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方艙醫院,模塊劃分,功能方艙,標準體系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13.012
本文的方艙醫院是指按照模塊化理念,集成了急救、手術等醫療功能,診斷、檢驗等醫療保障和后勤保障等功能的可快速部署的機動醫療系統,廣泛應用于軍隊衛勤、公共衛生、自然災害、安全生產事故等重大突發事件的應急醫學救援,在保障人類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標準化作為方艙醫院持續穩定發展的技術基礎性工作,開展此方面研究需在總結方艙醫院發展歷程、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進行,本文即是按此思路以方艙醫院作為標準化研究對象開展的研究和探討。
1 方艙醫院的發展趨勢
1.1 發展歷程
自20世紀60年代,美軍為適應越南戰爭的需要,采用方艙、可擴展帳篷、充氣帳篷組合的方式,組成不同規模的野戰醫院,這也是方艙醫院的最初始應用。方艙醫院至今走過了近70年的歷程,無論在軍用領域還是民用領域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方艙醫院的通用化、系列化、模塊化水平顯著提升,信息化能力提高,功能性能增強,防化學武器、防生物武器和防核武器等功能得到了一定的重視[1]。
1.2 發展趨勢
結合方艙醫院的發展歷程及未來需求,方艙醫院將在系統模塊化、管理信息化、艙體輕量化、產品系列化和配置標準化方面呈現重大變化。
1.2.1 系統模塊化
按照方艙醫院所承擔的多樣化任務來看,模塊化是實現方艙醫院功能方艙快速抽組的關鍵實現途徑。推薦性國家標準《應急醫用模塊化集成系統通用技術要求》采用六模塊(急診急救、醫技保障、醫療收治、信息化、后勤保障、醫廢與污水處置)劃分方式[2],并針對最小型、基礎型(典型)、傳染病型(典型)給出了二級模塊(功能方艙)的配置要求。同時見諸于相關文獻的采用醫療救治、醫技保障、后勤保障模塊的劃分方式也給出了二級功能模塊(功能方艙)的配置要求。未來方艙醫院的模塊劃分方式將隨著推薦性國家標準的應用,應急醫學救援的需求及實踐推進,形成更加科學的模塊劃分及配置要求。
1.2.2 整體信息化
現階段方艙醫院信息化已實現了院內診療,設備、信息的統一管理,遠程通訊及會診支持等,但鑒于方艙醫院的組成未必都是各類型方艙,有可能搭配的是急救車輛、箱組式醫療救治系統或其他具備相應功能的平替或降級替代產品,如何實現方艙醫院各功能模塊不同組成產品的信息互聯互通將是方艙醫院信息化發展的一個重要需求。同時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和成熟應用,方艙醫院所用設備的智能化水平必將顯著提升。
1.2.3 方艙輕量化
高機動性作為方艙醫院的重要性能指標之一,而方艙輕量化是提高其與陸上、水上及空中運載平臺的適配性,進而實現高機動性的最直接最現實的途徑和措施之一。近年來,隨著材料科學的進步,新型復合材料不斷涌現,應用水平不斷提升,在保證材料機械性能和環境適應性等主要性能不降低的情況下,方艙艙體減重明顯,如艙體大板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可使同規格、同類型艙體減重至少30%以上,有的甚至可以達到70%左右。未來通過艙體材料輕量化、結構設計輕量化、配套通用件輕量化、艙內設備輕量化等實現艙體和方艙輕量化,方艙醫院的機動性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1.2.4 產品系列化
產品的系列化是促進產品廣泛應用的基礎和保障。鑒于方艙醫院在“應急應戰”醫學救援領域的實用性和普遍適用性,方艙醫院的系列化程度將進一步提升。方艙醫院針對不同救治規模和功能需求直接推進了產品系列化,如100人、200人、300人不同救治人數規模,及其相應的設備需求差異,進而產生了艙體規格系列,如CAF40、CAF60規格系列。
1.2.5 配置標準化
目前,除了應用新型材料的方艙以外,已實現了方艙配套零部件、加工制造過程的標準化,方艙設計的標準化也在加速推進中。各功能方艙所用設備將由最初的僅提供基礎功能性能、規格等方面的技術要求,轉變為設備配置的標準化,除了對設備功能性能、規格等要求外,對設備的信息化(智能化)、互換性、節能環保及整體技術水平均提出更為具體的要求。
2 方艙醫院標準化總體研究
方艙醫院標準化總體研究以方艙醫院發展趨勢為指引,以方艙醫院需要具備的功能為基礎,以“應急應戰”醫學救援需求為依據,確定方艙醫院模塊劃分和功能方艙組成,明確方艙醫院所需制定的標準,并依據各功能方艙在醫院系統中的可替代性,分清輕重緩急,合理確定方艙醫院標準制定的時序安排[1]。
2.1 系統模塊化
模塊化的基本思路是分類、分級,為后續的信息化和標準化奠定基礎。方艙醫院劃分為醫療救治、醫技和后勤保障及特需救治等模塊,便于方艙醫院應用時實現快速抽組配置,有利于提高救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效率。對此筆者以方艙醫院應用場景為依據,參考現行的三模塊或六模塊劃分思路,給出了五模塊劃分方式:
一是方艙醫院作為半永久醫院,整體構成相當于綜合性醫院,醫院有的功能都要有,其它需根據服務對象差別,選配相應功能單元。醫院常規科室可分為行政、臨床、醫技、后勤等,而方艙醫院需突出日常診療、急救、容留救治及必要的醫技和后勤保障,考慮到傳染病特殊救治需求,配置了一部分可選功能,確定了方艙醫院模塊劃分及組成方艙(見表1)。
二是方艙醫院作為應急醫學救援的核心力量,整體構成相當于一個濃縮版(精華版)綜合性醫院,突出急救、容留救治及必要的醫技和后勤保障,考慮到傳染病、核生化特殊救治需求,同時考慮功能方艙的可替代性,確定了方艙醫院模塊劃分及組成方艙(見表1)。
由表1可見,方艙醫院劃分為五個模塊較為合理,其中四個模塊為必備,一個模塊可選;通信管理模塊的功能主要為外部通訊聯絡和醫院的全面管理(行政、醫務、保衛等),診療救治、醫技保障、后勤保障,加上特需救治模塊。此模塊劃分方式有利于后續的方艙醫院模塊、功能方艙(平替產品或降級替代產品)等進行編碼,為實現信息化、標準化奠定基礎。
2.2 整體信息化
方艙醫院信息化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方艙醫院作為半永久醫院的信息化,其信息化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以方艙的模塊化為基礎,功能模塊作為一級編碼對象,功能方艙為二級編碼對象,方艙內部設備為三級編碼對象,實現方艙醫院完整的信息分類編碼體系,進而推進方艙醫院整體的信息化,同時實現遠程數據交互的信息化;第二個層次是實現特定功能方艙內部相互關聯設備間信息的互聯互通,設備信息的采集、處理、存儲、傳輸等基本的信息化問題。
第二種情況是方艙醫院作為應急醫學救援任務的核心力量,其信息化要解決的是根據應急醫學救援任務需求實現靈活抽組的信息化和救援過程方艙醫院的信息化兩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個層次是以方艙的模塊化為基礎為一級編碼對象,功能方艙(平替或降級替代產品)為二級編碼對象,功能方艙內的設備為三級編碼對象,實現完整的信息分類編碼體系,其復雜性在于需要功能方艙存在平替或降級替代產品,以此推進應急醫學救援指揮調度和資源配置的信息化;第二個層次是實現方艙醫院特定功能方艙(平替或降級替代產品)內不同類型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實現遠程數據交互的信息化,其復雜性在于平替或降級替代產品也屬于模塊化產品,其信息化工作將較為繁重。
2.3 產品系列化
因方艙醫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其組成的核心為功能方艙,但組成不僅僅包括功能方艙,還可包括帳篷、箱組式醫療救治系統或其它類型的產品組成。方艙醫院產品的系列化主要是指功能方艙的系列化,其復雜性在于不同的應急醫學救援任務需求決定了方艙醫院功能方艙組成、方艙規格、方艙數量的系列化,功能方艙平替或降級替代產品的系列化。
2.4 配置標準化
配置標準化包含兩個層面:一個是針對不同的應急醫學救援的任務需求,方艙醫院依據模塊劃分確定功能方艙(平替或降級替代產品)配置的標準化;另一個是依據功能方艙(平替或降級替代產品)的功能性能要求確定的內部設備配置的標準化。
3 標準制定研究
基于方艙醫院發展的系統模塊化、整體信息化、方艙輕量化、產品系列化和配置標準化的趨勢和總體研究的方向及內容,提煉相關的共性特征及通用性要求,明確需要制定的共性標準及通用性標準,結合標準制定對象在方艙醫院系統中的作用,除方艙輕量化通過設計實現以外,其他“四化”對應的標準及制定的時序安排成為標準化總體研究后的首要任務[1]。
3.1 模塊劃分標準
方艙醫院模塊劃分(分類)標準,明確半永久醫院和應急救援兩種需求下模塊的組成,模塊功能、性能總體要求,編碼規則等為實現各功能方艙的快速抽組、產品信息化、系列化奠定基礎,具體實現形式可考慮采用部分標準結構進行。
3.2 各模塊功能技術標準
明確各功能模塊的技術要求,具體標準可參考表1的功能要求,具體實現形式可根據模塊屬性(必備、可選)和方艙功能屬性(必備和可選)等采取部分標準結構形式組織制定,如屬于必備功能方艙采用方艙命名(如手術方艙技術要求),可選功能方艙采用功能命名(方艙醫院指揮通信技術要求)。
3.3 功能方艙型譜
依據方艙醫院模塊劃分(分類)標準確定的模塊功能、性能總體要求,分解細化各模塊功能確定具體功能方艙,以作業性能為核心指標,確定產品系列、品種和具體產品構成,可在各模塊功能技術標準總體構成完成后制定,具體實現形式考慮采用部分標準結構形式實現,命名方式可采用“XXXX方艙型譜”。
3.4 艙體設計標準
以方艙醫院模塊劃分(分類)標準和功能方艙型譜為依據,明確各功能方艙系列化產品艙體類型(固定艙、單側擴展艙、雙側擴展艙)、尺寸、安全性、可靠性、環境適應性、維修性、運輸性等方面的設計依據,材料、零部件,接口,承載能力等總體設計,布局等結構設計,設計檢驗優化等要求[3]。
3.5 信息化標準
根據方艙醫院作為半永久醫院和應急醫學救援任務的核心力量兩種應用方向,實現信息化的兩個層次需求,分類制定信息化標準,包含信息系統的設計規范,信息數據分類編碼規則,信息數據采集、處理、存儲、傳輸協議等,可采取分類方式以部分標準結構形式實現。
3.6 設備配置標準
在以上標準特別是型譜和艙體設計標準的框架確定后,以各功能方艙在方艙醫院系統中的角色和作用,功能要求為依據,總結同類方艙各類標準和市場上主流產品的設備配置情況,兼顧技術發展趨勢,確定艙內設備配置的技術要求,形成各功能方艙的設備配置標準,為各功能方艙的設備選型提供依據。
同時還需要根據方艙設計、制造、檢驗、維護等全生命周期,修訂或整合現行標準,制定如方艙大板規范、方艙維護等新標準。除此之外,功能上平替或降級替代產品的標準化工作也可作為方艙醫院標準化的必要補充給予考慮,進而從總體上推進方艙醫院的標準化工作進程。
4 結語
本文是筆者繼《方艙醫院標準化研究探討》發表之后研究的繼續,是認識逐步提升的必要過程,后續將以提出制定的標準為基礎,進一步深化方艙醫院標準體系研究,為推進方艙醫院產品的家族譜系和有序產業化提供有力的標準化支撐。
作者簡介
蘭井志,碩士研究生,研究員,主要從事標準化研究和標準制修訂工作。
黃余紅,通信作者,碩士研究生,高級政工師,主要從事“應急應戰”醫學救援裝備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