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標準化是實現科學管理的基礎,成品油質量監管整體標準化水平是成品油生產、技術和發展水平的重要依據。本文介紹了東營市成品油質量監管標準歷程和執行情況,以標準制修訂為例介紹東營市成品油質量監管的創新舉措,從政府監管、標準執行后產生效益情況等方面闡述標準化在成品油質量監管應用研究,為標準引領成品油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關鍵詞:標準化,成品油質量,團體標準,質量可追溯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7.023
0 引 言
東營市作為山東省石油煉化生產企業主要聚集區,隨著煉化行業國際化進程加快,石油煉化行業規模越來越大[1],在東營市支柱產業中,石油煉化類中小企業占據了三分之一,也是第一支柱產業,成品油、其他石油制品等產量持續增長。本文從東營市成品油監管標準制訂情況、標準執行情況、政府如何監管、社會滿意度等方面,就如何建立健全相關標準化機制來推動成品油質量監管和經濟效益進行了詳細闡述研究。
1 東營市成品油質量監管標準應用現狀
標準化是指為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確立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條款的活動[2]。標準化是進行質量管理的依據和基礎,標準化的活動貫穿于質量管理的始終,標準與質量在循環過程中互相推進,共同提高。東營市堅持改革先行,積極探索標準化在成品油質量監管領域的研究應用,推動成品油質量監管跨越式發展。
1.1 成品油質量監管標準發展歷程
2017年,東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東營質量協會調研了東營煉化行業龍頭企業東營華聯石油化工廠有限公司等9家煉化企業車用汽、柴油生產情況,并與國家標準中汽柴油相關重要指標情況進行比對分析。組織東營石油煉化企業通過強強聯合,在全國率先發布了《車用汽油》《車用柴油》《節能清潔車用汽油》3個成品油團體標準,拉開了成品油質量監管標準序幕,相關重要技術指標全部高于國VI水平。團體標準的有效實施,在東營成品油質量和企業規模提升、煉化行業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支撐和引領作用。
2018年,《成品油質量全鏈條可追溯管控體系》發布實施,對成品油生產、銷售、批發、運輸、倉儲、零售等環節進行全鏈條質量管理,實現了成品油質量可追溯管理。該標準有效管控各環節影響質量因素,明確責任,實現了成品油全鏈條質量可追溯,該團體標準在煉化企業管控生產質量、管控運輸車輛質量、管控批發企業倉儲質量、管控加油站質量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對控制成品油的原料選擇質量、中間產品質量、倉儲裝車質量、物流環節質量、銷售終端質量等全部實現全鏈條可追溯。
2021年,東營質量協會分別對《車用汽油》《車用柴油》《成品油質量全鏈條可追溯管控體系》團體標準對標先進標準指標進行修訂。對氯、硅、氮含量等三項重要元素指標,苯胺類化合物、甲縮醛、各類酯等添加物類指標,以及蒸發指數和車用柴油色度、濁度、分水性、堵塞傾向性等各類指標通過反復試驗、比對等進行重新修訂,全部指標均高于國標和歐盟標準。
2023年,為適應全市成品油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加強成品油生產企業質量管理,使每一批出廠成品油質量實現可追溯,東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立足職能優勢,組織市工業產品檢驗與計量檢定中心等單位起草編制《成品油質量追溯體系建設規范》東營市首個成品油質量追溯地方標準,該標準于2023年12月15日正式發布。作為東營市首個煉化行業地方標準,《成品油質量追溯體系建設規范》也是國內首個成品油質量追溯地方標準。該標準對成品油生產企業的質量檢驗數據上傳、質量問題追溯、取樣留樣管理、質量數據對比以及異常研判處置等進行具體要求和規定,填補了成品油質量追溯領域標準的空白。該地方標準的實施,大大提升了東營市成品油生產企業的質量規范化管理水平,保障持續作為煉化行業聚集地的成品油質量安全,同時使成品油行業市場秩序的得到規范,重塑“東營油”的質量形象,更好實現新質生產力在引導消費等方面的作用,為打造全市成品油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監督。
1.2 成品油質量監管標準執行情況
現場對車用汽油、柴油、節能清潔車用汽油團體標準執行企業生產裝置及生產能力、實驗室設備、執行標準情況等進行調研,重點調研車用汽油團體標準中新增的使燃油提升性能的重要元素指標氯、硅、氮含量等三項指標,苯胺類化合物、甲縮醛、合成酯等五項添加物類指標,以及蒸發指數和車用柴油的色度、濁度、分水性、堵塞傾向性等其他新增指標。調研發現上述指標均高于國Ⅵ標準,例如硫含量由標準規定的10 ppm降低到8 ppm,烯烴含量由原來18%的標準降低到6%~15%。通過對執行團體標準企業現場生產裝置、試驗室設備及抽查檢驗報告等,油品質量全部合格。東營煉化企業一直本著“質量至上,標準為先,質量就是市場,質量更是責任”的理念,積極響應國家提倡環保節能和成品油升級的產業政策,自覺堅持科技創新,提升油品質量,致力于由油品型向化工型的生產結構轉型,拆除淘汰高污染裝置、實現節能環保,配備進口的辛烷值機、十六烷值機、氣相色譜儀等高尖端檢測設備,采用國際領先工藝,具備團體標準全項檢測能力,使工藝流程優化,提升車用汽、柴油產品質量,滿足成品油質量升級。經抽查現生產的車用汽油氯含量均在1.0 mg/kg左右、硅含量在0.8 mg/kg左右、氮含量在12~13 mg/kg之間,均優于團體標準指標要求,同時胺苯類化合物、甲縮醛、乙酸乙酯、碳酸二甲酯等物質均未檢出。對車用柴油氯含量抽檢結果在0.62~1.2 mg/kg之間,以及車用柴油團體標準中新增加的色度、濁度、分水性、堵塞傾向性均優于團體標準的要求。由此可見,參與企業具有連續性生產符合團體標準要求車用汽、柴油的能力,各項優化指標均優于國家標準,能滿足中石化、中石油等大企業標準及內控要求。生產企業具有較高的社會責任感,在工藝水平范圍內,能夠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
通過現場調研東營市車用汽、柴油團體標準的執行情況,摸排地煉企業成品油質量監管標準執行情況,為地煉企業正常有序運轉和政府有效監管提供科學依據,督促煉化企業團體標準宣貫實施,嚴格生產、檢驗,依靠先進生產工藝,加快東營油品質量轉型升級步伐,使生產的油品達到或者高于國家現行標準,接近歐盟標準和或世界燃油標準。執行車用汽、柴團體標準為廣大油品經銷商、私家車車主等消費群體提供了更廣的油品選擇空間,為廣大消費者進行油品選擇提供了更多機會,使廣大消費者在同等價格的基礎上使用更環保、污染更小的油品,為消費者選擇油品提供了正確的指導和幫助。
2 政府加強監管 實現質量溯源
由于成品油生產企業之間規模大小不一,質量管理也參差不齊,成品油質量安全成為煉化行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為實現東營成品油質量可追溯管理,行業質量整體水平有所提升,維護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推進成品油生產企業質量可追溯管理體系建設,促進成品油生產銷售企業、消費者、監管部門三者之間信息暢通,搭建可查詢成品油出廠質量信息、可追蹤流向、可反饋出現問題的成品油生產企業質量可追溯管理體系平臺,實現東營市成品油質量可追溯管理,使行業整體質量水平得到提升,維護煉化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2.1 油品質量信息實現可追溯
東營市成品油質量可追溯管理平臺的建立,為企業生產把好了源頭關。成品油企業生產的每一批油品,需要把檢驗報告上傳到可追溯管理平臺,平臺會賦予這批油品唯一的可追溯二維碼,生成的合格證會跟隨油車交付油品銷售企業。成品油在流通過程中,油品企業、消費者、監管部門均可通過掃追溯碼、按日期查詢等方式查詢油品質量信息,實現成品油質量可追溯和監管有依據。截至2024年4月中下旬,該平臺已監控成品油出廠質量信息12,619余條,企業入駐總數28家(其中廣饒縣占32.14%,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占17.86%,東營區和利津縣占14.29%;墾利區占10.71%,其余占10.71%),累計對比373次。
2.2 實現油品質量領跑
東營市成品油質量可追溯管理平臺會不定時對油品的硫含量、密度、辛烷值或十六烷值等重要質量參數進行全市成品油生產企業油品質量實時排名,企業每次上傳的油品質量信息,相關數值會實時更新,排名次序會實時改變。通過排名通報橫向對比營造東營煉化行業油品質量領跑的激烈競爭氛圍,促進煉化企業提高油品意識,提升質量水平。另一方面根據質量對比和消費者投訴信息,加強分析研判,組織開展監督檢查抽查,促使企業誠信守法經營。
2.3 打造企業油品質量品牌
在成品油質量可追溯管理平臺界面,能查看出廠油品質量信息,閱覽成品油生產企業的生產資質、質量保障體系、實驗室檢驗能力、人員設備等企業信息情況,它不僅是油品質量追溯管理平臺,也是成品油生產企業向社會公眾宣傳展示企業文化,提升成品油質量,展示東營成品油質量水平的載體。
3 如何實現標準創效益,提升社會滿意度
通過制定、執行、監管、調研煉化行業標準情況,實現東營成品油行業標準化應用管理創新一系列相關效益。
3.1 社會效益
參與車用汽、柴油團體標準制定的企業通過制定統一的車用汽柴油團體標準,使他們在市場上不再是單一作戰,而是東營地煉龍頭企業團結奮戰。煉化行業積極響應開展全市“創建國家產品質量提升示范區標桿企業”號召,助力煉化企業向“質量強市”目標再邁進,實現對我國車用汽、柴油新標準實施的引領性。
3.2 經濟效益
通過制定成品油質量監管相關標準,提升了東營油品質量,使企業能在成本控制范圍內生產質優價廉高品質油品,從根源上為企業帶來經濟利潤,同時提升我國油品的整體質量水平。例如新標準對車用汽油中餾程50%蒸發溫度、飽和蒸氣壓、硫醇硫、烯烴、芳烴及苯含量等項目質量指標的大幅降低或調整,不僅為車用汽油的檢驗在工藝指標與檢驗方法上提供了依據,而且促進了煉油企業生產裝置工藝改造、工藝調整及催化劑升級,提升了我國汽油的整體質量水平。為減少排放汽車污染物和進氣系統沉積物、提升尾氣凈化系統轉化率、降低對人體健康的潛在風險、汽油蒸發排放造成的光化學污染、提升空氣質量都起到積極作用,為“標準化+科技”和“標準化+環保”的創新提供典型示范。同時,有利于監管部門理順車用油品銷售秩序,規范車用汽、柴油的使用,異常添加物檢測,相關檢測方法已經納入國家標準立項,加大對異常添加行為打擊力度,切實保障車用油品質量。
3.3 環境效益
油品標準的實施為提升空氣質量創造條件。城市中,機動車排放的污染物成為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其中PM2.5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3]。提升車用燃油質量、推進油品轉型升級既是減少機動車污染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保護和延長汽車使用壽命的重要舉措。新標準的頒布實施,進一步提升了油品多項環保指標,為減排顆粒物、烴類、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的排放量創造了條件,極大提升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綠色發展理念,提高了環境質量,降低和減少了霧霾對人們的身體帶來的損害,為打好碧水藍天保衛戰提供了幫助。
4 結 語
東營成品油行業實現標準化,引領行業向高質量發展,提升了東營地煉整體競爭力。監管部門督促地煉行業做好油品質量提升、推動地煉產業向標準化、誠信化、社會效益高等方面運行提供有力保障,使東營石油煉化行業時刻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把好油品生產、流通質量關,用質量更高、產品性能更優的石油產品服務全市廣大消費者,服務東營經濟更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海濤.東營市石油裝備制造業發展戰略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4:1.
[2]田世宏,于茜等.標準化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3(10):1.
[3]郭振宇.城市街道峽谷內機動車尾氣排放的PM2.5的對流擴散規律研究[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13.
作者簡介
孫孟海,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標準化、大數據。
劉彩蓮,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化工工程、標準化。
李明,本科,工程碩士,正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標準化、大數據、數據庫。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