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 年11 月30 日至12 月1 日,備受矚目的“2024 中國設計與人工智能良渚峰會”在中國美術學院良渚校區成功舉辦。此次峰會匯聚了來自國內外眾多國家和地區的頂尖學者、專家與行業精英,共同探討“設計定力”的深刻內涵,圍繞人工智能、設計哲學、文化自信及可持續發展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入交流。
峰會開幕式由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金一斌、同濟大學副校長婁永琪及中國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原芬蘭阿爾托大學藝術設計與建筑學院院長Helena Hyv?nen 致辭。金一斌書記強調,在人工智能驅動的時代背景下,設計定力對于保持設計本質與創新發展至關重要。婁永琪副校長則分享了同濟大學在設計教育領域的特色探索與成果,并展望了未來設計教育的多元化發展路徑。Helena Hyv?nen 教授則從全球視角出發,呼吁設計界關注可持續發展,培養具有前瞻性思維的設計師。峰會期間,四大主題學術論壇依次展開,分別聚焦“論設計的長期道路”“書寫中的學術脈搏”“數化智造中的設計道”及“智慧出行的設計道”。來自中國美術學院、同濟大學、浙江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及知名企業的21 位行業專家,通過主旨發言與圓桌對話的形式,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深入探討了設計的未來趨勢與創新路徑。
在“論設計的長期道路”論壇中,婁永琪教授闡述了上海以人工智能和設計為雙引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構想,并介紹了2024 年Design X 宣言的核心內容。Tapani Hyv?nen 教授則強調了設計師在商業、技術與人三者之間的橋梁作用,鼓勵年輕設計師保持好奇心與批判性思維。方海教授從北歐設計的基本原則出發,探討了中國設計與學術領域的潛力與挑戰。Andreas Papenfuss 教授則圍繞未來城市品質生活,提出了微出行的設計戰略。
“書寫中的學術脈搏”論壇聚焦設計研究與學術發展。賈珊編輯通過《裝飾》雜志的個案研究,展示了設計研究新范式的探索歷程。羅仕鑒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設計在推動產業升級方面的實踐與思考。張黎教授則從設計哲學的角度,探討了話語性設計的重要性。張明教授則通過日常性研究,揭示了產品設計中的儀式重構與主體介入現象。王昀教授則展望了AI 與設計思想的未來,強調了設計研究的重要性。
“數化智造中的設計道”論壇聚焦數字化與智能化背景下的設計創新。劉浩然總經理分享了OPPO 在智能科技探索方面的路徑與成果。呂杰鋒教授則探討了AIGC 在船舶造型設計中的實踐與應用。俞曉暉設計師從設計師的角度,分析了AI 時代下的核心價值重構問題。楊釗祎設計師則分享了腦機接口領域的創新設計經驗。陳立超負責人則通過眼鏡設計案例,展示了虛實交融時代的創新設計思路。
“智慧出行的設計道”論壇則關注未來出行方式的設計挑戰與機遇。王選政教授介紹了中央美術學院在出行創新設計教育方面的探索與實踐。石建亮設計首席則分享了上汽MG 在復興征途中的設計實踐與思考。段勝峰教授則探討了人機協同載人月球車的設計挑戰與解決方案。曹鳴教授則分析了單車電智化轉型中的價值變遷與創新路徑。支錦亦教授則聚焦軌道交通工業設計的系統思維,提出了“人機環境系統設計理論”。Flavien Dachet 總監則分享了吉利在智電時代下的設計定力與實踐。孫穎瑩教授則從多層級交通系統的角度,探討了設計問題與挑戰。
此外,峰會還舉辦了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國一流專業建設研討會,中國美術學院工業設計學院與產品設計學院的相關負責人分別匯報了專業建設情況,與會專家對兩個專業的建設報告進行了評議與肯定。峰會期間還舉辦了“設計與AIGC 的綜合構造展”,展示了學校與企業在AIGC 技術影響下的設計作品與創作過程。
此次峰會的成功舉辦,不僅為中國設計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學者提供了寶貴的交流平臺,也為推動設計創新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未來,中國設計界將繼續秉承設計定力的理念,積極探索智能化、可持續化的發展路徑,共同描繪更加寬廣的設計未來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