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術創新時代,標準化工作已經發生多方面變化,特別是由單一的政府主導轉變為政府與市場并重,由生產和貿易向經濟社會領域滲透等。本文探討標準化新模式與新路徑,通過數字化和智能化工具整合、各方協同合作,引領、擴大效應、宣貫等策略,共推標準化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技術創新,標準化工作,新模式,新路徑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9.004
0 引 言
在2024年4月26日的中關村論壇年會上,來自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相關負責人深入探討了科技集群建設、智能制造推動以及標準化發展的重要性[1]。技術創新成為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而標準化是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基石。然而,傳統標準化模式已難以應對技術創新的快速發展。探索標準化工作的新模式,以適應并推動科技和社會的持續進步具有理論與實踐意義。
1 技術創新背景下標準化工作的新模式
1.1 數字化、智能化與網絡化的標準化新模式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標準化工作亟需與時俱進,借助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提升效率與準確性。通過引入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可精細管理標準化流程,大幅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以《美國標準戰略》為例,其2020年版強調標準體系應順應科技創新的靈活性與包容性。在標準化模式上體現為四個轉變:標準供給由政府主導到政府與市場并重,標準運用從產業與貿易擴展到經濟社會全域,標準化工作由國內驅動轉向國內外相互促進,發展方式由數量規模型轉為質量效益型[2]。這些轉變揭示了標準化與技術創新結合的新模式。
1.2 以應用創新推動標準化的廣泛實施
標準化工作不應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應緊密結合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通過應用創新來推動標準化的全面推廣和深入實施。特別是各地應在特色優勢產業關鍵領域,應不斷跟進新的技術和發展趨勢,確保標準化工作與行業發展的緊密結合,從而實現標準化的廣泛應用和有效推廣。
1.3 以管理創新完善標準化體系
為適應技術創新的需求,標準化工作的管理體系也需要不斷創新和完善。通過實施精細化、人性化和規范化的管理策略,可以建立健全的標準化管理制度和流程,從而確保標準化工作的有序進行,并有效解決標準不清晰、不實際等問題。例如,在項目監理領域,可以通過構建“監理通信息化管理系統”來全面提升現場標準化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3]。同時,實行安全風險分級包保制度可以確保工程施工安全,而監理驗收掛牌制則可以保障大型機械及特種設備施工安全。這些管理創新措施都有助于完善標準化體系,提升標準化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2 技術創新背景下標準化工作的新路徑
2.1 數字化與智能化工具的深度整合與應用
一是技術創新背景下的標準化工作優化。在技術創新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標準化工作亟需與時俱進。通過深度融合數字化與智能化工具,可以對標準化流程進行深度分析和精細化管理。引入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不僅能夠提升標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還可以顯著減少人為錯誤,優化工作效率。這種技術革新為標準化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產業發展和社會進步。
二是數字化平臺與知識產權轉化的推進。借助先進的數字化平臺,實現了標準化工作的信息共享和協同操作,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準確性。通過構建完善的標準數字化體系,包括在線編寫協作、數據字典、數字化服務及開源社區等多個系統[4],確保標準的時效性和前瞻性。同時,為了促進技術創新向實際標準的轉化,還建立了知識產權轉化機制,通過市場化運作加強技術與資本的對接,推動產業的持續創新和健康發展。這種全方位的優化策略,旨在將標準化工作與技術創新更緊密地結合,以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
2.2 構建“五星級”協同機制
一是強化政府的引導作用。政府在標準化工作中應發揮關鍵的引導作用。通過制定相關政策法規,政府為標準化工作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同時,加強與標委會、協會、企業和科研機構的溝通協作,共同推動標準化工作的創新與發展。
二是發揮標委會的核心作用。標委會作為標準化工作的核心機構,承擔著制定和完善相關標準的重要職責。通過推動標準的實施和監督,標委會確保標準化工作的有效執行。同時,積極與政府、協會、企業和科研機構等各方進行溝通協調,以保障標準化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是凸顯協會的橋梁作用。協會在標準化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橋梁角色。通過積極參與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工作,協會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和服務,推動標準化工作的普及和推廣。同時,協會還加強與政府、標委會、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共同促進標準化工作的發展。
四是確立企業的主體地位。企業作為標準化工作的主體之一,應積極參與標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企業推動標準化工作的發展,并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同時,企業加強與政府、標委會、協會和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提升標準化工作的水平。
五是發揮科研機構的支撐作用。科研機構在標準化工作中提供重要的科學和技術支持。通過開展標準化研究和技術創新工作,科研機構為標準化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同時,科研機構加強與政府、標委會、協會和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標準化工作的創新與發展,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和前瞻性。
3 標準化引領產業發展策略
3.1 協同合作與頂層設計
首先是深化協同合作的理念。在技術創新日新月異的今天,標準化工作的推進需要政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行業協會、企業及科研機構之間的深度協同。這種協同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交流,更包括戰略層面的共識。通過定期的交流會議、信息共享和聯合研究項目,可以確保標準化工作的高效和前瞻性。
其次是強化頂層設計的戰略價值。頂層設計在標準化中具有核心地位。政府應主導制定全面、科學、具有前瞻性的頂層設計方案,該方案需明確標準化工作的長期目標、階段性任務及實施時間表。同時,建立監督評估機制,保障頂層設計的有效執行與適時調整。
3.2 制定引領性標準,聚焦優勢產業
圍繞國家和地區的優勢產業,制定和實施一套具有引領作用的標準體系,是推動產業技術創新和升級的關鍵所在。這一體系能夠確保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并為相關企業提供明確的技術和質量要求。以寧德時代為例,作為新能源領軍企業,它深知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并積極參與制定先進、科學、合理的新能源技術標準。通過確立高標準,寧德時代不僅提升了自身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更引領了整個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方向,為產業的持續創新和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3.3 推進技術創新與標準化的融合
在技術創新時代背景下,標準化工作對產業發展至關重要。領軍企業如寧德時代,通過與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的緊密合作,確立技術標準,為行業指明技術創新方向。其推廣的“光儲充檢智能超充站”已在全國多個大中型城市投入使用,為用戶提供便捷、安全的服務,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
同時,引入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也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通過國際合作,快速融合國際最新技術成果,完善國內標準體系。此外,加強引領性標準的宣傳與推廣同樣重要。以寧德時代與哈啰合作為例,成功租售符合標準的新能源車輛,不僅宣傳了新能源標準,也驗證了標準的可靠性和實用性。
為提升行業標準化意識和能力,還應定期組織標準化培訓和交流活動,推動標準的廣泛應用和深入實施。這些舉措共同促進了標準化工作與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為經濟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
3.4 利用引領性標準化推動產業發展
首先是通過標準化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和升級。引領性標準的貫徹實施,對相關產業的技術革新和產品升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以寧德時代為典范,該企業在標準制定、產品檢測與驗證、綠色低碳理念實施以及國際話語權的爭取等多個層面深化合作,成效顯著。特別是其新能源電池標準得到廣泛應用,極大地推動了電池材料科學、電池管理系統等相關領域的迅猛發展。寧德時代更進一步,為合作伙伴提供了具有顯著競爭力的滑板底盤解決方案。得益于共享經濟的創新模式,該方案的授權使用成本大幅降低,僅為傳統開發方案的一半左右[5],這無疑為整個產業的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是構建標準化的產業鏈和生態系統。在領軍企業的引領下,可以形成遵循統一標準的產業鏈和生態系統。這不僅提高了產品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還降低了成本和市場風險,為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寧德時代開發可支持多個場景平臺,基于滑板底盤的平臺開發乘用車的SUV、轎車,也可以開發to B的網約車、共享車,也可以是物流車。
4 結論與建議
在技術創新背景下,標準化工作的新模式與新路徑需要政府有關部門、標委會、協會、企業和科研機構之間的協同合作來實現共同推進和發展目標。各方應樹立協同合作的理念并加強溝通與協作;政府應制定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方案并確保其有效實施;同時還應關注國際標準發展趨勢并及時引入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最后還應加強標準宣傳和教育工作以提高公眾對標準化工作的認知度和認可度。通過這些措施共同推進技術創新背景下標準化工作新模式與新路徑的實現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賀覺淵,郭博昊,江聃.三部門發聲: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N].證券時報,2024-04-27(A02).
[2]鄔賀銓.實現我國標準化工作的四個轉變[J].瞭望,2021(50):40-41.
[3]高峰.鐵路建設項目監理機構標準化管理創新與實踐[J].建設監理,2023(5):6-10.
[4]狄矢聰.標準數字化平臺建設機制與發展路徑研究[J].標準科學,2024(1):64-71.
[5]吳凱.滑板底盤將以標準化構建產業生態[N].中國汽車報網,2023-12-01(1).
作者簡介
劉芷彤,博士研究生,從事標準化、會展經濟與管理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張瑞洋)
基金項目:本文受福建省新型智庫重大課題“構建我省標準化體系促進閩造閩品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課題編號:24MZKA24)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