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位為血癌病人苦苦探尋福音的女科學家,她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陳賽娟教授。讓白血病人都能走出死亡陰影是她的奮斗目標。
陳賽娟1951年出生于上海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小學讀書時就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初二那年,她輟學進入上海第五紡織廠做了一名紡織女工。1972年被單位推薦到上海第二醫學院學習。1975年大學畢業后到瑞金醫院成為一名醫生。陳賽娟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希望用自己的努力來救死扶傷。但是,在白血病房,她看到其他醫生們縱然使出渾身解數,卻仍然無法阻止那些血癌患者走向生命終點的腳步。她暗下決心,要以自己的努力,為白血病人尋找一條生路。
陳賽娟希望知識能為她照亮前進的道路。于是,她決定攻讀研究生進一步學習深造。1978年,在研究生入學考試前,她白天工作,晚上備考,終于從600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著名血液學專家王振義教授的研究生。在80位考生參與的專業考試中,她名列第二,僅次于后來成為她事業和生活上共同奮斗的伴侶陳竺。
碩士研究生畢業后,感到自己攻克白血病病魔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陳賽娟,咬咬牙,痛別還在牙牙學語的愛子,來到法國最大的血液學研究中心圣·路易醫院進修,并開始攻讀博士學位。
很有悟性很努力的陳賽娟,很快博得導師信任,布置她從事一項難度極高的細胞遺傳學的課題研究。做事一貫踏實的陳賽娟全身心地撲了上去,1個月、2個月、3個月……整整6個月,研究卻毫無進展。那段日子可真不好過,白天黑夜拼命地做,深夜了,累得要命的陳賽娟卻仍睡不著,縈繞腦際的是研究中的一個個問號。

又是3個月過去了,因技術問題,課題研究面臨著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局面,但堅信選擇方向沒錯的陳賽娟仍然堅持著不斷調整自己的實驗方案。蒼天不負苦心人,終于有一天,陳賽娟從顯微鏡下發現了一種新的分子畸變:費城染色體呈陽性的急性白血病。
陳賽娟的研究終于獲得成功。她以最佳評分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完成了6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被同事們譽為“在白血病分子學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法國導師尤其欣賞陳賽娟的頑強,他這樣說:“我不能直接稱她是居里夫人,但她確是一位非常有韌性的女性。”
在法國學習期間,陳賽娟夫婦一直牽掛著國內對白血病的研究。1989年夏天,陳賽娟夫婦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國。
創業,從零開始。沒房、沒人、沒設備,而從法國帶回來的昂貴試劑也只得暫時寄存在他人的冰箱中。
一個星期后,當陳賽娟為實驗室和人員的落實奔波之際,他人的冰箱也出了故障,價值數萬法郎的試劑悉數報廢。“噩耗”傳來,就像迎面冰水,又像當頭一棒,夫婦倆被震呆了。但他們沒有停步,臨時實驗室從10平方米的一間小屋起步,好不容易搞到一些實驗設備,卻放不進實驗室,只得暫時放在走廊上。沒有先進設施,就向外單位借。去實驗室做實驗前,他們將標本、試劑、試管小心翼翼地放在自行車的籃筐里,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帶進實驗室,無論寒暑,無論風雨,都不間斷。
實驗室的燈光總是亮到深夜,甚至黎明。他們無私的奉獻精神,終于贏來了信任和感動:瑞金醫院、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為他們的努力和研究一路開綠燈。實驗室,設備,人員,經費都初具規模。爾后,在僅僅兩年的時間內,陳賽娟就取得了趕上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
然而,陳賽娟并沒有感到滿足。她的目標是“世界第一高度”,要做出前人沒有做出過的業績。一次,一位患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患者在接受常規治療后,病情卻未見好轉。這一異常現象引起了細心的陳賽娟的注意,她對著顯微鏡,反反復復地觀測、對照,并認真地思考著。她發現這位患者情況與以往的患者不同。為什么不同呢?在科學上不肯有絲毫馬虎的陳賽娟花了一年多的時間,用各種精細而先進的基因檢測方法,發現這是一例很罕見的變異型染色體易位。于是,她全力以赴開展研究,終于成功克隆了這個基因,完成了在生物領域中人類疾病新基因克隆零的突破,引起國際學術界的極大關注。
在陳賽娟夫婦回國后第七個年頭的夏天,哈爾濱醫科大學將毒性極大的砒霜采用小劑量治療白血病取得一定的成功。陳賽娟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遇,將全反式維甲酸和砒霜聯合起來治療白血病,徹底清除癌毒蛋白,從根本上治療了早幼粒白血病。1996年8月,國際著名的權威學術期刊《科學》,發表了一篇舉世震驚的報道,報道了“以陳賽娟夫婦為首的上海研究小組與哈爾濱小組合作,用中藥砷劑治療的15例病人中,有14例病情取得完全緩解”,并稱“這是使所有人感到震驚的白血病治療上的出乎意料的新發現!”世界血液學最權威的刊物《血液》,除了全文報道有關情況外,還將他們的研究圖刊登在雜志的封面。其他如《自然》等世界權威刊物也紛紛介紹了中國科學家的這一驚人之舉,在國際學術界漫卷起“中國潮”,請陳賽娟夫婦出國作學術報告的邀請隨即紛至沓來。
陳賽娟教授先后擔任醫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國家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主任等,國家自然科學獎,衛生部、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上海市優秀黨員,上海市科技精英……各種榮譽也和鮮花一起,向陳賽娟紛紛走來。然而,她并不滿足這些榮譽,她決心培育起一支支攻堅克難、為國奮斗的優秀科研戰斗團隊。
陳賽娟經常勉勵身邊的科技工作者,把精力放在研究上。通過提供良好的研究環境和資源,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實現科研目標。此外,她還支持青年醫師參加國際會議、進行短期合作研究或技術培訓,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肩負的使命。
在陳賽娟的主持下,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建立起了一支優秀團隊,她的醫學基因組學實驗室連續20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獲“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現在,陳賽娟雖然已年至古稀,但仍然活躍在科研和社會工作領域。她繼續領導團隊在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研究上取得新進展,并積極參與各種科技活動和科普工作,為防治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