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現循環經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一種方法。當前,我們的經濟主要表現為“獲取—制造—廢棄”的線性經濟模式,但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消費者轉向一種更好的工作方式,以創造一個符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未來。在轉型過程中,標準至關重要。今年5月,ISO發布了三項新的循環經濟標準,這些標準與合格評定工具有望為朝著更可持續邁進的企業提供幫助和支持。
9月11日ISO大會期間,由專業主持人和記者希利·高希(Shiulie Ghosh)主持,“利用循環經濟的力量”研討會邀請了國際消費者協會總干事海倫娜·洛蘭特(Helena Leurent)、美國環境委員會政策主管內瑞雅·魯伊斯(Nerea Ruiz)、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高級項目經理吉列爾梅·舒爾特格雷(GuilhermeSuer tegaray)、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丁爽和Valopes公司首席執行官奧克塔維奧·托雷斯(Octavio Torres)幾位嘉賓,深入探討在循環經濟方面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循環經濟標準如何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旨在讓人們對循環經濟有更全面的了解。
主持人:對消費者來說,如何應對循環經濟方面的挑戰?
海倫娜·洛蘭特:我很高興今天的討論從消費者開始。最近的全球調查顯示,94%的消費者對綠色經濟轉型表示支持。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因為這個數字在十年前可能還很小。但現在的問題是,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正在經歷生活成本危機,所以我們需要兼顧這兩個方面。
我們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使用“循環”這個詞是否讓人難以理解?其實我們的經濟轉型主要是朝著產品和質量安全方面努力。越晚解決這個問題,付出的代價就會越大。未來的繁榮市場需要我們具備廣闊的視角。其次,標準有助于使循環經濟成為常態,但需要涵蓋消費者體驗的許多不同方面,從消費者信息到消費補貼,再到需要落實到位的商業模式。這不是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我們要在很多方面做出改變。最后,我們要思考怎樣才能幫助那些負擔不起這種轉變的人,并確保標準實施到位,使他們能夠轉向某種形式的可持續生活。
循環經濟的發展勢頭正勁,消費者需要它,企業也正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目前,我們在推動循環經濟轉型的過程中處于什么位置?
內瑞雅·魯伊斯:20多年來,美國環境委員會一直通過代表環境利益來影響標準。對我來說,從如何理解循環經濟開始討論,這點非常重要。循環經濟是無毒、可持續的、適合地球發展的,這是我們對循環經濟的理解。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減少自然資源方面的壓力。我認為,我們正處于可以認可一些積極努力的階段。現在,許多地區和國家已經采取了循環經濟戰略。在今天的ISO大會上,我們談到了循環經濟,這意味著企業界也發出了積極的信號。但通過查看數據,我發現只有7%的全球經濟是循環經濟,與此同時,資源的開采和消費每年都在急劇增加。因此,我認為我們正處在意圖和實施不一致的階段。這可能是系統的缺陷之一,也是我們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目前,全球已經在循環經濟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這些努力由于經濟、國家和組織機構的不同,要么處于不同的階段,要么處于沉默的狀態。
我們看到的問題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循環經濟的方法都很狹隘,我們真正關注的是廢物回收政策。循環經濟遠不止于此,所以我們應該集中在利用循環經濟中的更高層次。與此同時,我們沒有看到全球對循環經濟的堅定承諾,甚至沒有看到強制性的目標,這也會使一些進度被延遲。但從積極的角度來看,我認為重要的是要承認,我們現在面臨著污染、資源枯竭、氣候變化等非常復雜的全球問題,循環經濟實際上是一個基于解決方案的框架。它確實可以在技術創新、材料創新和服務創新方面提供可能性,更重要的是,為社會和企業的轉型提供可能性。
氣候變化對像拉丁美洲這樣生活多樣性豐富的地區來說是個大問題。企業應該如何轉向循環模式,這對它們來說有什么好處呢?
吉列爾梅·舒爾特格雷:實際上,推動企業從線性經濟轉向循環經濟至關重要。這不僅僅是為了減少或避免負面影響,也是為重新設計我們的整體方法來創造價值。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對循環經濟轉型標準化工作表示歡迎。ISO標準提供了一個實用的全球基準,為剛開始實施循環經濟的企業提供了指導。重要的是,它們要實施的不僅僅是一項ISO標準。這就是我們提倡一種現代解決方案的原因,我們完全擁抱循環經濟帶來的機遇。我們鼓勵ISO和循環經濟領導者通過關注兩個關鍵要素來提高標準。首先,將自然的再生作為繁榮經濟的關鍵,而不僅僅是保護環境或防止環境進一步退化。第二,更多地關注在設計產品時考慮循環性、從一開始就消除浪費等方面的系列措施。
拉丁美洲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也是食物和資源的主要生產地區,但這也給生態系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特別是在當前生物多樣性喪失加劇的情況下。對企業,特別是在拉丁美洲地區經營的企業來說,重新設計其產品流程以對這些生態系統產生積極影響至關重要。例如,我們最近發起了一項關于重新設計對自然有積極影響的食品的挑戰。結果表明,將超級經濟原則應用于糧食生產,實際上可以為恢復生物多樣性和減少碳排放提供支持。但從區域來看,一些包含原料的產品來自亞馬孫森林等生物多樣性面臨巨大壓力的地方。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也促成了一項新倡議,讓企業用能夠讓亞馬孫和類似的生態系統再生的方式重新思考產品設計和商業模式。該倡議旨在為那些地區創造新的營收模式,為森林砍伐提供替代方案,促進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財富創造之路,并承認這片土地上原住民的傳統耕種方法。
中國在如何推進循環經濟轉型?另外,請您解釋一下國際標準如何幫助企業實現轉型。
丁爽:中國一直高度重視循環經濟,將其視為推動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之一。中國在過去的12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學習中國的經驗會很有幫助。首先,循環經濟意識的提高。我們應該將其提升到戰略層面,這一點非常重要。自2012年以來,中國已經在至少6個國家級政策文件中提到了促進循環經濟。我認為,循環經濟是解決環境、資源和生態問題,以及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非常好的戰略之一。其次,持續提供法律、法規和標準等各種政策工具。《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已于2019年起施行。在過去的12年里,另外6項法規也通過了審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已經制定了上百項國家標準,這些標準在循環經濟轉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最后,把傳統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轉變為循環經濟模式,滲透到商業和工業中。例如,中國超過65%的工業園區都加強了其循環能力。此外,資源回收行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該行業的從業人員已經超過3萬人。總之,這三點是中國循環經濟轉型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我很榮幸參與了ISO循環經濟國際標準的制定。ISO循環經濟系列標準已于今年5月正式發布。ISO 59004《循環經濟 詞匯、原則和實施指南》定義了循環經濟的詞匯、原則和實施指南,有助于推動可持續環境發展。ISO 59010《循環經濟 商業模式和價值網絡轉型指南》是另一項非常重要的循環經濟標準,為那些希望將線性商業模式轉變為循環商業模式的組織提供了指導。它非常注重以企業為導向的戰略,以開展循環經濟實踐。此外,它還為如何評估價值創造模型提供了詳細的指導。ISO 59020《循環經濟 測量和評估循環績效》提供了如何評估和衡量循環績效以及可持續影響,有助于推動可持續發展。對企業來說,它們可以確定如何有效地減少資源使用和優化物資流通。該系列ISO標準可以幫助各類組織很好地向循環經濟轉型。讓我們拭目以待這些標準的實施情況。
企業如何在其活動中展示透明度和問責制?如何跟蹤自己的進展?
奧克塔維奧·托雷斯:企業關注的是如何提高能源、水和材料的使用效率,以及如何用更好的工具提高收集數據的能力。比如,大多數企業仍然通過電子表格收集環境數據。這沒問題,但如果不僅能收集數據,而且能實現自動化,這將大大地減少生成和傳播信息的時間。因此,收集、轉換和向利益相關方傳達這些數據的過程變得更加高效,這不僅能為企業贏得良好的聲譽,還能幫助它們更了解自己,以及如何在這種轉型中獲得更大的成功。如果我們能更有效地利用所擁有的資源,追求卓越最終會有助于減少產生的影響,比如碳足跡。所以,我們需要使用工具,在收集和轉換數據方面加大投入,以推動實施更好的策略和制定更好的決策。我們還需要更多的透明度,使之成為企業價值鏈的一部分。所以,我認為我們不但需要有更好的工具,還要改變傳統的文化觀念。這些可能被認為是額外的工作,但最終會帶來巨大的改變,創造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