表達。
(一)奇觀化的場景設計
《你是我的英雄》在敘述山地救援行動中明顯融入了驚險、災難等元素。影片將救援行動的場景置于驚險刺激的懸崖峭壁與波濤洶涌的海邊;這些地理環境不僅為救援行動增添了難度,還揭示了山地救援隊員面對困難與挑戰時所展現出的不顧生死、勇往直前的崇高品格。
在美學層面上,本片以具有沖擊力、感染力的電影場景與影像奇觀,建構了一種打破心理寧靜的較為夸張的美學樣態。攝影機的快速運動,大遠景、近景、特寫等不同景別的快速剪輯及節拍急促緊湊的電影音樂,使影片呈現出一種極致的緊張感;這將原本就驚心動魄的救援場景以更加夸張化、戲劇化的方式呈現在受眾眼前,使其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與影片主題價值協調一致的情感共鳴。自然,在視聽刺激轉化為價值認同的過程中,影片意欲詢喚的意識形態效果被自然而然地巧妙縫合。
(二)浪漫化的愛情元素
除了融合驚險、災難等類型元素外,《你是我的英雄》還糅合了青春片的經典母題——愛情。從整體敘述邏輯來看,片中男女主角林云旺和陳佳葭的情感線索其實是貫穿始終的。電影開場于懸崖邊的一次救援行動,兩人因此相識;隨后,陳佳葭在林云旺的鼓舞下加入救援隊,兩人之間漸生情愫;片尾,他們在救援隊中再次重逢。盡管愛情并非本片的敘事重點,但他們之間的情感轉變卻是本片主要的敘事線索,承擔著串聯其他情節的敘事功能。而且,影片對二人感情的敘述也賦予林云旺以更為深刻的內心世界和情感層次,并使其平民英雄般的人物形象更為立體豐滿。
作為一部由真實原型改編的影片,浪漫愛情橋段的加入無疑是導演虛構加工的有意而為。其中增加的以敘述二人情感為主要目的的故事情節為影片增添了一種浪漫化的戲劇風格。二人在海島上嬉戲打鬧情境的黃色暖調,照應了二人之間感情的升溫,剪輯節奏與舒緩的音樂節奏相融,使畫面視聽風格呈現出唯美動人的詩意色彩,達成了現實題材在類型層面的浪漫化表達。
(三)類型的融合與過渡
近年來,主旋律電影在不斷與類型電影融合的過程中,不斷突破好萊塢類型傳統,體現出邊界模糊、類型雜糅的特點?!赌闶俏业挠⑿邸返耐黄七吔?、跨類融合明顯有助于影片的價值表達,也較易滿足觀眾的期待視野。
實際上,類型與類型之間也存在著巨大的影像風格差異,并非所有的類型都可以相互融合?!赌闶俏业挠⑿邸分芯仍楣澋捏@險刺激與愛情故事的奇幻浪漫雖都十分吸引觀眾眼球,但二者在敘事上幾無交融,風格上也無法形成呼應。這甚至使得影片在整體上呈現出一種割裂感、破碎感,也會影響觀眾的審美感知與接受體驗。因此,在追求類型融合的過程中,如何使不同的類型元素在同一文本中有機相融還需要電影創作者進一步實踐探索。
三、抒情化的敘事風格
顯而易見,《你是我的英雄》整體敘事風格是抒情化、浪漫化的。影片在組織敘事內容時,沒有采用環環相扣、跌宕起伏的戲劇化模式,而是采用了較為分散的結構方式。情節與情節、場景與場景之間的關聯性較弱,在整體上呈現出抒情化的特征。
首先,片中有些場景并非旨在直接推動敘事,而是側重于情感的抒發與氛圍的營造。比如片中林云旺為了姐姐晝夜不停工作的場景、男女主人公沙灘嬉戲的場景及救援隊員在訓練場地一齊高歌的場景等。從敘事邏輯上來說,它們基本不承擔電影敘事功能,其存在與否并不影響影片故事的完整性。大衛·波德維爾在《電影敘事》一書中集中討論過影片的風格與敘事的關系,在他看來,情節與風格相對,為故事服務,一部電影的風格系統指的是那些不為故事情節服務的、“過?!钡碾娪氨憩F手段。雖然這種理論存在將共享同一電影文本的敘事系統與風格系統截然對立的問題(電影的敘事系統與風格系統顯然是不能被完全對立的,例如色彩、構圖、電影音樂等元素在某些影片中既能輔助敘事,又參與影片的風格塑造),但是這些在敘事層面顯得“無關緊要”的場景服務于風格系統的功能成為其主導功能,它們體現出的抒情性成為影片整體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片中一些直接參與敘事的場景也呈現出抒情化的風格特征。如救援隊隊員“冰淇凌”為扶持陽明禮的家庭,找前夫要回“幸福超市”的部分股份,為陽明禮的妻子升職加薪這一情節,以及她在陽明禮受傷后,主動提出幫助陽明禮的妻子接送孩子并暗中給予其醫療費用的情節,都深刻體現出救援隊員們互相之間情同手足的深情厚誼。這些情節在片中既發揮了敘事作用,也具有抒情化色彩。片尾,各方力量共同加入救援行動的情節設計既為孩子們能成功獲救做好鋪墊,也借表現人們的團結精神及無私奉獻的品質提升了故事內容的感染力。這種不無“煽情”意味的情節設計鮮明地體現出影片在整體敘事風格上的抒情化色彩。它為原本平實的現實題材賦予了獨特的浪漫色彩和深邃的情感張力,在增加影片感染力的同時,也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與內心觸動,從而更好地傳遞核心價值與主導文化。
四、通約性的主題表達
1960年代,路易·阿爾都塞在《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一文中,首次將電影劃入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范疇。此后,來自不同國家、擁有多元文化背景的理論家從電影技術、電影文本、電影語言等多個維度挖掘并揭示了潛藏在電影表層文本下的深層意識形態效果。在我國,自1930年代始,電影就已經從商業競爭中小市民通俗文藝形式的身份,升格為“新興電影運動”中各種社會力量高度重視的宣教工具,并掀起影響頗深的“硬性電影”與“軟性電影”的論爭。在此論爭中,以田漢、洪深等為代表的左翼電影理論家在當時就已經意識到電影的社會宣教功能。其實,無論是西方20世紀60年代的電影意識形態批評還是中國20世紀30年代的左翼電影理論,都有僅從單一的社會學視角窺視電影而忽略電影作為一種藝術的美學特征的缺憾。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什么類型的影片都與孕育它的社會文化語境密切相關,電影的文化產業屬性決定了其一定是帶有意識形態色彩的文化產物,不同類型的電影只存在意識形態效果是否顯著及其攜帶的意識形態所屬者可能會有所差別的不同。
在當代,國產新主旋律電影明顯承載著宣揚主導文化、弘揚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責任。《你是我的英雄》作為新主旋律電影,其人物塑造、類型融合及抒情敘事等浪漫化的表現手法,目的都是為了傳遞、表達當下時代的主導文化,或者說,它必然要詢喚出新時代的主流意識形態效果。較之《戰狼2》(2017,吳京)、《中國醫生》(2021,劉偉強)、《志愿軍:雄兵出擊》(2023,陳凱歌)等直接弘揚愛國情懷,宣揚民族不屈、奉獻精神的新主旋律電影相比,前者采用的意識形態傳遞策略更為隱蔽。首先,片中群像設計的包容性及英雄背后的平民底色可以直接拉近觀眾與角色間的距離,使其更易與影片共情。其次,影片對類型元素的巧妙融合和敘事手法的抒情化處理也會影響觀眾的接受路徑,起到更好地傳達題旨的作用。再者,影片在表層文本上展現了以不無人類通約性的價值觀為核心的影片主題。山地救援隊員們展現出來的精神品格具有某種程度的人類的通約性。這種通約性價值觀將影片深層的有典型民族色彩、東西國別差異的意識形態包裹起來,進而以一種隱蔽而有力的方式完成了對主導文化的傳達。
福建山地救援隊組建至今已經過去了二十余年,成功救助了一千四百余人。在我國民間,類似福建山地救援隊無私奉獻的現實故事還有很多。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因此,當下國產電影創作者們應深入挖掘現實生活中的典型故事和典型人物,以真摯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藝打造銀幕佳作。唯此,才能充分發揮電影的意識形態功能,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讓更多的人受到啟迪和鼓舞,進而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更加和諧的社會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