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的重大戰略。2020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作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的重大決策部署;同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提出把成渝地區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彈指一揮間,奮斗已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區域經濟
2024年前三季度,兩省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9萬億元、同比增長5.5%;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9萬億元、同比增長5.6%,增速分別比全國、西部地區高0.8個、0.7個百分點;重慶主城都市區、成都市分別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3萬億元、1.67萬億元。
川渝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超過全國總量的30%。2024年1—11月,兩省市電子信息產值規模占全國10.9%。
兩省市裝備制造業集群規模以上企業超4100家,匯聚整車及零部件企業超1600家、生物醫藥企業6700余家。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各城市間網絡傳輸時延低于5毫秒,成渝數據中心集群間“一跳直達”直連網絡互聯帶寬達到4400G。
2024年前三季度,兩地銀行業為共建項目授信超1萬億元,雙城綠色金融項目庫累計投放貸款總額超2600億元。
科技創新
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26家,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掛牌運行3家。
新實施川渝科技合作項目97項,建成國省級技術轉移機構114個,2024年1—11月兩省市技術合同登記成交額達2877億元、增長26%。
兩省市完成成果分割確權2798項,孵化企業773家,整合共用大型科研儀器設備1.4萬臺(套),匯聚高新技術企業2.7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突破1100億元。
改革開放
推動川渝35個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共商項目、共享成果。
5個地市(區縣)率先實現公平競爭審查第三方評估交叉互評、結果互認;區域市場一體化17條經驗做法獲國家推廣。
川渝聯合發布第四批51項通辦事項清單。
2024年前三季度川渝民營經濟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5.6%、7%。
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超2萬列,貨物品類涵蓋電子產品、整車及零部件等數十個大類1160種;截至2024年11月底,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達全球126個國家及地區548個港口。
設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4個、國家級高新區12個、綜合保稅區12個,已獲批駐渝駐蓉外國領事機構分別達15家、23家。
高品質生活
2024年前三季度,重慶、成都國際航空樞紐旅客吞吐量突破1.24億人次,川渝間全線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達16條。
川渝“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建設新實施營造林超200萬畝,新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130平方公里;長江干流川渝段水質穩定達到Ⅱ類,建設“無廢”工廠、醫院、小區等“無廢城市細胞”近5000個;累計創建國家級和省級綠色工廠1292家、綠色工業園區122家,兩省市碳市場累計成交近9000萬噸。
2024年1—11月,川渝間辦理住房公積金異地轉移接續2.25萬人次,發放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10.76億元;超2300家醫療機構實現電子健康卡互認,川渝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161項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社保、工商銀行共建合作網點1028個;川渝高校65個優勢學科結對共建“雙一流”學科,川渝174家公共圖書館開通社保卡隨借隨還,聯合推出體育旅游精品項目2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