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王晨會長,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上午好!
在紀念毛澤東《為人民服務》發表80周年之際,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和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黨校(寧夏行政學院)、寧夏延安精神研究會舉辦這次專題研討會,深入探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堅持人民至上”的豐富內涵,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可謂正當其時,對于我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心聚力,具有重要意義。我代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校(院)委會向本次會議的成功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延安精神,是我們黨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延安時期,是我們黨發展壯大的關鍵時期。延安13年間,毛澤東同志不僅為中央黨校題寫了“實事求是”的校訓,塑造了黨校的基本品格,奠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哲學基礎,而且還在紀念張思德的追悼大會上明確提出了“為人民服務”這一黨的根本宗旨,彰顯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一文,不僅是“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更是為了“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而努力奮斗。正是在這一號召之下,廣大共產黨人和革命先輩用生命、熱血和智慧澆鑄成了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為主要內容的延安精神。作為偉大建黨精神的賡續,延安精神凝結著我們黨在延安時期領導中國革命、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經驗,昭示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方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弘揚延安精神,多次作出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用以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成立30周年和第六次會員大會召開,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深入研究、大力宣傳、認真踐行延安精神,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強大精神動力。”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當選的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延安瞻仰革命紀念地時指出:“這次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來,就是要宣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將繼承和發揚延安時期黨形成的優良革命傳統和作風,弘揚延安精神。”202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安召開的中央軍委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全軍高級干部要牢記初心使命,帶頭弘揚延安精神,帶頭加強革命性鍛造,扛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重任,團結帶領廣大官兵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把強軍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可以說,延安精神不僅為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支撐,更為新征程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
回望來時路,展望新征程。回顧延安時期毛澤東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黨的根本宗旨的歷史過程,是為了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充分激發全體人民的歷史主動精神,匯聚蘊藏在人民中的無窮智慧和力量,不斷創造新的歷史偉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有效應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這一偉大歷史實踐深刻彰顯著和生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
第一,堅持人民至上,就是堅持“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的唯物史觀。如何看待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作用,這是區分不同歷史觀的重要依據。唯物史觀認為,社會歷史是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進行的,生產力是起決定作用的,而勞動者在生產力中是起決定作用的,因而社會基本矛盾的決定作用要通過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活動來實現。生產力對社會發展的決定作用,與人民群眾在歷史創造中的主體作用,在理論和實踐上完全一致。這就從根本上確認了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堅持人民至上,就是代表生產力發展的方向,就是把握住了歷史前進的基本規律,就是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

第二,堅持人民至上,就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這就是要求全黨必須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從價值論的角度看,堅持人民至上,首先,要把維護人民利益作為目標。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黨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要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為人民利益而努力工作。其次,要把緊緊依靠人民作為動力。總結我們黨百余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始終把人民作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在人民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生,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再次,要把人民是否滿意作為標準。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堅持人民至上,就是堅持群眾路線的方法論。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樹牢群眾觀點,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接受人民批評和監督,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習近平總書記反復要求,“只要走到人民群眾中去,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就能豁然開朗、找到答案”,“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首先要對群眾有感情,真正把自己當作群眾的一員、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這就要求我們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改進群眾工作方法,提高群眾工作水平”。這些重要論述和要求,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走好群眾路線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成立3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弘揚延安精神,傳承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近年來,在王晨會長和理事會帶領下,廣大會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旗幟、維護核心,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取得了豐碩成果和重要成就,在全國產生了積極影響。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作為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的業務主管部門,為你們取得的成績感到高興,為能夠服務延安精神和黨的創新理論的研究宣傳感到光榮。我們會進一步加強與研究會的溝通聯系,盡力做好服務管理工作,為研究會更好發揮作用提供應有保障。讓我們共同努力,為開創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新局面,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預祝今天的研討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