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黑麥草是我國長江流域被廣泛種植的優良牧草,但當它進入麥田后,卻成了麥田里的惡性雜草之一。多花黑麥草在河南省麥田具有分布范圍廣、發生程度重、抗性強、防控難度大等特點。多花黑麥草繁殖力很強,每株能夠結籽1000~3000粒,且籽粒小而輕,非常容易隨風傳播,這是多花黑麥草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牧草或草坪的管理不善、小麥種植與管理方式發生變化、農用機械跨區作業、小麥等種子調運、對防除技術認識不足等都是多花黑麥草迅速傳播并暴發成災的重要原因。
一、物理方法除草
(1)精選種子
應精選小麥種子,加大篩選種子的力度,清除混入的多花黑麥草種子,從源頭上切斷雜草籽進入麥田的途徑。
(2)土壤翻耕
多花黑麥草出苗早,在墑情好的條件下會有一個出苗高峰期,因此應在播種前進行淺層旋耕、土壤翻耕,以清除大部分已出土的多花黑麥草幼苗,有效降低雜草基數。
(3)人工除草
在小麥苗期結合施肥進行行間除草,或在雜草孕穗至籽粒成熟前拔除,并帶離麥田集中銷毀。清除麥田周圍、水渠邊等區域的雜草,避免雜草種子侵入麥田。
(4)其他措施
及時徹底清潔聯合收割機等農用機械,避免跨區作業傳播雜草種子。對于多花黑麥草發生較重的麥田,建議人工收割小麥,并將雜草、秸稈、穎殼等帶離田間。
二、化學方法除草
防除小麥田一年生雜草的藥劑對多花黑麥草均有一定的防效。2015年之前,精唑禾草靈、炔草酯、唑啉草酯以及甲基二磺隆等除草劑對多花黑麥草均有較好的防效。但隨著這些除草劑連年使用或1個生長季內多次使用,導致多花黑麥草抗藥性增強,成為小麥田惡性雜草。在大面積使用除草劑前,應在當地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指導下選擇適當的藥劑,并在小范圍內開展使用效果和安全性試驗,降低使用風險。
(1)土壤封閉除草
一般在小麥播種后對土壤進行封閉除草。特別是多花黑麥草發生量較多的田塊,可在播種前一周使用滅生性除草劑清田,也可在播種后出苗前或出苗后早期選用砜吡草唑、吡氟酰草胺等進行土壤封閉除草。
(2)生長期除草
生長期除草應在小麥4葉期后,最好在多花黑麥草出苗后2~5葉期,氣溫在6℃以上時進行莖葉處理。一般可選用的除草劑有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二氯異草酮+異丙隆等,它們能有效防治多花黑麥草。
(3)施藥器械
應選用裝有扇形噴頭的噴桿噴霧機、背負式電動噴霧器或背負式噴桿噴霧機,不宜選用植保無人機、彌霧機等低容量噴霧機械,避免除草劑藥害的產生。
(摘編自《農藥科學與管理》 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 劉學 陶嶺梅 郵編:100125;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吳仁海 郵編:4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