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堰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純調水區,被譽為“首都水井”。蓄水量290.5億立方米、向1億多人供水的丹江口水庫,管理難度大,既不符合《辭海》對“水井”的定義,也不符合人們對“水井”的認知。十堰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共抓大保護,當好守井人”,將“水庫”定義為“水井”,充分說明對南水北調的重視。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75年來,黨領導全國人民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陳毅元帥曾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道出了軍民團結的重要。丹江口水庫長年保持Ⅱ類以上水質,借用陳毅元帥的話,是庫區志愿者清漂清出來的,是綜合治理治出來的。
“守井人”吳遠志,是眾多志愿者中的一員,他以堅實行動詮釋了什么叫責任和愛心。
2018年,丹江口市浪河鎮浪河口村為開展河面清漂工作,征集志愿者。通知發出后,村干部正在為能否征集到志愿者發愁時,吳遠志第一個走進村委會,大聲說:“聽說要招清漂志愿者,我來報名!”村干部看著他空蕩蕩的袖筒,說:“你身體有不便,干得了嗎?”吳遠志理直氣壯地說:“戰爭年代有獨臂將軍、獨臂戰士,和平環境下難道不能有獨臂志愿者嗎?再說我會駕船、修船,也會游泳,沒有我干不了的。我還是一名黨員,總得起帶頭作用吧。”村干部見他說得在理,又有特長,想答應又有點擔心,問:“你家有4畝桃園需要人管理,你干志愿者,家人會同意嗎?”吳遠志說:“這個你們放心,我早就和愛人商量好了才來報名的。”最終,村干部同意了,吳遠志成了全村第一個清漂志愿者,一個獨臂志愿者。村里人見他當志愿者,也紛紛報名從事清漂工作。
清漂,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浪河流域位于丹江口水庫南端庫尾,總長62千米。肖河、四河、白河3條支流在浪河村河段交匯,面廣、線長。雖然“共抓大保護,當好守井人”已深入人心,人們的環保意識極大增強,很少有人向河里亂丟垃圾,但河道上游的殘枝敗葉流入庫灣,必須及時清理。特別是汛期,清漂任務更重。獨臂的吳遠志比常人吃的苦、受的累更多,一只手臂承擔的重量也更大。手臂時常被劃傷,肩膀也被磨破,他卻樂呵呵地說:“我手臂劃傷,肩膀磨破,但我只有一只手臂啊,和健全人比起來,我不是‘賺’了嘛!”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清漂工作枯燥而單調,危險也時時相伴。汛期的一天,天氣悶熱,吳遠志抬頭仰望天空,烏云翻滾,他預感到會下暴雨。不大一會兒,大雨像瓢潑般傾瀉而下,天地間掛上一幅巨大的雨幔。吳遠志擔心洪水沖走清漂船,冒雨趕到河邊。眼看錨繩就要被拉斷,他用一只手緊緊拽住繩索,由于水流過激,錨繩斷裂,一截錨繩反彈回來,擊傷了他的右眼。他硬是忍著劇痛沿河找到清漂船才去治療,傷未痊愈就又上崗。為表彰他的模范行為,十堰和丹江口兩級市委、市政府授予他“最美守井人”榮譽稱號。
2024年第二個全國生態日前夕,丹江口庫區的環保志愿者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從事守水護水志愿服務等情況,表達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守好一庫碧水的堅定決心。8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丹江口庫區環保志愿者回信:
“得知十年來越來越多庫區群眾加入志愿服務隊伍,用心用情守護一庫碧水,庫區水更清了、山更綠了、環境更美了,我很欣慰。”
“南水北調工程事關戰略全局、長遠發展和人民福祉,保護好水源地生態環境,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需要人人盡責、久久為功。希望你們繼續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帶動更多人自覺守水護水節水,攜手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為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的消息傳到丹江口庫區后,吳遠志和當地環保志愿者精神振奮,感到無比自豪。
2024年9月上旬,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10周年,中國水利文學藝術協會聯合中國作家協會社會聯絡部等單位,在湖北省十堰市舉辦了“建設幸福河湖 碧水永續北送·當代作家南水北調水源地紀行”采風活動,筆者受邀參加。當問起“最美守井人”吳遠志,你一個獨臂人為何喜愛清漂這枯燥、危險的工作時,吳遠志深情地說:“我打小在這地方長大,我愛這條河流。要當好‘守井人’,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讓首都人民喝上放心水!”
由于太過激動,他說話時那只空空的袖管跟著輕輕地顫動。
作者簡介:朱白丹,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水利文協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