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期宅在家里玩手機,打開微信朋友圈刷了一會兒,滑動屏幕的手指很快就停了下來——我看到許久未聯系的初中同桌,發(fā)了一張爬華山的照片。
照片里的他低頭彎腰,腳下是側弓步,左手握著登山杖向后伸,右手豎在胸前捻成劍指,一身俠氣。
我盯著照片猶豫許久才點進對話框,打出了一句:“猴哥,還記得我們上初中時干的‘大事’嗎?”
猴哥姓侯,又屬猴,所以才得了這么個外號。他本人為此可得意得很,能跟齊天大圣共用一個稱呼,別提多高興了。
我與猴哥在初三時做了近一年的同桌。起初我們倆并不熟,一天下來也講不了幾句話。直到有一天,我發(fā)現他在抽屜里藏了本《書劍恩仇錄》,每到課間便偷偷翻閱。我們這才打開了話匣子,整日滔滔不絕地聊彼此的武俠夢。
光討論武俠小說和影視作品可不夠,我們兩個熱血上頭的武俠迷一拍即合,決定一起用筆桿子創(chuàng)作出屬于我們自己的江湖。
首先,自然是要給我們的“大作”設定故事背景,再起一個響當當的書名。對學生而言,最熟悉的環(huán)境莫過于校園。再加上那一年,《明朝那些事兒》是圖書熱銷榜上的常客。于是,我倆一合計,融會貫通,在稿紙上大筆一揮,寫下了“豫章那些事兒”。
接下來,我們開始構思主要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那時的我們正值年少,意氣風發(fā),自然是將自己作為主角去延展故事。我與猴哥皆向往俠客的處世之道,于是,在漢字江湖中,我們化身為兩位少年游俠,開啟了屬于自己的冒險之旅。
我們倆在爭奪“天下第一”這個名號的道路上,從針鋒相對到義結金蘭,一路懲惡揚善、并肩作戰(zhàn)。
想要成為以一敵百的大俠,必得習得絕世武功。我們二人早已對武俠小說中的各種絕學垂涎已久,如今自然是摩拳擦掌,編造起屬于自己的蓋世神功。我們倆靈機一動——作為學生,各個科目可不就是我們傍身的本領嗎?我們可以用它們化名成武林絕學。由此,江湖上開始流傳一些神秘的絕世武功,比如,宇聞心經、漱雪劍法、櫻雨槍、霧里八式……而負責傳授這些絕學的,既有故事里的各大門派宗師,又有我們現實中的老師。
順著這個思路,我們又巧妙地化用了諸多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它們在故事里搖身一變,成了主角們遇到的各種比武切磋和人生歷練。
精彩的故事當然不能缺少豐富的支線任務和配角,我和猴哥同時想到了現實中的好友。起初我們只是悄悄地把他們的生活代入故事中進行創(chuàng)作,后來不知怎么走漏了風聲,我倆便遭到了“圍攻”。朋友們紛紛埋怨:“這么有趣的事竟然不告訴我們?!”于是,此后每逢我們的故事更新,必得先呈送一眾好友過目。
這也意味著,我和猴哥擁有了第一批讀者。
他們偶爾為我們倆出謀劃策。有的建議令我們受益匪淺、靈感迸發(fā);有的則屬于插科打諢,比如有人強制要求增加一些屬于他的“耍帥”戲份。對于后者,我跟猴哥選擇“大義滅親”,直接否決。
又過了一些時日,知道我們在寫武俠小說的同學越來越多,有不少人更是主動提出要加入我們的江湖。有的同學想當深藏不露的掃地僧,有的同學要當富甲一方的商賈,有的同學甘愿做路人甲,還有的同學揚言就是要當“大魔頭”……我們倆照單全收,甚至開始結合同學們各自的特點,為他們量身定制角色。擅長彈琴的同學成為隱世的琴圣,喜愛繪畫的同學變成神秘畫師,頭發(fā)最長的女生則化身為以辮子為武器的女俠……
后來我們故事里的角色容量趨近飽和,來找我們添加角色都需要排隊了。甚至還有同學買來小零食“賄賂”我們倆,求插隊,因為他實在太想把自己的光輝形象鐫刻在武俠世界里了。當然,他的要求被我和猴哥義正詞嚴地拒絕了,誰讓我們是大俠呢。
隨著讀者的增加,我們的作品開始在班里傳閱。有時一天下來,稿子上會多出許多評論和建議,以及“催更”留言,熱鬧非凡。可惜好景不長,這件事終究還是傳到了班主任的耳朵里。她先是非常謹慎地肯定了我和猴哥的創(chuàng)作熱情,然后毫不留情地收繳了我們的“大作”——理由是,我們正值初三,正處在“最關鍵的一年”。
其實那時,我們的創(chuàng)作已近尾聲。歷經磨難的兩位主角終于成為真正的大俠,坐在一起回憶彼時為了“天下第一”的名號爭斗不休的場面,最后他們相約有朝一日再去華山論劍,比試一番。
故事終是沒有寫完,那場未知的比試,勝負無人知曉。而我與猴哥,在畢業(yè)后考取了不同的高中,斷了聯系。我們直到上大學時才加上微信,彼此卻多了些許拘謹和陌生,許久都不曾聯系……
手機上傳來收到新消息的提示聲,我點開對話框,看到了猴哥的回復:“當然記得。”
我們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起從前的日子,又漸漸過渡至各自的工作與家庭。最后,我問猴哥:“如果咱們的小說還在的話,你現在會怎么寫它的結局呢?”
過了好一會兒,猴哥終于回復了,可并不是我預期中的長篇大論,只有寥寥數語。
“我現在覺得沒有結局確實是最好的結局,每個人都有獨一份的記憶,我們就在各自的記憶里書寫自己的江湖吧。”
(本刊原創(chuàng)稿件,陸世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