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3月19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標準委)批準籌建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家用電器和電器附件國際標準化)(以下簡稱創新基地),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有關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研)的大力支持下,創新基地以服務我國家用電器及電器附件領域國際標準化建設為重點,以支撐電器行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立足大灣區、面向全國,強化創新、注重資源匯聚、提高服務和成果質量水平,為我國家用電器和電器附件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2021年3月19日,國家標準委正式批準成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家用電器和電器附件國際標準化)。
打造“標準化+模式創新+科研創新+平臺創新+科普教育”一體化服務模式
創新基地按照國家標準委的有關批復意見,結合創新基地管理辦法、建設規劃的有關要求,穩步推進基地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在模式創新方面,面對市場上不斷推陳出新的產品與技術,創新基地整合各方力量,摸清產品市場情況,從消費者需求出發,創新研制國際健康驛站、消費品測評、智能門鎖、智能開關等團體標準,解決行業發展痛點,填補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的規范要求“空白”,推動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持續健康發展。
為了服務國際公共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創新基地編制了T/CPQS E00031.6—2022《國際健康驛站 智能電器 消毒機器人》、T/CPQS E00031.7—2022《國際健康驛站 智能電器 清潔機器人》和T/CPQS E00031.8—2022《國際健康驛站 智能電器 送餐服務機器人》三項標準,既為“國際健康驛站”及類似公共場所用電器設備提出了相關特殊要求,也為公共衛生健康環境場景用智能電器的安全及性能提供了測試評價依據。
智能門鎖、智能開關產品作為智能家居重要的一環,其產品質量與可靠性的好壞備受消費者關注。
創新基地標準化團隊潛心研究,研制并發布T/C P Q SE00053.1—2023《消費類電器測評 智能門鎖》、T/CPQSE00062—2023《消費類電器測評 智能開關》等團體標準,為測評和認證工作提供依據,促進消費電器產業高質量發展。
創新基地開拓了“測評開展推動標準制定,標準制定規范測評開展”協同促進的業務模式。在市場監管總局認可檢驗司等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建立了消費品測評標準體系,立項研制并發布《消費品測評工作指南》《消費品測評機構良好行為規范》《消費類電器測評 通用規則》3項測評標準,填補了測評行業標準空白。
創新基地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聯合多家國內外權威機構,嘗試多種試驗材料,并聯合專業實驗室開展3次全球循環驗證試驗,研制出科學先進的智能坐便器清潔效率測試方法、模擬污物配置方法,創新制定了技術指標,如清洗水溫、水流量、清洗效率、座圈加熱溫度、吹干熱風溫度等,并寫入“灣區標準”WQ 1-0061《智能坐便器座圈》。
創新基地技術團隊針對掃地機器人邊角清理困難、重復清掃、經常卡住等極大影響使用效果和用戶體驗的問題,深入行業、企業一線,充分調研論證,搭建了行業首個基于家居應用場景的掃地機器人實驗室;針對掃地機器人在智能避障、路徑規劃與脫困、清潔效果不到位、清洗保養不便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分別就產品的智能行走、清潔、導航、交互等關鍵性能指標設計分級檢測與評價方法,成功研制“灣區標準”WQ1-0060《家用和類似用途掃地機器人智能 分級評價規范》,為掃地機器人分級評價提供了標準依據。
在標準工作與科研創新相融合方面,中國電研以30 0 0余項科技成果及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為基礎,面向智能家電及電器附件產業開展標準研制,堅持立足廣東省,為企業提供標準化一站式服務,先后成立標準化事務所順德分中心、廉江分中心,為區域產業集群提供便捷高效的標準化一站式服務,包括:企業標準制定的輔導、標準驗證服務、國內外重點標準宣貫培訓、企業標準化人才培訓與培養、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化的全程輔導、企業標準“領跑者”評價等,服務企業達300家,服務推動科技成果研制為技術標準300余項。
創新基地積極組織美的、格力、公牛、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等多家企業和研究機構,結合產業發展實際,經過大量科學分析、實地調研及測試驗證,線上、線下召開10余次工作組會議,圍繞關鍵技術要求與測試方法等展開充分討論,把科學合理的技術指標寫入GB/ T 42710.1-2023《家用和類似用途直流插頭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T 42710.2-2023《家用和類似用途直流插頭插座 第2部分:型式尺寸》,得到行業廣泛、高度認可。GB/ T 42710系列標準的發布,填補了我國家用直流電器附件領域的標準空白,健全了我國電器附件標準體系,將有力推動我國直流建筑、直流電子電器從試驗示范階段向大規模推廣應用階段邁進,推動直流電、新能源的產業化應用,助力我國“雙碳”發展戰略穩步實施。
創新基地考慮到我國海洋環境與歐洲傳統風電強國環境差異較大,提出必須建立適合中國特殊環境特征的環境技術標準體系,形成標準、試驗、檢測和認證體系,以滿足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需求,提升能源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實現制造業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環境技術標準團隊扎實開展調研及試驗驗證,創新研制了8項環境條件與關鍵部件環境耐久性系列能源行業標準。相關標準的制定,不僅適用于我國海域的風電選址、設計與選材,還有助于海上風電產品出口東南亞、中東等與我國海洋環境特點相似的“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
創新基地以國家“雙碳”重大戰略為指引,以重點裝備制造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公共服務平臺為載體,參與低碳相關國家標準及規范制定,為企業提供綠色工廠評價、綠色供應鏈評價、節能診斷、節能評估、溫室氣體核查、產品碳足跡核算、綠色產品認證等技術服務,為推動制造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持。相關標準的研制,統一了家用電器及電器附件產品碳足跡的核算邊界、規范計算方法,推動電器行業綠色轉型升級。
在搭建平臺方面,創新基地建設了七大平臺:智能家居全產業鏈標準研制平臺、國際標準培育與研制平臺、標準驗證試驗平臺、國際及區域標準化組織對話合作平臺、國際標準化高端人才培養平臺、標準法規數據庫和一站式技術標準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標準化創新工作成效顯著。組建并運營“智能家居標準與技術國際創新聯盟”,推動研制智能家電、智能家居、綠色環保、互聯互通、網絡安全、環境適應性、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團體標準共計88項。
在國際化建設方面,創新基地緊密圍繞家用電器和電器附件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創新工作機制,在國際標準制修訂、國際標準化人才培養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創新成果。
創新基地持續加強國際標準投入,依托16個國內技術對口領域,圍繞智能家電及其關鍵部件、智能語音控制等領域,研究提出了智能電器、產品性能測試方法等領域重點國際標準制定清單,全力推進國際標準制定工作。爭取IEC/PC 130醫用低溫儲存設備項目委員會秘書處落戶中國,成立了IEC/TC 72 WG 13智能控制器工作組、全球物聯網標準組織OCF中國論壇等組織,既有力推動了中國家電行業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爭取全球智能領域標準話語權,又為國內企業對接國際前沿技術提供了平臺。建設過程中,組織制修訂國際標準及提案25項,組織98人次參加IEC會議,培養IEC工作組注冊專家60人;新爭取到1名IEC/SC59L主席、1名IEC/PC 130秘書、1名OCF主席、9個IEC工作組召集人職位,完成6項國家標準外文版翻譯工作。
隨著物聯網、智能家電的不斷發展,國際上需要一套評估體系和衡量標準來指導行業發展,幫助消費者有效識別產品的智能化水平。由創新基地牽頭制定的IEEE P2898系列標準將在智能家電智能水平的評價方面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案,通過標準引領行業發展,規范智能家電行業智能化描述,使真正智能的家電產品能夠脫穎而出;IEEE P3803標準將促進智能家電產生的個人數據合規使用和可持續發展,使全球企業能夠在標準框架下共同利用大數據創造附加值和催生新的商業機會。
IEC 60335-2-115:2021《家用和類似用途器具的安全 第2-115部分:皮膚美容護理器具的特殊要求》擺脫無標可依的困境,邁向健康發展新階段;主持制定的IEC 63174:2021《電動牙刷 性能測試方法》推動電動牙刷產品高質量發展,守護消費者口腔健康,將中國電動牙刷技術寫入國際標準,彰顯中國智慧;主持編制的IEC 60691:2023《熱熔斷體-要求和應用導則》,改變了熱熔斷體國際標準過去四十年由歐美國家主持開展編制的局面。
2022年6月,IEC授予黃文秀女士IEC托馬斯·愛迪生獎,以表彰其在任職國際電工委員會小家電性能分技術委員會(IEC/SC 59L)主席期間對IEC標準化工作所做的杰出貢獻。此次獲獎為中國標準化工作贏得了新的榮譽,為提高我國國際標準話語權貢獻了重要力量。
創新基地于2020年謀劃成立廣東省首個區級國際標準化專家工作室,通過整合國際標準化優質資源,面向廣州市黃埔區內企業提供國際標準化人才培養和工作指導,發揮高端國際標準化專家“傳、幫、帶”作用,邀請IEC/TC 61前主席Derek Johns先生對家用電器國際標準IEC 60335最新版要求進行宣貫解讀,邀請前IEC/TC 72主席Eckhard Schwendemann先生對智能控制器相關國際標準制定提供技術指導,推動控制器、電動牙刷、美容護理器具、駐車空調等標準的國際化工作。
在標準化科普教育方面,創新基地聯合威凱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CVC威凱)聚焦消費熱點痛點,聯合廣東電視臺《生活大數據》欄目組,陸續圍繞洗碗機水效標識、電動自行車安全、洗衣機真絲洗進行專題策劃,借助電視媒體力量,以淺顯、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眾傳播相關科普知識,讓標準走進大眾視野,讓消費者及用戶更加了解標準,引導理性消費。此外,基地技術團隊還編寫了《關注服裝安全,守護身體健康》《關注食品用餐安全,呵護茁壯成長》《關注學習光環境,守護學生視力健康》等一系列標準科普文章,通過公眾號科普學生健康相關標準并提供選購指南。
同時,創新基地還通過研究國際標準法規,出版并發行了《家用電器安全國際標準理解與案例分析—基于 IEC 60335-1 第6.0版》論著,為家用電器行業提供指南和應對方案,有助于促進家電行業產品質量提升,規避國外貿易壁壘,擴大創新基地的行業影響力。
把握重大戰略機遇 不斷提升創新基地標準化能力
展望未來,創新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是持續優化標準研制與科技創新相結合的創新基地運行模式,加強環境適應性、著火危險、家用電器及其關鍵零部件、智能語音控制、綠色低碳、消費品質量分級等領域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圍繞戰略新興產業和關鍵核心領域研制更多標準,助力提升我國電工電器行業標準化能力水平。二是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強化面向創新型企業的對接服務,推動智能家居領域的科技成果向“灣區標準”轉化。三是依托承擔單位雄厚的質量技術服務優勢,持續加強NQI標準、檢測、認證一體化服務能力建設,圍繞消費品安全、綠色回收再利用、零部件等更多重點領域,建立和完善NQI技術和服務體系,廣泛動員企業參與標準研制,通過“開門定標準”提高標準的科學性、先進性及規范性,及時編制認證實施規則,提升國家質量基礎設施整體效能。四是持續大力推動國際標準化工作,圍繞智能家居及其關鍵零部件的關鍵技術環節,建立國際標準預研機制,結合國際標準攻關清單,組織一批懂技術、會外語、熟悉國際標準規則的專家,協助推動國際標準的立項和編制工作,形成一批新的國際標準成果。五是持續開展標準化服務,為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試點示范、重要領域標準體系建設等提供方案;做好家用電器及電器附件全行業的標準化服務,大力開展標準化培訓、標準宣貫等,組織各類公益性標準活動,加快提升行業標準化總體水平;做好地方服務,積極推動創新基地資源向各地輸出,結合區域技術和產業優勢,推動標準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