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巧遇,一年一度的封面人物發布遇見《中國新聞周刊》創刊25周年,這是雙倍的喜悅和感動。
2000年,伴隨新世紀第一縷陽光,《中國新聞周刊》正式創刊,我們以“影響有影響力的人”為宗旨,每年歲末,都會推出一組年度封面人物,致敬各行各業有影響力的人,他們聚在一起就是寒冬里的暖流、時代銀河中的璀璨星辰。
仔細看看這份名單,就會發現,這是一群執著的人、投入的人,比如制片人、導演方勵,為了拍攝一部紀錄片幾乎傾其所有;比如導演滕叢叢,她將自己摯愛的《我的阿勒泰》搬上屏幕,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絕妙改編;比如中國內地首例試管嬰兒誕生的見證者、中國生殖醫學的開拓者喬杰,數十年前開始進入中國生殖醫學領域,攻堅克難,白手起家,一次次創造奇跡。
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發現自己所愛之事、執著投入、許以時間,所結出的果實會超出想象。
像《中國新聞周刊》的這些朋友們一樣,周刊自己也一樣相信熱愛的力量、投入的力量,相信堅持、堅守與長期主義的力量。
25年來,我們始終在路上,從一本時政大刊成長為一個覆蓋1億粉絲的頭部全媒體品牌。這些年我們改變了許多,又有許多根本沒變,比如堅守內容為王,堅持深度調查,堅信專業精神,堅定國際視野。這些信條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
25年意味著什么?25歲,對于一本雜志而言,意味著從初試啼聲到日漸成熟,意味著不斷尋找自己聲音與位置的辛苦歷程。而對于一個人而言,25歲又意味著什么?是遠行,95歲高齡的顧明遠教授,25歲已成為新中國第一批留學生,逐步成為比較教育學科奠基人;是堅守,94歲高齡的張晉藩教授,25歲已出版第一部學術著作,畢生推動法制文明;是天賦,25歲的趙濤從未學過電影表演,卻已憑借《站臺》和《任逍遙》打開了人生新天地;是夢想,泡泡瑪特的王寧,從大學開始創業,25歲獲得第一筆天使投資,如今他已創造了屬于自己賽道;是榮耀,“00后”的李雯雯已經站上了奧運冠軍的領獎臺。
這是一份致敬的名單,看起來是向他們如今的成就致敬,但實際上也是向他們曾經的第一步致敬,因為其中的所有人在邁出第一步時,都未曾想過未來的榮耀,他們只是因為熱愛與執著,被心中的聲音召喚,必須邁出那與眾不同的一步。
2014年,電影《后會無期》拍攝時,作為制片人的方勵也在劇組里。拍攝之余,他們與當地村民聊天時,村民說了一個發生在東極島上的傳奇故事。抗日戰爭期間,曾有一艘日本船在東極島附近沉沒,船上裝滿盟軍戰俘,在船只中彈和戰俘逃亡過程中,日軍不斷開槍掃射戰俘,東極島漁民不顧生命危險,救起了幾百名外國戰俘,將他們安置在島上。幾天后,日本軍人又上島帶走了他們,最終投入日本本土的戰俘營。
這個故事讓方勵難以釋懷?!斑@是一個發生在中國的慘案,也是一場非常壯烈的救援,我們不去打撈,就沒人知道了?!彼麑Α吨袊侣勚芸坊貞?。后來《后會無期》主題曲的那一句“當一艘船沉入海底”,指的其實就是里斯本丸號。只是,那時的方勵不會知道,這個故事會讓自己付出怎樣的心血與代價。
多年之后,《里斯本丸沉沒》終于上映,拿下十年以來國產影片最高分。在封面人物發布現場,《中國新聞周刊》問方勵:傾家蕩產拍電影,值得嗎?他說當然值得,他認為電影留存時間越長,產生的價值就越高?!鞍逊慨a、鈔票轉換成更有價值的、能留給后代的文化、藝術、歷史,不是更好嗎?”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想法,這些人成了真正的行動者,他們不追尋結果,不畏懼過程,勇敢堅定地邁出了第一步,并持之以恒地走到了今天?!吨袊侣勚芸吩敢馀c他們彼此感召,站在創刊25周年的新起點,將以連續創業者的勇氣再出發,繼續向上向善,做敏銳的觀察者、謙卑的記錄者、忠實的傳承者,與時代同行,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中國新聞周刊》總編輯王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