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四好農村路,交通保障,鄉村振興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13.025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四好農村路”
的概念,要求進一步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1]。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是破解“三農”問題的關鍵舉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來推進。“四好農村路”作為農村地區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先導性條件,起著先行引領和服務支撐作用[2]。
1 浙江省農村公路模式
1.1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作為全國“四好農村路”首批示范縣,現有農村公路2075千米,占總路網比例90%,四級公路1780千米。安吉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水平全國領先,公交行政村通達率始終保持在100%,率先實現城鄉公交“純電動化、2元一票制、移動支付”三個全覆蓋。目前初步構建了“縣-鄉-村”三級物流服務體系,實現物流配送“城鄉雙循環”。縣道及以上等級道路建設由交通局組織實施,建設資金不足部分由交通局下屬平臺公司融資解決;鄉道及以下等級道路由鄉鎮組織實施,建設資金是鄉道縣級財政補助建安費的30%,村道補助建安費的10%,不足部分由鄉鎮自籌。縣道以上道路公路養護由交通局下屬單位公路局負責,大中修由公路局直接實施,保潔通過公開招標由養護公司負責,通過月考核進行督促;鄉道及以下道路養護由鄉鎮負責,建立“五級路長制”。
1.2 浙江省海寧市
浙江省海寧市農村公路受到交通運輸部的充分肯定,并于2017年8月14日海寧被評為首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海寧市縣道及以上等級公路建設由市交投集團組織實施;鄉道及以下等級道路升級改造由鄉鎮組織實施,縣級財政補助建安費的70%,不足部分由鄉鎮自籌。項目實施過程中,市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行業監管,市公路管理機構負責行業指導,市交通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負責質量、安全監督。縣道以上養護由公路局負責(包含大中修及保潔,保潔未外包),鄉道及以下道路養護由鄉鎮負責。主要采用“以政府為主導、交通為主力、鄉鎮為主體”的“四化八統一”統管統養體制。“四化”即隊伍專業化、管理制度化、養護規范化、設施標準化。市級財政對于鄉道養護每年每千米補助2500元,對于村道養護每年每千米補助2000元。補助經費中留10%作為考核獎勵經費,以獎代補。
1.3 浙江省柯橋區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為全國農村公路“路長制”典型案例,其重點打造的平王線,總投資1.6億元,實現了農村路與古村、古樹、古跡、古溪、古道的交融。平王線也先后獲得了“浙江省級精品示范道路”“浙江省十大最美農村路”的稱號。柯橋區縣道及以上等級道路建設由交通局組織實施,建設資金不足部分由財政納入預算安排;鄉道及以下等級道路建設由鄉鎮組織實施,縣級財政補助建安費的60%~80%,不足部分由鄉鎮自籌。公路養護資金每年財政預算安排約1.5億元,縣道以上道路的養護由公路局負責,保潔外包專業化養護公司,通過月考核進行督促;鄉道及以下道路養護由鄉鎮負責,建立“牽頭領導+部門平臺+沿線鎮街”“三位一體”工作機制,確保“有路必管,管必到位”;并且組建治超聯合執法大隊,構建高速公路、國省道、農村公路和市政道路“四路共管”的治超格局。
2 浙江模式主要亮點
(1)建設主體下放鄉鎮。海寧、柯橋、安吉均采用相同模式實施交通建設,即縣道及以上等級道路由交通局或國有企業組織實施,鄉道及以下等級道路由鄉鎮組織實施,市(區縣)級財政給予一定比例資金補助。建設過程中,交通局負責行業監管,公路管理機構負責行業指導,交通質監部門負責質量、安全監督[3]。
(2)財政配套力度較大。考察地市(區、縣)級財政對鄉鎮實施的農村公路建設補助力度較大,比例有所不同。海寧市2005年已實現村民小組100%暢通,目前主要實施升級改造,市級財政補助改造資金的70%;柯橋區鄉道及以下等級道路補助建安費的60%~80%;安吉縣給予鄉道補助建安費的30%、村道補助10%,三地不足部分均由鄉鎮自籌。
(3)建設標準適度超前。考察地的農村公路建設均堅持適度超前、控制到位。海寧、安吉的建設標準與道路承擔的交通流量及所服務的產業、旅游等屬性匹配。其中海寧建設標準原則上達到三級公路水平及以上(路面寬度7米以上);安吉的農村公路均鋪裝瀝青混凝土,且注重綠化打造,道路通車時綠化已實現全覆蓋;柯橋特別注重生態為本,路景結合,按照“因地制宜、崇尚自然、顯山露水、融景入路,體現自然風貌、地域特色,宜彎則彎、宜窄則窄”的理念,充分利用現狀資源,優化公路改造規劃設計。
(4)公路養護保障有力。縣道以上道路養護由公路局負責,鄉道及以下道路養護由鄉鎮負責,公路局開展督促指導。安吉建立了“五級路長制”(縣級路長、鄉級路長、村級路長、路政隊長、公路警長),各級協調聯動,全面參與;海寧采用“以政府為主導、交通為主力、鄉鎮為主體”的“四化八統一”統管統養體制,鄉道每年每千米補助2500元,村道每年每千米補助2000元,補助經費中留10%作為考核獎勵經費,以獎代補;柯橋區建立牽頭領導+部門平臺+沿線鎮街“三位一體”工作機制,每年財政預算養護資金約1.5億元,確保“有路必管,管必到位”。
(5)農村客運發展迅速。考察地的農村客運發展較早,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已達到5A級水平。海寧于2005年實現“村村通公交”,2018年實現2千米范圍內公交通村率達100%,市級財政每年補助公交企業1億元,現正逐步開展智能公交站臺改造;柯橋投入資金8.8億元完成了公交國有化改革,已實現公交站點行政村全覆蓋,電商物流村級全覆蓋;安吉已實現200人以上自然村公交覆蓋率100%的目標,縣級每年補助1200萬元。
(6)附屬設施配套齊全。考察地在建設農村公路時,排水溝、綠化、路肩、標志標線等附屬設施均同步設計、實施、驗收,且注重公路文化建設。安吉縣境內所有道路均設置了排水設施,在重點路段配套公路驛站,具備休息、洗手間、加油站等功能,每年5月26日(526諧音“我愛路”)舉辦道路文化節,倡導全民參與愛路、護路;柯橋在道路沿線各村鎮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特色景觀。
3 農村公路發展思考與建議
浙江省屬沿海地區,民營經濟發達,財稅收入可觀。對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這種資金投入大的項目來說,經濟地位的不匹配造成有些先進經驗不可復制,但在思想上、觀念上依然有很多值得借鑒和思考的,相關建議如下:
(1)適當提高建設標準。堅持規劃適度超前,嚴格管控道路規劃紅線,注重生態保護,農村公路建設技術指標可走下限,但必須滿足規范要求。
(2)探索創新建設模式。借鑒考察地的成功經驗,農村公路“建、管、養”應逐步下沉至鎮街負責,同時加強排水、照明及綠化建設。
(3)建立管養長效機制。將公路保潔納入集鎮區、公路、河道、村莊于一體的“四位一體”環境衛生保潔長效機制,探索嘗試保潔外包給專業化公司。創新治超執法機制,建設、養護、治超同步推進。
(4)提升配套服務水平。目前全國大部分農村公路除部分旅游路外基本無配套服務,應逐步規劃建設干線公路停車休息區,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加快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步伐,撥付專項資金推進鎮街公交全覆蓋,并協同推進智慧交通建設。
(5)注重差異化發展。應結合各地區特色,在產業布局時注重其合理性和差異性,因地制宜,注重產業、旅游等屬性,根據景區、園區的規模和等級,內部道路可規劃建成4~6米的瀝青道路,提升整體形象。
作者簡介
李朋,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公路工程、鐵路及港口航道規劃管理。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