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使用了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視睿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等的應用案例,在此表示感謝。]
摘要:虛擬數字人已成為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推動力,亟需構建標準體系,以有效保障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與發展。為此,文章厘清了虛擬數字人的概念,分析了其教育應用的獨特之處,并從多個需求用例中提煉出教育虛擬數字人的標準化需求。在此基礎上,文章通過對虛擬數字人標準化現狀的調查,設計了教育虛擬數字人標準體系,并從頂層設計、面向未來、應用驅動、產學協同、跨學科整合、國際合作六個方面對教育虛擬數字人標準體系的實現路徑進行了詳細規劃。文章設計的教育虛擬數字人標準體系可為教育虛擬數字人系列標準的研制提供參考,而其路徑規劃可為虛擬數字人教育應用和創新提供指導,故推動了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
關鍵詞:教育虛擬數字人;標準體系;數字教育;教育數字化轉型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24)07—0070—11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24.07.008
引言
虛擬數字人是一種通過計算機手段創造和使用,存在于數字空間中,具有人類特征(如外貌、行動和交互)的綜合體[1]。2022年末ChatGPT正式發布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迅速普及,得到了廣泛應用,其提供了更好的智能引擎,大大推動了虛擬數字人技術的發展。從長遠發展來看,虛擬數字人在多種場景中均具有代替真人角色的潛力,完成一些復雜程度不高的工作,不僅將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更有助于催生數字經濟的新模式和新形態。
在我國,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虛擬數字人技術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扶持政策。例如,2022年,科技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著力打造人工智能重大場景”[2],其中就包括虛擬課堂、虛擬仿真實訓、虛擬教研室等教育場景;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要求全面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提出要“促進數字公共服務普惠化,大力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3]。在此背景下,虛擬數字人有望成為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的關鍵應用,將有助于提升教育質量、實現教育公平,甚至重塑教育模式,為數字中國的教育藍圖增添新亮點。
作為一種通用數字技術,虛擬數字人在教育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例如,利用數字孿生,教師可以創建數字分身,代替自己錄制視頻課件;教育機構結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模擬不同風格的數字教師,提供全天候的教學和輔導服務;師生在元宇宙中利用虛擬數字人扮演教師或學伴角色,創造出符合教育目的的沉浸式體驗。以上這些應用展現了虛擬數字人在提升教學體驗、個性化學習、遠程虛擬課堂、虛擬實習實踐、情感支持、改善溝通等方面的潛力,未來教育機構和廠商還可能會開發出更多的創新應用場景。然而,虛擬數字人技術的快速發展也給教育教學帶來了一系列挑戰。作為教育內容的載體或服務方,虛擬數字人能否提供個性化的、適切的教育服務,其服務質量應該如何度量,其后臺人工智能的透明度和可解釋性如何,怎樣平衡技術進步與教育公平之間的關系等,都需要教育專家、技術專家和社會各界進行深入探討。此外,虛擬數字人應用還涉及數據安全、內容安全、隱私保護等問題,也需要對這些方面進一步規范。
綜上分析,技術架構、平臺建設、質量評價等與技術相關的問題,可通過技術標準的研制和實施來解決。基于此,本研究將從標準化的視角出發,系統梳理教育領域虛擬數字人的應用場景、應用案例和標準化需求,嘗試構建一個教育虛擬數字人標準體系,就其中亟需的技術標準進行討論,并規劃實現路徑,以期引領虛擬數字人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助力推進教育現代化。
一 教育虛擬數字人解析
1 虛擬人、數字人和虛擬數字人
“虛擬數字人”的概念具有多重含義。“數字人”和“虛擬人”這兩個概念與“虛擬數字人”意思相近,但出現時間更早,有必要對這些概念的細微差別進行辨析。
(1)虛擬人(Virtual Human)
虛擬人通常用于娛樂、游戲、影視等領域,代表某個概念或形象。虛擬人是在數字世界中創建的虛擬實體,在現實世界中沒有對應物。這個概念的核心在于“虛構”性,可以是部分虛構也可以是完全虛構,其身份、外貌、行為模式都是由藝術家或設計師通過計算機設計、制作和設定的。
(2)數字人(Digital Human)
數字人是在數字世界中創建的、同時在真實世界中具有實際身份的數字實體,強調對真實世界人物的數字再現。數字人的概念和實現技術是不斷變化的,最初這個概念被用于描述計算機程序中定義的人的信息模型,后又指數字化的人體模型[4]。隨著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交互、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與成熟,數字人的互動性和社交屬性被不斷強化。數字人可基于現實中的真人構建,其身份、外觀和行為模式都可能與其代表的真人完全一致,甚至可以被視為真人的數字孿生[5]。數字人既可以是靜態的,也可以是動態的,其動作、表情、語音都可以根據需要通過計算機程序實現和調整。
(3)虛擬數字人(Virtual Digital Human)
虛擬數字人融合了數字人和虛擬人的特性,是存在于數字空間,通過計算機圖形學、動作捕捉、人工智能等技術創建的虛擬實體。虛擬數字人既具有數字人的真實性,又在某些方面具有虛擬人的虛構性。虛擬數字人強調在虛擬世界中的身份和數字化制作的特性,通常用于社交媒體、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領域,提供近似真人的互動體驗。
本研究的對象是教育領域中通過數字技術生成的、具有部分或完整人類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與人互動的形象,其融合了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交互、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以人或類人形象在各種屏幕上出現,因此使用“虛擬數字人”這個概念更為貼切。需要注意的是,虛擬數字人并不一定以真人形象出現,也可以是二次元、卡通形象等與用戶以人的方式交流的形象。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對虛擬人、數字人和虛擬數字人的異同進行了比較,如表1所示。
2 教育虛擬數字人
為了便于稱呼,本研究將在教育領域應用的虛擬數字人稱為“教育虛擬數字人”。例如,利用虛擬數字人形象,在教育環境中扮演教師、學生、工程師、職員等多種角色,提供教學、輔導、評測等教育服務。教育虛擬數字人具有虛擬數字人的一般特征,如“具備類人的形象、具有表達能力,能夠與人互動”[6],還可以針對教育應用場景定制,并且表現出不同的智能水平,其主要特點如下:
①契合扮演角色的特征。在教育領域,虛擬數字人的形象塑造至關重要。扮演教師角色的虛擬數字人,其外形、妝容、著裝等應與現實中的教師形象相符,能給用戶一種親切、可信之感。而扮演助手、學伴角色的虛擬數字人,也需符合用戶對相應角色的認知,端莊大方,且擁有真人般豐富的表情和動作。
②安全性較高,符合倫理規范。虛擬數字人應用通常涉及網絡環境,因此容易面臨網絡安全方面的風險。為保護未成年人學生,技術開發者要確保教育虛擬數字人用戶的信息安全,不被篡改和濫用,還要保護用戶尤其是未成年人的個人數據不被泄露。在技術倫理方面,教育虛擬數字人提供的教育內容要公平無偏見,還要考慮長期與人工智能交流是否會引起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等。使用虛擬數字人扮演教師時,在倫理方面也應符合大眾對教師的預期。
③提供的教育內容具有科學性、適切性。虛擬數字人教師被賦予了特殊的期待,學習者和家長通常將視其為知識的權威來源。因此,通過虛擬數字人提供教育內容時,應確保相關內容準確無誤、可信任,且契合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
④交互流暢,有情感表達和認同感。在教育領域,虛擬數字人不僅僅是知識傳遞的工具,更是情感聯系和人機互動的重要媒介。只能單向傳遞信息的數字人播報員已不能滿足教育場景的需要,而個性化的表達和情感互動可以使教育虛擬數字人的形象更加生動、飽滿。
⑤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一定的個別化服務能力。憑借龐大的知識庫,教育虛擬數字人能夠跨越多個學科領域為學習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在智能技術的支持下還能根據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學習進度、個性化需求等提供差異化服務,實現精準輔導。
整體而言,虛擬數字人在教育領域的應用需注重教學內容的權威性、準確性、互動性和情感共鳴,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因材施教和教學創新。教育虛擬數字人的上述特點與其他領域的虛擬數字人有較大差別,體現了教育對虛擬數字人技術的獨特要求。
二 教育虛擬數字人標準化需求
1 標準需求用例
為了解教育虛擬數字人領域需要研制哪些標準,本研究調研了國內教育信息化供應商的多個應用案例,提煉出其中的標準化需求作為用例,以指導教育虛擬數字人標準體系的設計。
(1)教師數字替身
教師數字替身是指利用虛擬數字人模擬真人教師的形象和聲音,代替真人教師出鏡的應用方式。例如,S公司研發的教師數字替身(如圖1(a)所示)是基于真人教師的形象和聲音專門訓練而成,用于代替真人教師在視頻中講授課程內容,以提高課程錄制效率,降低制作成本。數字替身強調虛擬數字人的形象應高度逼真,與真人難以區分。這就需要對真人教師的形象、動作、語言特點進行建模,高級版本還能通過語音識別、手勢識別等技術實現數字替身與學習者的自然流暢交互,因此對建模和交互技術提出了標準化需求。
(2)智能教師
智能教師是應用虛擬數字人技術構建客觀世界中并不存在的虛擬教師形象,以授課教師或助教的身份為學習者答疑解惑的應用方式。X公司研發的智能教師(如圖1(b)所示)具有智能交互、情感表達、個性化推薦等功能,不僅可以向學習者傳授知識,還可以提供教學管理方面的咨詢服務。以上功能的實現,需要智能教師與教育機構的教學系統、管理系統等進行密集的信息交互,因此對虛擬數字人的系統平臺接口、數據格式等提出了標準化需求。
(3)數字教學助理
數字教學助理使用虛擬數字人扮演助理角色,為學習者提供智能化的教學輔助支持。B公司推出的數字教學助理(如圖1(c)所示)可用于回答學習者的高考咨詢,并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輔導服務。數字教學助理在與學習者互動時應能自然流暢地表達,提供的信息要權威、準確,在提供心理輔導時還會涉及學習者的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因此,這類應用對虛擬數字人的建模和交互技術,以及信息安全、用戶隱私和倫理等方面提出了標準化需求。
(4)數字陪練
數字陪練是基于虛擬數字人構建的一種虛擬角色,為學習者提供語言學習的陪伴和練習語言技能的對象。X公司推出的數字陪練(如圖1(d)所示)能夠提供英語口語考試模擬、日常口語練習、對話閑聊等服務。數字陪練注重個性化的交互和語言的準確性,對形象逼真度、語音清晰度、用戶交互流暢度等方面提出了研制標準的需求。
(5)數字人體
數字人體是對人體的物理、生理特征進行模擬的數字化工具。虛擬病人是一種常見的數字人體(如圖1(e)所示),在醫學教學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為醫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通過模擬真實病人的各種生理指標和癥狀,醫學生可以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下對虛擬病人進行疾病診斷、治療方案制定、手術操作等實踐訓練。數字人體不僅具有高度逼真的外觀,還能模擬真人的反饋,根據醫學生的操作智能展示病情變化和治療效果。此外,數字人體還可以模擬現實中難以遇到的罕見病例和復雜病情,為醫學生提供寶貴的訓練機會。這類產品對虛擬數字人的功能、建模質量、交互技術和數據接口等方面提出了標準化需求。
2 標準化需求
根據對標準需求用例的分析,本研究針對教育虛擬數字人產品的設計、開發、應用、評價等環節提出了相應的標準化需求。
(1)功能標準
市場上的教育虛擬數字人產品多種多樣,不同類型的產品甚至是同一類型的產品在功能上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需要編制功能標準,這方面的標準化需求主要如下:①定義產品應具有的基本功能,確保產品能提供教育活動所必需的基礎服務。核心功能通常包括:構建生動的數字人角色形象,提供自然流暢的人機交互,提供穩定可靠、一致性高的在線或離線服務,通過虛擬數字人媒介提供質量可靠的教育內容和服務。②定義產品可選的擴展功能。廠商可以進行差異化設計以凸顯產品特色,也可以將功能分級后按需提供。例如,考慮到用戶的多樣性,提供智能化的學習進度跟蹤、個性化的內容推薦等。③定義產品后端知識庫功能。產品宜配套高質量的知識庫,確保教育內容的準確性、時效性和合規性,并且覆蓋多個學科領域,以滿足不同類型的學習需求。此外,虛擬數字人的供應商還可以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支持下提供更可靠、更智能的教育服務,以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習體驗。
(2)建模和交互技術標準
建模和交互技術標準包含建模技術標準和交互技術標準,這方面的標準化需求主要如下:①建模技術標準關注虛擬數字人在視聽覺和行為上的逼真程度。其中,視聽覺建模要求數字人的面部表情、語音語調等應與其表達的內容相協調,能夠加強用戶的注意力、情感認同和沉浸感;而行為建模的重點是數字人的行為動作應自然、流暢和人性化。僵化的、機器般地回應將會造成用戶體驗上的不適,降低用戶的信任感。②交互技術標準涉及對語音識別、文字輸入、觸摸控制、視覺和手勢識別等輸入形式的技術要求,以及對語音合成、表情模擬、動作合成等輸出形式的技術要求。這類標準規定了虛擬數字人建模和交互的技術架構、應達到的技術水平和測評方法,不僅降低了供應商開發產品的技術難度,也有助于產品購買方和供應商就產品質量要求達成共識。
(3)數據標準
研制數據標準的目的是確保數據的互操作性,使教育虛擬數字人涉及的相關數據能夠在不同系統、平臺之間流動和共享,以提高產品的兼容性和可用性。統一的數據結構和格式,可以為數據在不同平臺之間的遷移和復用提供便利。標準化的數據格式,還可以讓運行于不同平臺的虛擬數字人產品以統一的方式記錄和分析學生的學習習慣、能力、需求,進而更便捷地提出適切、個性化的教學建議。此外,一致的數據收集和分析方法可以更準確地評估虛擬數字人的教學效果,有助于產品及其應用的迭代改進。
(4)接口標準
接口標準關注教育虛擬數字人如何與其他教育技術系統集成和交互,確保數字人與不同系統和應用之間能夠有效地通信并交換數據。良好的接口設計還能提高系統的可維護性和擴展性,確保新的虛擬數字人產品能夠輕松集成到現有系統中,或是現有的虛擬數字人產品能夠集成到新開發的系統中,而無須修改、調整或重構——這種互操作性對于構建一個連貫、高效的教育環境至關重要。通過標準化的接口,虛擬數字人產品能夠實現與學校教學系統、教務系統、數字校園等的互聯互通,這有助于提升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和教學效果。
(5)安全、倫理和隱私標準
教育虛擬數字人產品是集成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種先進技術的復雜系統,不僅需要收集和處理大量的教育數據,在應用人工智能生成新內容時也需遵循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規范。成熟的教育虛擬數字人產品還應達到一定的安全標準,保護系統不被非法訪問或破壞;同時,應保護用戶隱私,按照用戶授權的范圍和方式使用其個人數據。倫理標準在教育虛擬數字人產品的開發和應用中同樣不可缺少,其提供了開發者和運營方應遵守的底線,確保相關技術的使用不會造成不公平或歧視,避免對用戶特別是學習者產生負面心理影響。需注意的是,制定安全、倫理和隱私標準時還應考慮多元文化和價值觀差異對用戶造成的影響。
三 教育虛擬數字人標準體系設計
1 標準化現狀
由于虛擬人、數字人、虛擬數字人具有很強的相關性,這些主題下已發布的標準均可在構建教育虛擬數字人標準體系時作為參考。本研究對近年來國內、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虛擬/數字人相關標準進行了梳理,結果如表2所示。這些標準大致可以分為四類:①基礎類,包括與虛擬/數字人有關的術語和定義、業務用例、體系框架等;②指導類,主要給出了虛擬/數字人應用系統的參考框架,以及技術應用的基本原則、注意事項等;③評估類,涉及虛擬/數字人相關的評估指標和方法等;④技術類,側重于虛擬/數字人某一具體業務的技術規范和要求。結合上文對教育虛擬數字人的標準化需求,本研究認為:基礎類標準可以作為編制術語定義和體系框架標準的參考;指導類標準可以作為制定教育虛擬數字人功能標準的依據,評估類標準可供評估教育虛擬數字人產品質量時借鑒,而技術類標準可為編制教育虛擬數字人信息模型、互操作接口等標準提供技術基礎。
目前,針對教育虛擬數字人產品設計、開發、利用、管理、評估的相關標準仍然存在較大空白。因而,與教學系統、教務系統等互聯互通的虛擬數字人產品對功能、數據、接口的標準化需求十分強烈。此外,教育領域中的用戶特別是未成年人的隱私與數據安全也非常重要,亟需制定相應的標準。
2 標準體系構建
參考教育元宇宙標準體系、數字教育標準體系等相近領域標準體系的架構和描述方式[15][16],結合教育虛擬數字人的標準化需求和現狀,本研究構建了由體系框架標準、功能/技術標準、內容/數據標準、平臺接口標準等組成的教育虛擬數字人標準體系,如圖2所示。
①體系框架標準:定義了教育虛擬數字人全系列標準所共同使用的術語、標準體系的架構及其組成部分,給出了各標準在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和相互關系。
②功能/技術標準:定義了教育虛擬數字人產品應實現的基本功能和應遵循的技術要求,包括虛擬數字人的基本功能、人機交互能力、數據處理分析能力、性能和可靠性要求等。
③內容/數據標準:保障了數字人產品的數據質量和內容質量。其中,內容標準規定了虛擬數字人產品中包含的教育內容應遵循的基本要求、內容的封裝方法和數據格式,而數據標準給出了教育虛擬數字人的元數據格式、數字人產品中各類數據的描述格式。
④平臺接口標準:定義了教育虛擬數字人產品與外部系統(如學習管理系統、數字校園系統、數據中臺等)的接口,包括API規范、數據交換格式和協議等。這類標準有助于實現產品的跨平臺使用和靈活部署。
⑤管理標準:給出了教育數字人在建設、實施、應用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產品管理和業務管理的流程,以及相應的管理要求。
⑥產品/服務質量標準:規定了教育虛擬數字人產品質量的評估指標,如數字人的表達能力和教學能力、用戶的使用體驗、產品的兼容性和穩定性等。
⑦安全、倫理和隱私標準:給出了虛擬數字人在教育應用中需遵循的安全要求和倫理規范,包括安全性要求、倫理原則、隱私保護措施、透明度和問責制度等。
教育虛擬數字人標準體系以通用虛擬數字人技術標準、其他相關技術標準為技術支撐,是通用虛擬數字人標準的實例化和具體化,反映了這些通用標準在教育領域應用的獨特需要。而在標準體系內部,不同標準之間互相關聯、互相支撐。例如,體系框架標準為其他標準的研制提供依托與指導;產品/服務質量標準用于測評其他相關標準中與質量對應的部分;安全、倫理和隱私標準劃定了所有標準的底線;管理標準從應用層面指導其他標準的貫徹實施。
四 教育虛擬數字人標準體系路徑規劃
標準化活動是推動技術和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抓手,而標準體系建設對于普及和應用教育虛擬數字人技術、充分發揮其潛力至關重要。如何具體推進教育虛擬數字人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筆者認為可從頂層設計、面向未來、應用驅動、產學協同、跨學科整合、國際合作六個方面入手,經過3~5年的努力,建構起一套體系完備、實用性強、技術先進的標準體系。
1 頂層設計:構建標準體系
教育部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標準的研發,如《教育部關于完善教育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完善教育標準體系框架[17],《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提出將健全教育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作為整體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保障與支持[18]。教育虛擬數字人是人工智能、計算機圖形學等先進技術的綜合應用,涉及教育信息化中的技術創新、教育資源和內容建設、教學服務供給等業務領域,其標準化工作需要全盤考慮,開展頂層設計。
在構建教育虛擬數字人標準體系時,應首先明確教育虛擬數字人的術語定義、核心應用場景和服務對象的具體需求。接著,搭建標準體系基本框架,明確體系中各類標準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從規劃角度明確標準化工作的戰略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安排好工作計劃和相關技術標準的研制順序,確保虛擬數字人技術與數字教育的發展同步,并根據“急用先行”的策略研制和推出急需標準。再后,建立標準研制工作組并確立工作機制,確保研究能夠持續、有效地開展。最后,強化相關標準的宣傳推廣和評估,采取各種激勵措施,吸引多方參與,有效推進標準落地實施。
2 面向未來:兼顧當前應用和未來發展
標準編制者需要系統研判數字人的應用潛能和技術發展方向,思考如何將這些技術有機融入現有教育信息化體系中。一方面,要關注教育需求和當前的技術水平,使標準“接地氣”,能夠滿足當前技術開發和應用的需要;另一方面,應主動跟蹤國際國內的數字人技術發展趨勢,確保標準中涉及的技術應用部分能夠適應未來的變化,為技術升級留有余地。例如,考慮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將在未來的三至五年內深刻影響教育,需要針對性地調整標準中對技術應用策略、安全和管理要求的條款,為這項技術的普及做好準備。另外,標準研制還應關注技術革新對未來教育教學方式的影響,如基于數字人技術普及個性化學習或增強現實學習的需求;同時,應考慮標準對教育的包容度和向后兼容性,以適應未來教育技術發展的需要。
3 應用驅動:遵循教育需求導向
教育信息化標準的核心,是確保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實際需求相匹配。標準起草團隊應實地調研各級各類教育機構,深入了解教育教學的內在機理,掌握教師、學習者等相關方的技術應用需求,以確保研制出的標準能夠有效地服務這些需求。在這個過程中,標準研發團隊應堅持與供應商、教育機構、教師和學習者、其他利益相關方充分對話,以理解并滿足其訴求。例如,教師需要使用虛擬數字人復制自己的形象,以減少錄制課件的工作量;學習者會精心裝扮自己在元宇宙中的虛擬數字人形象,以凸顯自己的個性特點;教育機構希望利用虛擬數字人提高服務可達性,同時降低服務成本。這些需求應直接反映在標準中,以指導技術開發。應用驅動還意味著要持續跟蹤標準的實施效果并建立反饋渠道,根據應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新需求及時修訂標準、完善標準應用指南。這種動態優化機制將確保標準始終緊貼教育實踐,強化其對技術的規范作用。
4 產學協同:加強校企合作
虛擬數字人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成功應用,需要教育機構與技術企業深度合作。這種產學協同不僅是技術開發的需要,更是標準制定的基礎:教育機構貢獻其對教育的深入理解和寶貴的教育經驗,明確痛點和需求;技術公司則運用其技術開發的特長,負責將需求轉化為經濟、實用的教育虛擬數字人產品。雙方共同開發和優化虛擬數字人技術,更好地服務教育教學,而相應的技術標準也是這種協同活動產出的成果之一。校企合作還體現在標準的推廣和實施上:教育機構為技術企業提供“實驗場”,在真實教學環境中測試和優化教育虛擬數字人產品;技術企業為教師提供培訓,幫助他們掌握和應用這些產品。這種雙向互動不僅驗證了標準的實用性,也促進了標準的迭代更新。此外,標準是行業內對技術或產品應達到的水平或具有的特點等達成的共識,學校、企業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均能以標準作為判定數字人產品質量的標桿。這種共識有助于提升整個行業的教育虛擬數字人產品質量,淘汰劣質產品,保證虛擬數字人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5 跨學科整合:開展跨界交融
作為一種前沿技術實踐,教育虛擬數字人標準整合了信息技術、教育學、媒體藝術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具有顯著的跨學科特性。教育虛擬數字人標準不僅要規范技術細節,更要實現技術與人文的融合:從信息技術角度,標準規范了技術實現和交互接口;從教育學角度,標準關注虛擬數字人產品的教育教學功能和適應性;從媒體藝術角度,標準關注虛擬數字人的形象、動作和語音質量,以及為用戶提供流暢的體驗。以上工作需要來自多個學科的專家共同參與,這種跨學科協作使標準編制更加科學、合理,也保障了標準的有效落地與實施,有助于推動技術與人文和諧共生。
6 國際合作:尋求交流拓展
2023年2月,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了7項中國智慧教育平臺標準規范,標志著中國在數字教育技術研發和實踐方面已經躋身世界前列[19]。在數字教育領域,標準編制者可以標準研制活動為契機,加強跨國交流與合作。例如,中國專家可以基于中國在虛擬數字人標準方面積累的經驗,在ISO等國際標準化組織或IEEE等專業標準組織中提案立項相關標準,并推進相關標準的研制工作。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推動中國標準轉化為國際標準,將中國的理念、方法和技術經驗對外展示和分享,為其他國家開展數字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提供參考;另一方面通過積極參與相關的國際標準研制工作,可以密切與國際同行的聯系與交流,促進跨國合作,并就更多的標準化工作達成國際共識,從而不斷擴大中國教育在國際標準舞臺的影響力。
————————
參考文獻
[1]文浩.數字人深度報告:元宇宙下的爆火概念,技術和應用一文看懂[OL].
lt;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410296gt;
[2]科技部,教育部,工業與信息化部,等.科技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關于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OL].
lt;https://www.most.gov.cn/xxgk/xinxifenlei/fdzdgknr/fgzc/gfxwj/gfxwj2022/202208/t20220812_181851.htmlgt;
[3]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OL].
lt;https://www.gov.cn/zhengce/2023-02/27/content_5743484.htmgt;
[4]Delleman N J, Andrea J S, Hin. Improvement of digital human models[J]. Proceedings of the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 Annual Meeting, 2000,(38):815-817.
[5]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數字孿生應用白皮書(2020版)[OL].
lt;http://www.cesi.cn/images/editor/20201118/20201118163619265.pdfgt;
[6]量子位.2021虛擬數字人深度產業報告[OL]. lt;http://www.199it.com/archives/1346832.htmlgt;
[7]全國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GB/T 41419-2022 數字化試衣 虛擬人體用術語和定義[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2:3.
[8]全國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GB/T 41421-2022 數字化試衣 虛擬人體用術語和定義[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2:3.
[9]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18825-1:2016 服裝 數字配件 第1部分:用于虛擬人體的詞匯和術語[S].瑞士:日內瓦標準出版社,2016:3.
[10]國際電信聯盟標準化局.ITU-T F.748.15 數字人應用系統基礎框架和評測指標[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2:3.
[11]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 TR 23842-1:2020 信息技術 學習、教育和培訓 虛擬現實內容的人因指南 第1部分:使用虛擬現實內容時的注意事項[S].瑞士:日內瓦標準出版社,2020:3.
[12]國際電信聯盟標準化局.ITU-T F.748.14 非交互式2D真人形象類數字人應用系統指標要求和評估方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2:3.
[13]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20947-1:2021 數字試裝系統的性能評估協議 第1部分:虛擬人體表示的準確性方法[S].瑞士:日內瓦標準出版社,2021:3.
[14]ISO. General information on ISO/IEC CD 9234[OL]. lt;https://www.iso.org/standard/83436.htmlgt;
[15]吳永和,馬曉玲,顏歡.教育元宇宙標準體系探析[J].現代教育技術,2023,(3):5-14.
[16]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教育技術分技術委員會.數字教育標準研究報告與優秀案例匯編(2023)[R].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3:3-30.
[17]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完善教育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OL].
lt;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7049/201811/t20181126_361499.htmlgt;
[18]教育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OL].
lt;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2202/t20220208_597666.htmlgt;
[19]教育部.2023年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新聞[OL].
lt;http://www.moe.gov.cn/jyb_xwfb/xw_zt/moe_357/2023/2023_zt01/gt;
Design and Path Planning of the Standard System of Educational Virtual Digital Human
LI Qing""" LIU Yong[Corresponding Author]
(College of Humaniti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China 100876)
Abstract: Virtual digital human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and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tandard system to ensure it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education field. Therefore, this paper clarified the concept of virtual digital human, analyzed its unique features in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and extracted the standardization requirements of educational virtual digital human from multiple demand use cases. Based on thi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virtual digital human, this paper designed the standard system of educational virtual digital human, and planned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standard system of educational virtual digital human in detail from six aspects of top-level design, future-oriented, application-driven, industry-academic collaboration,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standard system of educational virtual digital human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rial standards of educational virtual digital human, and its path planning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educational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virtual digital human, thereby promo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education.
Keywords: educational virtual digital human; standard system; digital educ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
*基金項目:本文為202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面向未成年人的人工智能技術規范研究”(項目編號:21amp;ZD23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青,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數字教育、教育技術標準,郵箱為zjliqing@bupt.edu.cn。
收稿日期:2024年1月10日
編輯: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