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與要求】
童年趣事,有的讓人忍俊不禁,有的讓人哭笑不得,還有的令人回味無窮。你有怎樣的童年趣事呢?從你記憶的匣子里捧出你珍藏的一段美好回憶,與大家分享你的快樂童年吧!
【課文引路】
祖父整天都在園子里,我也跟著他在里面轉(zhuǎn)……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鋤頭,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里是鏟,不過是伏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我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當(dāng)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當(dāng)作谷穗留著。
—選自《祖父的園子》
【技法點津】
一 、精選事例,吸引讀者
寫童年故事,要突出一個“趣”字,圍繞童年是“歡樂的、有趣的”這個中心敘事。這個“趣”字,我們還可以從多種角度去理解。
一般來說,童年趣事包括:
樂趣—童年所經(jīng)歷的具有吸引力、充滿樂趣、適合孩子天性的活動、游戲等,如《釣魚》《家庭聯(lián)歡會》《捉迷藏》。
傻趣—記憶中那些“犯傻”的、荒唐的、可笑的、搗蛋的、不講理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事,如《捉月亮》《孵小雞》《淘鹽》。這種“傻趣”往往最能反映童真、童心。
二、敘述詳細,打動讀者
比如,看到《酒醉麻雀》這個題目,我們最想知道的就是小作者怎么請小麻雀喝酒而且還讓它喝醉了。小作者把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都寫出來了—從爸爸醉酒受到啟發(fā),先用燒酒浸米,再用幾只大口瓶子裝上米,掛在樹枝上。果然,一群小麻雀“聞到了米的醇香”,“爭先恐后地”“三五只擠在一起搶著”,“拼命地啄米吃”。這個過程具體且生動,引人入勝,頗為有趣。在記敘過程中把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甚至心理活動都寫出來,這樣就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寫好首尾,引發(fā)共鳴
寫好開頭結(jié)尾,既可以及時地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可以畫龍點睛地發(fā)表議論,還可以使文章結(jié)構(gòu)完整、嚴謹。
有三種常見的開頭方法:
1.直接回憶法。如:我的童年是幸福的,是快樂的,是有趣的……
2.抒情回憶法。如:小溪是大海的童年,花朵是果實的童年,過去是未來的童年。快樂的童年像雨后的彩虹一般,繽紛絢麗。曾經(jīng)做過的許多有趣的事就像一顆顆明亮的小星星在童年的天空中閃爍。
3.借物聯(lián)想法。如:一看到電話機,我就想起那件童年的趣事來。
有兩種常見的結(jié)尾方法:
1.呼應(yīng)開頭法。如:直到現(xiàn)在,每當(dāng)想起這件事,我還忍不住笑出聲來。
2.結(jié)尾點題法。如:從這件事中,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凡事皆要三思而后行。
【佳作放送】
給小雞“接生”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qū)建設(shè)路小學(xué)周炳志
每當(dāng)我看見雞蛋,就會想起自己做過的一件傻事。
那時我剛上幼兒園。有一天,我看見家中的一只老母雞孵的雞蛋快出小雞了,便蹲在那里看。“咯咯咯……”老母雞出去找食吃了。忽然,一只雞蛋微微顫動,我知道小雞快出生了,趕緊靠近一點兒。這時,蛋殼出現(xiàn)了一條縫隙,小雞在啄殼。蛋殼破了,一個小黃嘴從里面露出來。
小雞出殼時,半個身子在殼里,半個身子在殼外。“小雞出來了!”我高興極了,拍著手叫起來。小雞用了差不多二十分鐘才從殼中爬出來。它們該有多難受呀!我得想個辦法幫幫它們。
我眼珠子骨碌一轉(zhuǎn),想出一個“好主意”:給小雞“接生”。我連忙搬來一張小板凳在雞窩前坐下,我把一只帶有余熱的雞蛋拿起,把蛋殼磕破,輕輕剝開,一只閉著眼睛毛還未干的小雞就出生了,它吱吱地叫著,好像在感謝我?guī)退琰c來到世上。
我又拿起一只雞蛋來剝殼。當(dāng)我剝到第三只的時候,找食的母雞回來了,它非但沒感謝我,還馬上豎起羽毛向我沖來,啄了我一口。這可把我嚇壞了,我哭著去找媽媽。
媽媽聞聲從廚房里走出來,看見我這個樣子,忙問:“怎么了?”我一邊擦淚,一邊把我?guī)椭‰u而被母雞啄的事說給媽媽聽。
媽媽聽了,笑彎了腰,邊笑邊用食指點了一下我的腦門:“傻孩子,小雞要到一定的時間才能出殼的,你怎么能幫它剝殼讓它早出生呢?這樣它會死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過了些時候我再去看那些小雞,自己出殼的都活蹦亂跳的,我剝殼出來的那幾只都耷拉著頭,無精打采的樣子,快要死了。我后悔極了。
現(xiàn)在,我長大了,為小雞“接生”的傻事我不會做了。世上的奧秘實在太多了,無知便會做出許多違背規(guī)律的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