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坐落于遼寧省沈陽市。建院百年來,醫院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秉承紅醫精神,為人民健康、衛生事業發展都作出了貢獻。2022年3月,醫院獲批全國僅14家的高質量發展試點醫院。最近兩年,醫院連續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排名全國第13名,穩居最高等級A++序列。
傳承忠誠向黨的目標不變
2018年10月,醫院渾南院區開診運行,標志著醫院正式開啟“一院兩院區”發展新格局。面對新時代新任務,醫院黨委深刻認識到,紅色血脈是醫院的寶貴財富,是加快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打造衛生健康領域“國之重器”的精神支撐和思想武器,更要毫不動搖地將之學習好、傳承好。
為此,醫院認真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明確黨委把關定向作用,將其鄭重寫入醫院章程,為醫院發展提供堅實的政治保障和可靠的組織保障。日常工作中,嚴格規范各黨總支、黨支部“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等各項組織生活制度,黨員領導班子成員按要求深入聯系點,實現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為更好占領思想陣地,充分利用“一站、一網、三微、多平臺”新媒體矩陣,大力抓好理論灌輸、思想教育。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等內容,在“中國醫大一院”微信公眾號滾動推送,打造全時在線的“移動課堂”,創造隨時可點可看的便利條件。同時,定期邀請遼寧省委黨校社會建設教研部主任秦浩等專家進行授課輔導、組織醫護人員赴遼寧反腐倡廉展覽館等地開展廉政教育,引導全院人員見賢思齊、以案為鑒,不斷筑牢“三不腐”的思想防線;組織召開“兩優一先”表彰大會,為黨齡滿50周年的老黨員隆重舉行“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儀式,激發了醫護人員的光榮感和使命感。被評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的崇巍說:“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醫生,我時刻不忘責任擔當、人民至上原則,我會發揚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情系人民上真正做到真情實意,在服務人民上真正做到真誠實意。”
鞏固紅色堡壘的力度不減
醫院黨委秉持“黨建賦能”理念,堅持把支部建在科室上。現下設94個黨支部,所轄黨員2951名,組織結構設置合理,覆蓋全院各科室、各部門。
為了更好發揮一線科室職能,醫院黨委開展“一支部一特色”項目培育,打造基層黨建品牌,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建立健全把業務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醫療、教學、科研、管理骨干的“雙培養”機制,通過“一對一結對子”路徑,有效提升雙培養成效。醫院臨床黨支部書記全部由業務骨干擔任,教師黨支部書記實現“雙帶頭人”100%覆蓋。同時,注重在高層次人才、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醫務人員、中層干部、優秀大學生中發展黨員,為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僅2024年,就發展黨員117名,其中35歲以下96名,預備黨員轉正104名。
近些年,在抗震救災、援藏援疆等急難險重任務中,基層黨組織步履鏗鏘。投身鄉村振興,各黨支部積極開展聯創聯建活動,將健康服務延伸至基層。感染科黨支部與本溪滿族自治縣第一人民醫院開展“黨建+健康”幫扶活動,開展專題講座,以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發熱待查的病因分布及特殊病種的相關知識,贏得了陣陣掌聲。2018至2023年,有8個黨支部獲評“遼寧省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涌現出陳洪鐸、王振寧、丁仁彧,檢驗科黨支部等一批國家級、省級“兩優一先”。2024年,醫院獲評“全國公立醫院黨建示范醫院”。
鍛造仁醫仁術的步伐不停
1995年,醫院首次提出“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近30年來,這個理念成為醫院精神內核,奏響了大醫精誠、醫者仁心的主旋律。
從醫30多年的肝膽外科主任吳剛,在東北地區率先開展3D影像處理系統三維重建技術,破解疑難重癥診療難題。4年前,一位腫瘤蔓延到心房的肝癌晚期患者慕名來求醫。吳剛采用靶向免疫新療法,使癌栓逐漸退縮到肝臟后病灶壞死,讓病人具備做手術條件。現在,病人身體康復,創造了一個醫學奇跡。
2024年9月的一個晚上,沈陽市某飯店內一男子不慎跌倒后出現抽搐且意識不清癥狀。面對呼救,正巧在此就餐的醫院重癥醫學科住院醫師穆子立刻上前查看,迅速判斷傷者有誤吸血液導致窒息的危險,馬上讓周圍人配合,在保護頸椎前提下幫助傷者呈側臥位,用手指清除口腔內積血以保持呼吸通暢,為傷者后續治療爭取了寶貴時間。
近些年,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打造院士、長江學者特崗教授、國家“杰青”等人才方陣,對標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目標,12個多學科診療中心建設初具成效,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總數達27個,開展全國首例5G+DSA+視頻融合遠程移動會診等“互聯網+醫療”,學科水平和實力顯著提升。
“新征程上,我們將深入挖掘醫院紅色寶藏,匯聚強大精神動力,為建設國內一流醫院而努力工作。”醫院黨委書記劉群清堅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