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創建標準體系是提升幼教服務質量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國各地幼兒園仍存在幼教服務不完善、不系統等一系列問題。為跟隨時代發展,需查閱現階段幼教服務相關標準,加快構建“五心”幼教服務體系的效能。通過開展幼教服務標準化建設工作,建成具有科學與推廣意義的“五心”幼教服務標準體系,加快標準與幼教服務的融合,推動我國幼教服務的高質量發展。本文通過分析現階段幼兒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濟寧市紅星幼兒園幼教服務的工作成效,研討“五心”幼教服務標準體系建設的意義與作用。
關鍵詞:標準化,幼教服務,幼兒園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9.024
0 引 言
在人類的成長過程中,幼兒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教育不僅影響幼兒的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還對其情緒情感、社會交往等方面起到關鍵作用。現階段幼兒教育存在各類問題,如標準體系缺乏系統性、教學內容缺乏全面性、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性等。本文將詳細探討標準化對于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從“五心”幼教服務,即“文化潤心、呵護童心、管理細心、家長安心、社會放心”的教育理念出發,將標準化工作與“五心”幼教服務教育理念相結合,將“潤心教育思想”一條主線貫穿全程,研究具有先進性、前沿性、科學性的幼教服務理念,解決目前幼兒教育階段所存在的問題,提升幼兒教育工作質量。
1 現階段幼教服務存在的問題
1.1 標準體系缺乏系統性
標準化對于我國幼教服務體系的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幼兒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我國在2015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提到:國家制定學前教育標準,加快普及學前教育,構建覆蓋城鄉,特別是農村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為適齡兒童接受學前教育提供條件和支持。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教育部關于完善教育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快建成適合中國國情、具有國際視野、內容科學、結構合理、銜接有序的教育標準體系,實現教育標準有效供給。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中指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圍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等方面,實施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工程。通過以上文件可以得知,我國對于建成幼教服務標準體系是大力支持的。目前,我國尚無幼教服務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各省市關于幼教服務相關的地方標準較少。山東省發布了《幼兒園保育教育服務規范》(DB37/T 4577.1~5—2023)系列地方標準,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布了《幼兒園保教質量要求》(DB45/T 2284—2021)地方標準,安徽省合肥市發布了《幼兒園日常保教活動基本要求》(DB3401/T273—2022)地方標準,但現階段未形成科學、系統、完善的幼教服務標準體系。為推動我國幼教服務優質發展,急需具有科學引領作用的幼教服務標準體系,指導我國各地幼兒園開展標準化工作,提升我國幼教服務的質量和水準。
1.2 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性
目前,多數幼兒園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過于依賴傳統教材以及教育資源,使得教師的日常教學方法顯得機械化,缺少對于教學工作的創新。例如教學時常傾向于圍繞著知識目標去講解,忽視幼兒自主探索,缺乏與幼兒的互動和交流,導致教學效果并不顯著[1]。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長期缺乏創新性的教學,無法促進幼兒創新性思維的發展,不利于幼兒的成長與進步。上述問題說明幼兒教育教學是一項需要持續學習,并不斷創新和改進的工作?,F階段幼兒園應注重創新精神培養,鼓勵教師去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工作落到實處。
1.3 教學內容缺乏全面性
幼兒的健康發展是全方位的,因此,對于幼兒教學要有全面、系統內容設置,目前多數幼兒園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教育特色,使得教學內容缺乏全面性,導致幼兒發展較為單一。以現階段幼兒教育實際情況來看,不同幼兒園在教學內容設置方面具有很大的差異。有的幼兒園著重于幼兒藝術培育方面,設置了一些舞蹈類、音樂類的課程,這樣確實可以提高幼兒的藝術興趣。不過從幼兒全面發展的角度分析,這樣的課程不足以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綜合能力。有的幼兒園課程設置上以傳統的講授方式為主,教師常以圖片或繪本開展教學,讓幼兒進行機械性的記憶和學習,這種較為枯燥和單一方式,難以引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2]。因此,對于教學內容缺乏全面性的情況,要進行調整與改進,優化教學內容和培育方向,培養幼兒綜合能力,重視幼兒教育全方位發展,形成良性循環,提升幼兒教育教學質量。
2 “五心”幼教服務標準體系建設的意義
濟寧市紅星幼兒園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積極引入標準化理念,2023年成功立項“濟寧市紅星幼兒園幼教服務標準化試點”,通過開展幼教服務標準化試點建設工作,提出“五心”幼教服務理念,明確從“文化潤心、呵護童心、管理細心、家長安心、社會放心”的角度出發,結合幼教服務標準化試點的經驗,積極探索適用于教育現狀的幼兒園幼教服務標準體系。
2.1 統一教學理念
通過標準化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教師統一教育理念與方法,使教師在工作的過程中能夠規范化地開展工作,減少因教師個人主觀原因導致的幼教服務質量下降,實現教育資源的均等化、優質化,保障每位幼兒都能受到良好教育。同時,通過開展標準化工作,對教師開展標準化教學理念、專業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增強教師標準化教學意識,全面系統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使教師具備從多方位角度思考分析教學問題的能力,提升幼教服務的質量與水平。
2.2 完善標準體系
根據幼兒園工作實際,建立科學、系統的“五心”幼教服務標準體系,確保服務體系的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專業化,完善幼教服務的工作職責、管理要求,使幼教服務工作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通過建設服務標準體系,規范幼兒園管理與服務的各項職責,減少因標準不完善導致的管理與服務流程過于繁瑣,使幼教服務工作的日常運轉由繁化簡,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2.3 優化教學模式
通過搭建標準體系,建立完善的教學持續改進與教學創新管理機制,在日常教學中以標準的形式量化教學指標,優化教學模式。同時,通過一系列的獎勵機制,提升教師教學創新的積極性,探索更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鼓勵教師將標準化、數字化等形式融入日常教學中,制作使用具有創新性、便捷性的電子類教具,以新穎的教學方式激發幼兒學習的能動性,提升學習的趣味性,解決現階段教學模式較為單一的問題。
2.4 規范教學內容
通過標準可規范教學內容,解決目前幼兒教學內容不完善、不全面等問題。要以幼兒全面發展為中心,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編制科學、系統的教學標準,使教學內容具有多樣性。教學標準體系框架,將幼兒教學內容分為若干板塊,蘊含語言表達、社交能力、情緒情感、運動健康、認知提升等各個方面,幫助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板塊,以及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和興趣愛好,開展教學工作,全面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3]。通過編制教育教學標準,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使幼兒認知水平、學習能力、邏輯思維等各個方面均得到有效提升,為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保障與支持。
3 構建“五心”幼教服務標準體系的思考與措施
濟寧市紅星幼兒園通過構建幼教服務標準體系,積累了豐富的標準體系建設經驗?,F階段,將根據我國目前幼兒教育發展的實際,結合“五心”幼教服務的工作理念,借鑒濟寧市紅星幼兒園幼教服務標準體系的建設經驗,以及幼兒教育相關的政策文件、標準文件,構建適用性、實用性強的“五心”幼教服務標準體系,研討論述“五心”幼教服務標準體系建設的措施與應用。
3.1 開展標準化宣傳,普及標準化知識
標準化是一項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嚴謹性的工作,在建立“五心”幼教服務標準體系工作前,一是定期召開標準化工作宣傳會議,將標準化工作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使全員了解“五心”幼教服務標準化體系建設的過程,以及標準化工作開展的意義。二是在日常工作中采用培訓講座、新媒體、工作周會、總結報告會等形式的標準化宣傳工作,形成濃厚的標準化工作氛圍,促進標準化工作順利開展。采用以上方式,普及標準化知識,增強標準化意識,使全員了解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
3.2 建立完善的標準化工作機制
標準化試點工作的開展,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系統的標準化工作管理機制,為試點工作建設提供有力的保障支持。首先要成立“五心”幼教服務標準化領導小組,配備標準化專兼職人員,建立完善的標準化組織工作框架,明確標準化工作任務與步驟流程。同時設立監督檢查機制,做好標準化工作檢查與管理,確保“五心”幼教服務標準體系建設工作的有效進行。
3.3 構建完備的“五心”幼教服務標準體系
3.3.1 標準體系建設的調研與分析
為扎實推進“五心”幼教服務標準化試點的建設,需要對全國幼教服務相關的標準體系以及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進行調研,并通過調研和分析,提煉可借鑒的內容。同時,組織標準化領導小組成員去省內外標準化試點示范單位參觀調研,并結合濟寧市紅星幼兒園幼教服務標準體系的建設經驗,將標準體系內的管理要求、服務流程、崗位職責等標準進行梳理,構思“五心”幼教服務標準體系建設的框架。通過以上方式,為日后“五心”幼教服務標準化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3.2 建成“五心”幼教服務標準體系
根據幼兒園的實際工作情況,結合現有的濟寧市幼教服務標準體系內的管理要求、服務流程、崗位職責等標準,吸取標準化試點示范單位的建設經驗,并按照GB/T 24421—2023系列標準以及《服務業標準化服務試點實施細則》等文件的規定,建立起科學、系統的“五心”幼教服務標準體系,形成幼教服務的完整閉環。幼教服務標準體系框架包括服務通用基礎標準、服務提供標準、服務保障標準、崗位標準四個分體系,見圖1。其中服務提供標準分體系為幼教服務的核心,覆蓋教學活動、生活照護、衛生保健、家園共建等內容,編制《日常教學服務規范》《手工制作能力培育服務規范》《語言培育服務規范》《認知發展培育服務規范》等64項標準,實現幼教服務過程的全覆蓋。
3.4 “五心”幼教服務標準體系的實施運用與持續改進
為保障“五心”幼教服務標準體系的實施,需要編制完善的《“五心”幼教服務標準化試點標準實施細則》和《標準化管理辦法》,明確標準實施領導小組和主要職責。同時要制定《監督檢查管理制度》,采用定期和不定期方式檢查標準運行實施的情況,確保各項標準均按照要求去執行。通過標準實施的一系列保障措施,使標準逐步融入日常工作中,從而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促使幼兒園全體教職工的教學能力、工作效率、服務質量均得到有效提高。
標準化是一項持續改進和提升的動態過程,通過標準運行實施,不斷對標準進行完善和改進,修訂和調整標準內容。幼兒園在標準實施的過程中,要編制《標準化工作持續改進機制》,貫徹PDCA的管理模式,明確標準實施過程中的檢查、不合格信息收集方式,確定信息可靠性,分析不合格原因,制定完善的標準實施糾正和改進措施,對標準進行完善和調整。通過以上措施,為“五心”幼教服務標準體系的運行提供了支撐與保障,預防了標準實施與標準運行不一致的情況,為我國幼教服務標準體系建設提供了示范與引領的作用。
4 結 語
“五心”幼教服務標準體系建設的本質,是為了改善目前幼兒教育工作所存在的問題,提升幼教服務工作質量,優化工作流程,提質增效,為幼兒提供更好的幼教服務。通過建設幼教服務標準體系,明確了教育教學方向,規范了日常工作與管理流程,使教育工作者在幼教服務的過程中有標可循,并推崇創新,推動教學、服務、管理等方面的進步,實現以標準化推動幼教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的意義與策略[ J ] .啟迪與智慧(上),2023(10):15-17.
[2]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優化模式之我見[J].當代家庭教育,2023(4):77-79.
[3]學前教育標準化對幼兒園教學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4(4):226-228.
作者簡介
董立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幼教服務創新發展。
劉艾迎,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服務標準化。
張偉,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服務標準化。
張憲強,本科,研究方向為服務標準化。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