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和保護力度的加大,非遺手工玉鷹雕刻技藝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通過對非遺手工玉鷹雕刻技藝進行梳理和分析,提出了一些未來發展的規劃與建議,以期在保護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 鍵 詞]手工玉鷹雕刻技藝;非遺;傳承
[中圖分類號]J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24-0055-03
文獻著錄格式:蘇明奇.非遺手工玉鷹雕刻技藝的歷史及發展規劃[J].天工,2024(24):55-57.
玉雕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代表之一,其歷史源遠流長,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漫長的歲月中,先民創造了許多吉祥圖案并應用于玉器之上,形成了形式多樣、寓意豐富的玉文化,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鷹是現代玉雕中常見的題材之一,有著廣泛的應用。2024年5月,手工玉鷹雕刻技藝被鎮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手工玉鷹雕刻技藝作為玉器制作中的重要傳統技藝,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傳統,具有極深的文化內涵。本文將概述手工玉鷹雕刻技藝的整體狀況,探討其歷史淵源與現實發展,旨在深入了解這一傳統工藝的價值與發展前景,促進行業的縱深發展。
一、手工玉鷹雕刻技藝的源流與歷史發展
(一)起源
鷹被譽為“蒼穹之王”,其長喙如鉤,目光如炬,傲視蒼生,堅毅勇猛,故此,古人把它視作英雄、無畏、堅毅和勇敢的代名詞,象征著人們對前途和事業的高瞻遠矚和對命運的不屈服。鷹圖騰崇拜有著悠久的歷史,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的“鳶形陶鼎”是迄今發現最早的鷹紋飾器物;在距今6500年到5000年的紅山文化時期,大鵬神鷹已經成為部落信仰的圖騰,在紅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中,出現了大量玉鷹、玉鴇和玉鳥,足以體現其獨特地位。
在中國民間文化中,鷹也是大眾喜聞樂見的吉祥物,有“鎮宅神鷹”的美譽。鷹獨特的形象特征,如犀利而威嚴的目光、鋒利的爪子和喙部等,體現了它的力量,使其成為重要的文化符號,被運用在手工藝品和雕塑中,表現力量與美。
藝術是思想的外顯,通過手工玉鷹雕刻技藝,不僅可以展現玉雕藝術的精湛之處,而且可以呈現鷹這一形象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力量。在中國傳統工藝美術領域,玉鷹雕刻由來已久,古代玉雕大師通過對鷹的細致觀察和深刻理解,將其奇特的形態和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玉鷹雕刻技藝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傳承和表達文化的方式,玉雕鷹的精美工藝和獨特形象使其成了珍貴的藝術品和收藏品,承載著文化,歷經千年,流傳至今。
(二)發展
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在鷹形象中注入越來越多的文化內涵和吉祥寓意,形成了影響深遠的鷹文化。
在早期工藝品中,鷹的形象非常普遍,具有豐富的含義。秦漢時期,鷹是匈奴王金冠上的圖騰;到了遼金元時期,出現了“春水玉”和“秋山玉”,包含鷹在內的各類飛禽走獸是其中的常見題材,鷹文化得以延續,契丹、女真等民族還有獵鷹的傳統,因此,鷹題材在各類藝術品、生活器皿中普遍存在;到了清代,在統治者的推崇下,鷹文化及鷹崇拜達到歷史最高潮,其形象被廣泛運用于各類雕刻、繪畫等藝術作品中,部分佳作流傳至今,深受海內外藏家喜愛。
縱觀中國玉雕發展史,玉雕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雕刻一只完美的鷹要求雕刻者具備高超的技藝和對玉石質地的準確把握能力,還需要雕刻者對鷹的形態、神韻和細節進行深入的研究,從選石、設計、雕刻到打磨,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益求精,才能將鷹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玉石上。
玉鷹雕刻技藝不僅體現了中國傳統工藝的傳承,更展現了雕刻者對鷹圖騰的敬畏和崇尚。玉雕鷹的文化傳承,不僅體現在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上,更體現在其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上,作為當代玉雕家,有責任、有義務將這一非遺技藝傳承下去。
傳統玉鷹雕刻技藝與現代玉雕之間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傳統的技藝和文化傳統為現代玉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現代玉雕也為傳統玉鷹雕刻技藝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使這一傳統工藝得以不斷發展和傳承。近年來,筆者成立明奇玉石雕刻工作室,以師帶徒,進行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創新創造,隨后又成立萬鷹坊,致力于玉鷹雕刻技藝的傳承,深入探索其中的技藝精髓和文化內涵,積極借鑒現代藝術的創新理念和技術手段,不斷提升自己的藝術水平和創作能力,使得玉鷹雕刻作品更具時代感和藝術性,讓這一珍貴的傳統工藝在當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二、新時代玉鷹雕刻技藝的創新發展策略
當今時代,玉雕產業迎來新的發展階段,鷹題材的設計與運用也面臨許多新課題。筆者在傳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創新探索,創作出了一批優秀的作品,先后榮獲“陸子岡杯”“玉華獎”“神工獎”“天工獎”等行業大獎,將玉鷹雕刻技藝及鷹文化推至新的高度。
(一)巧用俏色表現主題
對玉石原石的認識程度,決定了玉器創意設計的高度。筆者認為,當今時代,要在玉雕中實現鷹文化的深入傳承發展,首先應該認真“讀玉”,研究分析玉料的紋理結構、綹裂、皮色等,根據玉料精心創作。只有以俏色為基礎進行創意設計,才能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從而更好地表現主題。

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筆者深入探索了寫意手法和巧妙運用俏色的技巧。在表現鷹的神韻方面,筆者創新利用俏色對比和原材料色差,不僅突出了作品的主題,也最大化地展現了鷹形態的真實感,使作品更加豐富多彩,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
例如,在和田玉作品《高瞻遠矚》(見圖1)中,鷹目光銳利,收斂雙翅,長喙如鉤,眺望遠方,流露出心懷天下的遠大志向;在和田玉作品《大展宏圖》(見圖2)中,俏色如揮毫潑墨,塑造出雄鷹炯炯有神的目光,爪利尾翹,羽翼豐滿,紋理細膩,展翅欲飛。作品寓意要有鷹的心胸,只有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才能闖蕩出一番屬于自己的事業。
(二)提升審美能力,把握消費者心理
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玉鷹雕刻作品要想脫穎而出,玉雕家必須深入挖掘消費者的需求和心理,然后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對立意和主題進行進一步完善,確保產品設計達到消費者預期,符合市場需求。筆者認為,提升審美能力,把握消費者心理將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得成功的重要策略之一。
首先,提升審美能力對玉鷹雕刻設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當今社會,消費者對產品的審美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玉雕家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從消費者的角度思考產品設計,創作出更具吸引力和獨特性的產品。
其次,把握消費者心理是產品成功的關鍵。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審美趣味、文化背景、價值觀念等。玉雕家應該深入了解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將產品主題與消費者心理需求進行合理融合,使產品更符合消費者的審美趣味和情感訴求,從而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最后,在當今時代,玉鷹雕刻還應做到精益求精,玉石作為一種具有高品質和文化內涵的材料,其制作需要掌握精湛的技藝,玉雕家應該加大對工藝流程的優化和改進力度,確保每一個細節都更加精準,從而打造更具藝術感和品質感的產品,贏得市場認可。
(三)加強人才儲備
人才是玉鷹雕刻技藝發展的基礎。技藝的傳承需要專業人才和更多玉雕愛好者的支持和參與,只有培養具有扎實的技術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的玉雕專業人才,才能夠將玉鷹雕刻技藝發揚光大。
另外,還要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于玉鷹雕刻技藝的學習和實踐,培養其對玉雕、鷹文化的興趣,成為行業發展的“儲備軍”。
(四)加強制度保障
健全的制度是當今時代手工玉鷹雕刻技藝發展的重要保障。應建立完善的高層次傳承人(國家級)培養、遴選制度,以人才培養為依托,促進手工玉鷹雕刻技藝的傳承與發展,在行業內發揮引領和示范的作用,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還應建設一批高標準、高規格的藝術館,為玉鷹雕刻作品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臺,促進這門技藝的傳承。
三、總結
創作一件優秀的玉雕作品,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積累、不斷錘煉的過程。以手工玉鷹雕刻技藝為例,要想成就精品,不僅需要雕刻者具備高超的技術、過硬的本領,還要求其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具備巧妙的設計和構思,因材施藝,從而使作品脫穎而出。
一塊璞玉經過精心的創意設計和雕琢,成為具有生命力的作品,能給人一種美的感受,這就是玉雕藝術的魅力。為實現這一目標,在日常的雕刻中,雕刻者應敏銳地觀察玉石,同時細心感受生活,提升人文修養,通過作品設計表達自己對美的思考和對生活的熱愛。
此外,雕刻者的專業能力也決定了作品的完美程度,對作品透視結構的理解能力越強,就越能充分把握畫面布局的虛實關系,雕刻出的玉器也更加生動有趣、精致美觀,從而體現雕刻者的綜合素養。
最后,雕刻者還應具備無私的藝術精神,以此基礎開展創作實踐。無私的藝術精神意味著將個人利益置于次要位置,將對藝術的熱愛、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對審美價值的追求放在首位。只有心懷無私的藝術追求,才能真正將自己融入作品中,將自己的情感、思想和靈感真正注入作品之中。這種無私的藝術思想,不僅能讓雕刻者保持初心,堅定自己的創作方向,更能帶來更真摯的藝術表達,創作出更具價值和意義的作品,為非遺手工玉鷹雕刻技藝的傳承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楊波.淺析動物題材玉雕的發展與創新[J].天工,2022(35):73-75.
[2]鞠榮坤.模仿與化形:史前玉器與動物崇拜探索[J].中原文物,2022(4):67-77,86.
[3]李玟翰.簡述玉雕創作及其在當代的發展[J].文化月刊,2021(2):204-205.
[4]王富康.基于傳承與創新視角下的中國玉雕藝術的當代表達[J].藝術評鑒,2020(9):178-179.
(編輯: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