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特朗普將就任第47任美國總統。這個79歲的老人斗志昂揚,高調宣揚“關稅是他字典中最美麗的字眼”,包括中國在內各國都非常關注他會不會開啟更加激烈的關稅大戰。
然而,特朗普重啟關稅大戰與否,不會對美國的政治經濟狀況有任何改善作用,也不會對中國的崛起構成任何實質威脅。
中國人相信“讀史明智”,我們總是可以在歷史中找到有益的答案。
20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美國發起關稅大戰,結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當時,最強大的經濟大國美國發動貿易戰,英國進行貿易報復,其他國家紛紛卷入,部分國家關稅提高到20多個百分點甚至40個百分點。這場全球性貿易戰嚴重破壞了當時的自由貿易秩序。
可見,歷史經驗證明,美國需要在關稅政策中尋找平衡。適度高關稅政策曾經是有效的,但是,當它發起關稅戰時就不一樣了,結局并不總是對美國有利,甚至反而有害。也許,美國的歷史太短,它還需要好好學習“過猶不及”這一古老的中國智慧。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導保建云在回顧美國大蕭條時期關稅戰這段歷史時發出警告,大國之間的貿易保護主義特別是大國貿易戰,會誘發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和經濟危機。
如果下一任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出口商品加征高關稅,對中國經濟影響有多大呢?其實也不用太擔心。
我們先看一個理論上的推測數值。2021年初,田開蘭等人在研究中提出,美國對中國大陸以及經香港轉口的出口商品全面開征45%稅率的情況下,中國總出口將下降8.66%,GDP降低約1.39%。
事實證明,美國對華發起貿易戰至今,中國出口經濟規模反而逆勢增長不斷刷新紀錄。中國經濟呈現了強大的韌性,穩中有進,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的趨勢。2024年,全國GDP規模大約135萬億元,比2018年的90萬億元凈增45萬億元,也就是增幅50%。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和學者推測時情況有所不同的是,中國出口商品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逐漸下降。2024年1月至11月,美國占中國進出口總額比重為11.2%,降至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來的最低水平。
當然,美國不會輕易放棄火中取栗甚至明火執仗的幻想。1988年,美國《國際經濟評論》刊發《大國能贏得關稅戰嗎》的文章認為,按照一種簡單的純粹交換模型推測,如果一國相當大,即便遭受報復也能夠從關稅戰中獲取利益。盡管世界已經變了,在各國經濟深度全球化的時代不存在簡單的純粹交換模型,但是,我們不能排除有些美國精英還在迷信經濟訛詐的手腕。
2020年初,中國國際貿易協會副會長李鋼在文章中指出,美方新一輪關稅威脅不過是色厲內荏、強弩之末、黔驢技窮之舉,嚇唬不了多年位居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中國。美方做法并不能減少美方貿易逆差,最終只能從中國以外的國家做進口產品的替代。
“胡蘿卜加大棒”是美國堅信不疑的外交政策。如今,美國對中國已經拿不出像樣的胡蘿卜,無論哪個政黨上臺都只有大棒這個選項。然而,美國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大棒對一個成年人來說確實是有力的威脅,但對強大的“中國龍”來說只是無聊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