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4 年,中國經濟頂風破浪,穩健前行,持續向好態勢不斷鞏固,沿著高質量發展航道前行的步伐更加堅實。這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沉著應變、綜合施策,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邁入2025 年,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 為2025 年經濟工作布局定調: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
北京作為首都,經濟發展韌性強、創新資源豐富、高端產業支撐有力,長期向好基本趨勢沒有變。也要看到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越復雜、任務越艱巨,越要堅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在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不斷開創新局。
北京的使命擔當:從創新驅動到改革深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對于北京而言,這不僅契合其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更是未來發展的主攻方向。近年來,北京以中關村為核心,形成了多個創新集群,從人工智能到量子科技,從綠色能源到生命健康,在眾多領域已初步構建了高端產業鏈。但仍需關注的是,如何有效推動技術攻關和產業化落地,讓“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增長的現實動力。
會議提出要完善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壯大“耐心資本”。北京擁有豐富金融資源,通過進一步優化金融生態,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流向科技創新領域,有望形成創新驅動與資本支持的雙向循環機制,為新經濟企業提供更為堅實的成長土壤。
城市治理的新課題:擴大內需與城市更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提振消費,推動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這為北京的服務業升級和消費結構優化提供了新思路。特別是會議中提到的“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和“發展文化旅游業”,對于北京這座擁有豐富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而言,是激發消費活力的重要切入點。通過創新首發經濟和冰雪經濟,依托國際賽事、文化活動等形式,北京可以進一步釋放服務消費的潛力,增強全球城市競爭力。與此同時,會議提出“大力實施城市更新”,這為北京未來的城市治理和建設提供了重要方向。不同于以往“拆舊建新”的簡單模式,新一輪城市更新需要更加注重歷史文化保護與現代功能提升的平衡。如何在保護老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等歷史遺跡的同時,實現城市空間的合理利用,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課題。
經濟發展與安全的平衡:風險防控與綠色轉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指出,要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并協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轉型。作為首都,北京不僅需要在金融、房地產等領域保持穩定,還需要在綠色經濟領域走在全國前列。從推廣綠色建筑到“零碳園區”“花園城市”,從碳市場完善到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建立,北京正在不斷通過政策試點與機制創新,逐步構建全鏈條綠色產業體系,形成綠色發展新優勢。同時,在防范金融風險方面,北京也在憑借豐富的金融科技資源,加強大數據風控平臺建設,探索兼具穩定與創新的“北京方案”。
錨定目標:在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列
2025 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為“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的關鍵之年。剛剛閉幕的北京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部署了2025 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北京將全面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堅持“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擴大內需、穩定預期、激發活力,著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統籌好發展和安全,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首都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