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鑒于城市人口密集、可用土地資源有限的情況,口袋公園以其占地面積小、選址靈活等獨特優勢,成為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賦能微更新的重要載體。對于口袋公園,可以從藝術裝置融入、色彩圖案的運用以及互動體驗設計等方面,提出更具針對性和創意的設計策略。這些設計策略的實施,不僅能夠提升城市公共空間的藝術氛圍,還能夠為居民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進一步推動城市的繁榮與發展。
關鍵詞:微更新;口袋公園;藝術賦能;景觀設計
一、微更新與藝術賦能的概念
(一)微更新
微更新,本質上是一種城市規劃建設理念的革新。具體而言,微更新即在保持城市原有肌理的基礎上,對已有城市空間進行影響小、范圍小的局部改造,從而實現空間活化與區域振興,推動城市提質發展,改善居民生活,保留城市記憶。微更新一方面可提升空間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促進城市公共空間結構在物質層面的優化與發展,同時發掘潛藏在城市中的歷史文脈、地域文化、特色節日并加以利用,是保留城市記憶、延續城市文明的一種有效模式。
(二)藝術賦能
藝術賦能是指利用藝術及藝術相關活動,提升人居環境、促進社會健康、鼓勵社區參與的行為。在當前城市微更新成為社會發展重要策略的背景下,在地性創作、大地藝術季和藝術節等不同形式為景觀設計注入了活力。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林茂在2023年全國兩會中提交了關于“推動美術與現代化產業體系相融合”的提案,鼓勵不同藝術形式進行跨界與融合,建議加強美術與鄉村振興、城市發展深度融合,提升城鄉整體風貌和藝術氛圍。
二、口袋公園概述
(一)口袋公園的概念
口袋公園也稱“袖珍公園”“郵票綠地”,指規模較小的城市開放交互空間,是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休閑綠地,常以點狀、塊狀、帶狀等多種形式零散分布,是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調節城市環境,改善城市空氣質量,維系城市生態平衡,服務周邊居民,提供日常休閑活動、文化交流空間,展示城市文明等。
(二)口袋公園的特點
口袋公園規模較小,面積一般在400—10 000平方米,包含綠化種植、硬地鋪裝、景觀小品設置、健身設施布置等內容,能夠滿足基本的休閑和游憩需求。
口袋公園是城市公園的良好補充,常以斑塊狀散落或隱藏在城市結構中,通常位于居民區、商業區或辦公區等人口密集區域。其選址考慮到不同人群的日常活動范圍和出行習慣,具有較高的包容性和便捷性。
口袋公園作為“城市客廳”,具有高度的可達性和使用頻率。口袋公園無邊界、可塑性強、分布較廣的特點,讓城市景觀與自然景觀相互滲透,滿足周邊不同人群對不同功能的需求,能在有限的空間中提供給人們一個能夠釋放壓力、交流情感、安靜舒心的休息場所。
(三)口袋公園的功能
口袋公園作為城市綠地的一部分,有助于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從而增強城市碳匯能力,緩解溫室效應。其還能降低周邊環境的溫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調節區域小氣候,為市民提供更為宜人的休閑環境。口袋公園內的生態系統為動植物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是城市生態系統中動物遷徙的重要“踏腳石”,有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
口袋公園通過精心設計的植物、景觀小品和休閑設施,為城市增添了綠意和美感,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形象。口袋公園往往成為城市街區的視覺焦點,通過獨特的景觀設計和文化內涵,吸引市民和游客駐足觀賞,豐富了視覺體驗。
一些口袋公園的選址地具有豐富的歷史記憶,成為展示城市歷史文化的窗口,有助于傳承和弘揚城市文化。口袋公園在建設過程中充分挖掘和展示歷史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作為舉辦各類文化活動的場所,如藝術展覽、文藝表演等,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三、藝術賦能在口袋公園微更新中的體現
當前,我國已進入城鎮化的中后期,建設用地的減少約束了城市提質建設,并且對經濟增長的阻滯作用逐漸凸顯。口袋公園以其自身特點為優勢,更易踐行集約型、內涵式的提質發展,從而推動城市空間結構的優化。將口袋公園嵌入并融至現有的城市綠地系統,將設計目標統籌在城市或片區的角度,通過“瀉”“補”“借”等途徑,彌合其他類型公共空間缺失或不足的功能。
(一)挖掘文化內涵,樹立場域主題
微更新應充分考慮原有的風貌及生活方式。口袋公園微更新過程中應總結提煉場域文化,與景觀設計相結合,樹立切題、獨特、富有吸引力的場域主題。如針對武漢知音人才公園空間昏暗、設施陳舊、休憩設施不合理等狀況,設計方案結合周邊文化,合理組織適老適幼、可憩可玩、可閱讀能共享的多元景觀空間,讓公園重新煥發生命力。
(二)提煉主題色彩,增強公園活力
形狀簡單、空間開敞、色彩亮麗有助于人們感知與理解。對此,設計中首先應考慮地域特色,根據歷史文化、使用人群等因素,提煉與之相符的主題色彩。在設計過程中要注重色彩搭配,將提煉的主題色彩運用到口袋公園的景觀設計中,營造公園的獨特氛圍,增強居民對公園的認同感。如位于深圳龍華區的景龍兒童街心公園,設計從兒童友好的角度出發,通過兩條動線串聯不同的活動區域:藍色地面鋪裝鏈接多樣的活動區域,紅色地面鋪裝組織游覽路線。
(三)美化公共設施,提升服務品質
公園內的公共設施采用流線型、幾何圖形或仿生設計等,既美觀,又舒適。選用環保、耐用且質感好的材料,結合不同的表面處理工藝,增強設施的觀賞性和耐用性,使整體景觀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營造溫馨、舒適的休憩氛圍。如深圳深灣街心公園,其路燈投影的燈光呈水波紋狀,不僅增強了景觀的視覺效果,也為公園增添了藝術氣息。
(四)活化裝置設計,提升互動體驗
裝置設計不僅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創造更多可能性,還能為居民提供更具互動性和趣味性的體驗。基于居民行為特征和心理需求的口袋公園微更新,可采用感應式互動裝置,設置趣味性的游戲設施,使裝置具有更強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如位于深圳龍華區的景龍兒童街心公園,場地中布置了一些無動力裝置的大玩具,讓孩子在玩耍的同時,通過互動激起對這個世界的好奇,成為孩子們最好的生態課堂。
四、月影西門——沈陽市大西邊門口袋公園的微更新
(一)項目概況
大西邊門公園位于沈陽市十一緯路和青年大街交叉口西40米,占地面積約0.59公頃。位于盛京方城外部城墻的大西邊門(圖1),與方城內部城墻上的懷遠門相望。2021年,沈陽市對該地塊進行改造,使得其交通功能、綠地功能、休憩功能有了很大提升。
(二)場地現狀
經調研,改造后的大西邊門口袋公園功能性有很大提升,但公園的藝術性等仍有提升空間,現狀如表1所示。
(三)整體規劃
本次藝術賦能微更新改造設計,將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以景觀環境為基底,著力打造獨特的城市文化印記。唐張九齡的《望月懷遠》中有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將此作為藝術賦能微更新的靈感來源。在改造設計中巧妙融入“月”元素,使之與大西邊門相呼應,實現城園一體,在傳承歷史文脈的同時,也表達人們對親情、友情和家鄉的深切眷戀,以及對和平、團結、和諧社會的向往。
(四)藝術賦能微更新的具體實踐
在大西邊門口袋公園的微更新項目中,深刻挖掘并弘揚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以“月影西門”為核心場域主題,構建一處既承載歷史記憶又展現現代風貌的文化空間。公園以綠色為主色調,不僅彰顯自然之美,還倡導環保理念。通過精心的設計與布局,將大西關悠久的歷史巧妙地融入公園的每一個角落,將邊門的歷史故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娓娓道來,使游客在漫步間便能感受濃厚的歷史氛圍與文化熏陶。
大西邊門口袋公園融合“月影之門”創意,以地面鋪裝述說邊門歷史與現代藝術,并在照明燈具、景觀小品設計中融入“月”元素(圖2),點綴月相圖案,既美觀又實用,為夜晚更添浪漫情調。公園成為歷史與現代交融的文化窗口,提供人文關懷與審美情趣兼具的休閑空間,讓游客在漫步間盡享自然與文化的雙重魅力。
為了增強游客的參與感與體驗感,在公園入口處引入了“月影之門”互動裝置(圖3)。這一裝置以獨特的月環造型,不僅呼應“月影西門”的場域主題,還在功能上實現了對季節性與情感性的雙重考量。在炎炎夏日,它可化作清涼的水霧之門,為過往行人帶來絲絲涼意;夜幕降臨時,它又化身為溫暖的燈塔,照亮歸家的路,寓意著對遠方親人的思念與對和諧社會的向往。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與樂趣,不僅豐富了公園的空間層次,更營造了一個溫馨、和諧、充滿人文關懷的公共休閑空間。
在后續保障方面,廣泛征求市民的意見和建議,確保此次藝術賦能微更新符合市民的需求和期望。同時,建立反饋機制,及時收集市民的使用反饋,對公園進行持續優化和改進。
五、結語
本文以微更新為理論基礎,引入口袋公園的景觀更新研究,以藝術賦能微更新為方法,對城市中的口袋公園進行設計提升。大西邊門口袋公園藝術賦能微更新項目以“月影西門”為主題,融合歷史與現代,成為城市文化休閑場所。通過藝術設計與人性化考量,公園不僅美化了空間,更觸動了人心,成為市民休憩與文化體驗的心靈花園。未來,公園將持續優化,廣泛吸納市民意見,守護這塊文化寶地,作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讓“月影西門”照亮城市文化之路,以藝術賦能為口袋公園內涵式、集約式發展提升助力,為市民提供靜享歷史、體驗運動的寧靜之地,實現口袋公園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譚凡.城市公園景觀設施中交互藝術的應用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9.
[2]屈婷,伊麗妍冬,武文龍.跨界amp;融合:藝術與生產力的雙向賦能[J].藝術市場,2024(4):22-25.
[3]吳瓊,李志剛,吳閩.城市口袋公園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23(12):2 439-2 455.
[4]劉彩霞,陳安平.城市更新的溢價效應:來自城中村改造的準自然實驗[J].中國經濟問題,2021(4):78-90.
[5]華霞虹,莊慎.以設計促進公共日常生活空間的更新:上海城市微更新實踐綜述[J].建筑學報,2022(3):1-11.
[6]柴培根,童英姿.城市更新語境下街道環境微更新的實踐與思考[J].建筑學報,2022(3):37-43.
[7]吳琳琳.“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口袋公園建設的意義及實施要點:以廈門市湖里區部分口袋公園為例[J].現代園藝,2023(18):72-74.
[8]王鵬,韋宇航.織補理論下的城市口袋公園的設計原則[J].居舍,2024(7):115-118.
作者簡介:
周升媛,沈陽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設計學。
孫洋(通訊作者),沈陽理工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劉夢,沈陽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設計學。
秦浩然,沈陽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設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