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中學高二學生魏衍儒交談的過程中,你能強烈感受到他是一個有主見、執行力很強的有志青年。他對電子信息技術的熱愛和對自身發展的關注,使他走上了一條和多數中學生不一樣的成長之路。
“我和他們不一樣。”這是小學時期的魏衍儒最喜歡的一句話。小小年紀的他已經認識到,如果自己每天都做著和其他人同樣的事情,那么與其他人就沒有差別。“尋找新的靈感、發現新的可能、嘗試新的作為,成為我執著追求的事。”魏衍儒說。“不走尋常路”的想法如明燈般指引著他,讓他在青少年科技創新領域取得累累碩果。
少年心懷凌云志
相比其他同齡人,魏衍儒接觸網絡的時間較早。在父母的理解和監督下,小學時期的他就學會了通過網絡了解外面的世界。至今他仍清晰地記得,自己第一次點開科創網、吾愛破解等大眾科技論壇時內心的欣喜,各種新奇的技術、實驗以及有趣的理論探討等信息,在他的腦海中爆炸開來——那是他與科技創新最早的交集。
“發展科技愛好,倡導科學理性。這是科創網的格言,也成為我早期進行科技創新的思想指引。”魏衍儒介紹,自己在小學時就立下了一個奮斗目標——通過學習科學知識拓展自己的認知。
于是,當身邊的同學熱衷于學習繪畫、鋼琴、圍棋時,魏衍儒卻對機器人編程情有獨鐘。在他的堅持下,父母同意讓其參加機器人編程興趣班。在這里,模塊化的機器人教具、3D打印等課程的學習使魏衍儒仿佛發現了新大陸,尤其是當第一次通過3D打印將內心的想法變成觸手可及的模型時,內心受到的沖擊讓他久久難忘。
2016年暑假,積蓄了滿滿能量的魏衍儒開始接觸科創類賽事,他帶著自己制作的3D打印作品“燈塔”參加了濟寧市首屆“仁博杯”創客節活動。緊接著,他又參加了濟寧市首屆青少年機器人競賽,而后是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
從小學組到初中組,從3D打印設計到越野軌跡賽車,魏衍儒戰果豐碩,相繼取得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因在青少年科技創新領域的突出表現,他還榮獲濟寧市“優秀少先隊員”和“科技特長學生”稱號。
吾將上下而求索
到了初中,魏衍儒開始系統地自學電子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編程的燒錄、Linux等軟件的跨平臺操作、域名DNS服務知識的涉獵……每一步都伴隨著挑戰與成長。他漸漸意識到,科技并不僅僅是冷冰冰的代碼和電路,而是將抽象思維轉化為現實的橋梁,是美學與創造力的結合。
初二時,魏衍儒對業余無線電產生了濃厚興趣。他曾利用由電線剝離出的紫銅棒和PVC塑料水管,制作了一根UV雙段八木天線,還使用開關電源的拆卸式電感器繞制了巴侖,最后成功在小區樓頂通過對講機接收到了附近工地工人的對話。“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無線電波穿越空氣傳遞信息的奇妙。”魏衍儒說。
當然,科學探究的過程也并非總是一帆風順。在嘗試仿制磁力約束核聚變裝置時,盡管魏衍儒付出了“巨大心血”,比如用壓歲錢定制高硼硅玻璃反應釜,依照開源平臺的部分項目仿制蓋革管驅動器,海外代購重水(D2O)作為燃料并使用鉑絲鉑片、洗氣瓶制作燃料氣電解池……但終因普通化學實驗級別的真空泵無法達到核聚變的要求,昂貴的離心分子泵的價格又遠超自身承受能力范圍,僅實現了氦氣的輝光放電,距離真正的氘核聚變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雖然項目失敗了,但整個過程中,從理論計算到設計打樣,再到實際試車的每一個階段,都讓我深刻理解了科學探索的艱辛與挑戰。”魏衍儒感嘆道,“那些已經生銹的法蘭組件,至今仍擺放在我書房的架子上,它們見證了我的勇氣與堅持,也提醒我失敗是創新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心懷天下方君子
何為創新?很長一段時間,這個疑問都縈繞在魏衍儒腦海。2024年,在參加青少年高校科學營天津大學分營時,他有幸聆聽了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顧佩華教授的講座。講座中,顧院士詳細闡述了創新的內涵,也讓魏衍儒對創新有了自己的理解:創新的源泉是創造,而創造來源于認真觀察和體驗生活。
“我的第一個真正的創新項目——智能塔吊,就是我觀察到生活中的不便而設計的。”魏衍儒說,一次放學回家,他看到附近工地的塔吊工人在高空作業時差點摔倒的情形,感到很揪心,于是萌生了制作智能塔吊的想法。
該作品通過遠程控制、自動化和智能算法,解決了“塔吊工人高空作業危險而不便”和“多塔吊同時作業,人力資源利用不充分”的問題,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在第38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智能塔吊一舉奪得一等獎和茅以升科學技術獎。
一路走來,魏衍儒參加了諸多青少年科技創新類賽事,也取得了一些成績。面對榮譽,他始終認為,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保持純粹的心態至關重要。因此,他時常提醒自己:科技創新的意義不應止步于自我滿足和追求個人成就,而應落腳于切實解決問題、推動社會進步。
為了踐行這一思想,除了思考如何創造出更好的創新作品,魏衍儒還在不耽誤學業的情況下,在學校創辦了“物聯網社團”。他為社團制訂的宗旨是:為每一個對電子信息技術感興趣的同學提供學習和實踐的平臺。
“我由衷地歡迎每一位零基礎的同學加入社團,只需要他(她)保持熱愛和興趣。”魏衍儒笑著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是先哲孟子的智慧之道,也是我涵養自身品質與修為的導航標。”
(本文根據魏衍儒的自述整理)
(欄目編輯" 田春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