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明式家具中有很多堪稱瑰寶的精美家具,最經典的是圈椅。明式圈椅起源于唐朝,是融匯中西、橫貫古今的代表作。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需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保留明式家具核心特征的同時探討現代家具的再設計。結合現代新中式家具的發展現狀和市場需求,從明式家具的材料、工藝、造型、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現代新中式家具的再設計進行思考,對新中式家具設計的發展方向進行探討,使明式家具更加貼合當代的審美需求,使其變得更有社會意義和價值。
[關 鍵 詞]圈椅;明式家具;新中式家具
[中圖分類號]J5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24-0037-03
文獻著錄格式:錢小雅,徐晶.明式圈椅在現代家具中的再設計[J].天工,2024(24):37-39.
本文旨在通過查閱資料和市場調查,了解明式圈椅的起源、發展以及現代家具的發展現狀和市場需求,將圈椅的核心特征和文化內涵融入現代家具的設計中。通過對明式圈椅的特征進行分析,對明式圈椅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對明式圈椅再設計的方法和原則進行探討,取其結構造型之精華,去其古板等糟粕。
一、明式家具中圈椅的起源
明式家具一般是指從明至清前期制作優良、造型優美的硬木家具。明式家具所追求和體現出來的藝術風格,反映了特定的格調與意趣。圈椅之名是因圓靠背其狀如圈而得來的[1]。造型古樸典雅,上圓下方,外圓內方,體態豐滿勁健,剛柔并濟。
早在唐代周昉的《揮扇仕女圖》(見圖1)中就出現類似圈椅的椅子,女子所坐的椅子帶著扶手與靠背,且隱約可見扶手與靠背連成一線,下方腿部還有起伏的曲線,呈內翻狀。到了南唐時期,在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宋摹本中,可以看到仕女們坐在繡墩上,而男子們卻坐在靠背椅上。繡墩使仕女們可以自由選擇朝向,十分方便。而此時的靠背椅搭腦多是曲線設計,腿足間施橫棖,規格較高的還會設計腳踏。到了宋代,在宋畫《春郊踏青圖》(見圖2)中,仆人背著的交椅就是圈椅的形象。直到明代,圈椅的制作技藝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融入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天圓地方”的觀念,這種簡約設計體現了明代文人對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圈椅設計在外形上追求天地和諧,在使用功能上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兼顧了造型美與實用性。

二、圈椅的材料分析
明式家具注重木材的質地,多采用硬質的樹種,所以統稱硬木家具[2]。其材料多為質地堅硬、色澤深沉的珍貴木材,如紫檀、鐵力木等。明式圈椅大多用花梨木、紫檀木、雞翅木、鐵力木、楠木等優質硬木。這些材料質地細膩、色澤沉著、紋理優美,對展現明式家具自然、質樸的藝術個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合理利用木材的紋理裝飾家具提供了物質保證。明式家具雖然光素,以素雅被人稱道,但通體有致,木材紋理、色澤勻凈,重點部位以簡練的自然紋理點綴,使家具增彩[3]。
三、圈椅的結構及造型規律
圈椅是明式家具中最受現代設計師追捧的形制,是當今中外設計師競相仿效、汲取靈感的經典家具款式[4]。中國古代就有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人文精神,在建筑和家具等的設計上體現得非常明顯?!安商斓刂A,博百家之長”,明式圈椅的造型為圓弧形的靠背和四條方形的椅腿,造型是上圓下方相結合的,圈圓座方,蘊合中國古典哲學中的“天圓地方”思想,不僅呼應了“天圓地方”的認識論和“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而且曲線與直線相結合也體現了陰陽平衡的學說。最顯著的特征是圈背與扶手相連接,由高至低的簡潔弧形結構設計,在背靠座椅時可以讓臂膀貼合圈形的扶手,為人們提供舒適的坐感體驗,頗受人們喜愛和欣賞。
圈椅的背板根據人體脊椎骨的曲線制成,常用的形式是“S”或“C”形曲線,適宜人體坐靠。相較于“S”形背板,“C”形曲線的背板顯然對于承托背部不很適用,但是在造型上,“C”形曲線與椅圈相結合,更圓勁有力,彰顯了不凡氣度。[5]
四、現代家具市場的需求分析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不斷發展,新一代消費群體不斷崛起,居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均發生了變革,對家具這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不斷提升,對家具產品的選擇更加個性化和時尚化。對明式圈椅的再設計,需要分析現代家具市場的實際需求,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再設計,有助于明式圈椅的發揚光大,讓更多人認識到明式圈椅的魅力。
現如今,雖然中國的家具市場潛力不可估量,卻面臨與進口產品競爭的局面。一是國外的家具品牌因獨特的設計風格受到國內消費者的喜愛。二是國產家具品牌創新力不足,缺乏品牌影響力,忽視了對家具的獨特創意設計和國內消費者的真正需求。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文化修養的提升、社會體系的進步與發展,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呈現多元化的形式[6]。隨著“輕裝修,重裝飾”理念的深入,消費者更加關注整個居室環境的韻味和室內裝潢設計,不再滿足于基本的功能,更加注重產品的品牌與使用體驗。中式家具具有現代時尚風格,能給予國內消費者極大的民族自信心和歸屬感,而且可以營造舒適的氛圍。
五、明式圈椅在現代家具中的再設計
(一)再設計的主要問題
1.工藝復雜性
榫卯結構是明式家具的一個特色。榫卯結構十分堅固,而且便于拆卸和組裝,有利于在修復時更換部件而不損傷整體,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和頑強的生命力,而且審美功能和使用功能完美結合[7]。
在明式圈椅的制作中,工匠需要高超的技藝和豐富的經驗,并且經過多道打磨和拋光工序,使表面平滑細膩,達到最佳的觸感和視覺效果。其做工精湛,但工序繁多,工藝復雜,以手工制作方式為主,生產效率低下,遠不能滿足現代設計生產的需要。
2.用材稀缺性
明式家具在選材方面非常講究,以紫檀木和黃花梨木等優質硬木為主材,這些木材需要經過幾百年的成長,成材緩慢,而且產量少,地域局限性大,加工難度大,不適合批量化生產,難以滿足大眾化的消費需求。
3.做工嚴謹性
木匠在制作家具時,在去表皮和白皮及開料板后需要較長時間烘干板材,在烘干板材后才進行木工開料,木料開好后進行開榫卯孔眼、木工刨板及雕刻,拼裝弓形扶手、人工入榫、添加裙邊的云牙邊等,拼接好后還需進行粗磨、細磨、精磨、燙蠟等一系列工藝流程。這要求工匠要有熟練的加工技術,才能制作出優美的明式圈椅。
4.缺乏創新,與現代家具銜接不上
在國內家具市場上,大量圈椅設計的造型照搬傳統,在結構功能上毫無創新,設計理念與現代人的審美和使用需求不相符。對于傳統家具的再設計和制造,應該運用傳統與現代文化元素,并與民俗文化相結合,在制造技術、營銷方式及功能等方面進行變革和創新。明式家具的手工制作不應該被完全忽視,而應作為一種重要的家具生產方式,手工制作的家具具有機械化制造所不能比擬的美感,因此,對于明式家具的手工制作方式,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繼承中創新[8]。
(二)圈椅再設計的方法及基本原則
1.自然與簡約的設計原則
明式家具中有許多精妙和繁雜的榫卯結構,復雜多變,形態不盡相同,在明式家具中的作用也不同。這就需要化繁為簡,把簡單的凹凸結構提取出來,保留木材的紋理,展現原生態的美,體現質樸、簡約、自然的設計理念。還可以通過簡單的設計和工藝來滿足現代生活的需求,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保留圈椅的文化內涵和獨特魅力,增強其實用性。
2.實用與可替代的設計原則
科學實用是指物品的功能,在特定使用環境中發揮的作用,即西漢劉安在《淮南子·齊俗訓》中提到的“器完而不飾”[9]。墨子也倡導產品設計的實用性,他對美的評判標準是產品是否具有科學實用性,重視產品的功能性,反對沒有實用性的華麗裝飾。
由于明式家具所用的木材極其稀缺且昂貴,生長周期長,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因此需要尋找替代材料,降低成本,滿足供應需求。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出現了許多新材料。材料的變革使得更多的設計創新成為可能。明式圈椅的用材是單一的實木,而現代中式椅的材料可以是現有的各種材料,如人造板材、玻璃、塑料、不銹鋼、鋁材和各種復合材料等[10]。這些材料為現代明式家具的再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審美與技藝的設計原則
圈椅再設計不僅要注重文化底蘊和審美價值,還要注重傳統工藝的精湛程度和產品的實用程度,這不僅是對物質形態的追求,更是一種文化和精神的體現。在圈椅的再創新設計中,堅持這個設計原則,能創造出既符合現代審美又不失傳統韻味的新型家具。
4.繼承精華,大膽創新
文化就像一顆種子,它的延續與發揚需要創造力,文化傳承缺失創造就會腐化,只有不斷地再創造、再設計,才能賦予文化新的生命,完成文化的活性傳承[11]。在明式家具的造型上,以線為主,洗練大方,注意結構美,不用釘子和膠水,而主要運用榫卯結構,不同的部位運用不同形式的榫卯,既符合功能的要求,又使之更加牢固[12]。明式家具的榫卯構造是無與倫比的設計,使家具堅實牢固。
明式家具再設計需要大膽創新,根據不同的市場定位和受眾群體,做出不同的外觀造型設計和色彩搭配,從而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心理需求,也使得明式家具融入不同的家居環境中。
六、明式圈椅的再設計實踐
圈椅再設計實踐是一個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過程,旨在保護圈椅的傳統美學和文化價值。本次在傳統圈椅的結構基礎上,對其部件進行拆分和重組,結合圈椅的主要特征,主要提取了椅圈、靠背板、前腿、牙條等元素對圈椅造型進行再設計(見圖3)。
在對圈椅進行再設計的同時,簡化傳統工藝,可以使用數控雕刻機雕刻荷花紋樣,形成視覺美感,從整體上看舒適宜人。整張椅子采用橡木作為原材料,大體呈現圓的造型,以圓為主旋律,寓意和諧幸福。而且簡潔明了,椅身沒有負重感。
此外,保留了圈椅最典型的象征符號椅圈,并適當抬高,以迎合人體坐姿;該圈椅在下盤的設計上摒棄了傳統的上圓下方的造型,借鑒現代家具的風格,融入現代室內環境中。圈椅靠背部分采用光素的手法,借鑒簡筆畫的形式,在靠背上鏤空出一朵荷花的造型,展現荷花的純潔,再涂上透明推光漆,使其顏色更沉穩,保留時間也更為長久(見圖4、圖5)。

七、結束語
在現代社會,對圈椅的再設計應當符合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需求,并且堅持以人為本和可持續設計理念。圈椅再設計需要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設計元素,采用符號重組、自然簡約、化繁為簡等設計方法,遵循相應的設計原則和方法,促進傳統家具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
[2]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218-220.
[3]陳于書.家具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4]朱方誠.東方天工:明式家具設計分析[M].南昌:江西省人民出版社,2012.
[5]施霞.從一張明式圈椅淺析中國明式家具的傳承與發展[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6]俞凱.明式家具的現代流變與思考[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7.
[7]吳江,陳振益.明式家具的“道”、“器”之美及對現代產品設計的啟示[J].包裝工程,2006(5):280-281,303.
[8]李委委.從漢斯·瓦格納的“中國椅”看明式家具的創新設計[J].包裝工程,2015,36(2):95-98.
[9]周麗華.明式家具中椅的造型藝術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6.
[10]王甜甜.涵隱與顯現:創新榫卯結構在現代家具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8.
[11]喬宇.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結合下的圈椅再設計[J].包裝工程,2018,39(20):231-234.
[12]邱志濤.明式家具的科學性與價值觀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6.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