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下,人們習慣于在風景中拍上一張游客照,當點贊的紅點亮起,我們似乎正與友人共游于山水之間。
但凡事皆有兩面性,當發朋友圈的目的重心從分享移至求贊后,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有一小部分人將發朋友圈視作目的而非分享途徑,本末倒置,不可避免地陷入源自一個個贊所帶來的虛幻泡影之中。有人致力于借數張山水風景照彰顯自己歲月靜好的所謂人設,這源自于虛榮的行為本就與自然山水的內涵背道而馳,與分享的本意相去甚遠,但這類人往往渾然不覺自己的問題所在,熱衷于在山水之間欣賞自我。
事實上,自然山水本身所具有的內涵遠比朋友圈中虛無縹緲的贊譽更能愉悅我們的身心。
自古以來,國人一向對山水情有獨鐘,名句名篇流傳千古,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無人不知曉“疑似銀河落九天”的豪情浪漫,無人不明“無邊落木蕭蕭下”的哀傷婉轉,這源自于歷史與文化的沉淀,讓國人對自然山水的感觸更有別樣的韻味。我相信每個人心中皆有屬于自己的山水浪漫,當我們真正觀賞到夢中所見之景,情難自已心生感動,迫不及待想與他人分享心中感悟,這顯然是專屬于國人的獨特感受。千百年來,幾乎每一處奇秀皆有文人墨客的足跡,當我們與他們跨越時空而共游于山水之間,這難道不令人感動嗎?觀賞自然山水,本就在于用心感知它的內涵所在,發朋友圈應是在與山水交流之后,而非急于追求虛榮、急不可耐地打造氛圍感。
反觀當下,一眾山水被貼上“網紅景點”的標簽,愈發催生了摒棄山水內涵而只追求打卡拍照的快餐式觀賞。不僅僅限于朋友圈,各大社交平臺上類似的行為與內容層出不窮。不禁令人憂思,山水的存在會不會在某天徹底淪為眾人拍照打卡的工具。會不會在某天山水的內涵再也不被用心體會?
諸如此類的猜想顯然會導向我們不愿看見的情景。山水的內涵源自于時間的磨礪,千年于它而言不過彈指一瞬。它有足夠寬廣的胸懷供我們體會何為時間,凈化心中的雜念。在山水間遨游,任精神自由奔馳,滋養心中的生機與感動,這便是觀賞山水的意義所在,它拓寬了我們精神的廣度。
我們為之感動,因此去記錄并分享,他人了然這種感動因此認可。最終我們得以與他人共游,得以與千年時光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