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爾那茜被很多人看見,是因為《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的片尾彩蛋。她飾演的將軍鄧嬋玉身著鎧甲,騎著高頭大馬,甫一登場便以英姿颯爽的大將之風,收獲無數觀眾的欣賞目光。如今《封神第二部》終于定檔,那爾那茜即將迎來屬于自己的主線故事。從認識鄧嬋玉到成為鄧嬋玉,她等待了506天。多年努力,一朝綻放。
CS:《封神三部曲》里的鄧嬋玉跟原著人物有何不同?
那爾那茜:我們將鄧嬋玉設定為殷商大軍先鋒官,這與原著中她作為鄧九公女兒的附屬形象有所不同。影片中,她擁有了屬于自己的人物性格與色彩,成為一個獨立的將軍,統領一支強大的部隊,與聞太師一同回朝。
CS:你如何理解《封神三部曲》中的鄧嬋玉?
那爾那茜:鄧嬋玉是殷商大軍的先鋒官。從職業特性來看,她是一位極為出色的將軍,作戰經驗豐富,能力超群,在戰場策略上的表現足以成為職業軍人的典范。人物關系方面,面對上級太師聞仲,她坦誠自信;對待下屬太鸞,她果斷且極具掌控力;而與以姬發為代表的西岐對手交鋒時,她智慧滿滿,戰場上盡顯霸氣。在不同環境下,鄧嬋玉展現出了各異的特質。在我看來,鄧嬋玉不僅是三千年前的古代戰士、將軍,她身上也有當代性,是一類女性的代表形象。她們能夠在職業上取得非凡成就,在生活中獨立自主,擁有不可阻擋、戰勝一切的強大力量。
CS:在你靠近角色的過程中,烏爾善導演提出過哪些要求?
那爾那茜:導演曾給我們布置過一個任務,即依照劇本故事,創造一個劇本中未呈現的情景,并撰寫一段自己所飾角色的獨白。當時,我寫的是鄧嬋玉接到討伐西岐的任務后,以她獨特的方式對士兵進行誓師和訓話的內容。我準備了大概三個星期,期間每次上課都會給導演看,他再指出哪些地方表現不錯,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排練時,我不僅慢慢放松自己緊張的情緒,還積極地與導演溝通每一場戲中鄧嬋玉的任務,認真設計每一個動作。盡管我們是新人演員,但導演非常尊重我們,愿意傾聽并采納我們對劇本的想法和意見。慢慢地,我感覺自己越來越靠近鄧嬋玉。
CS:在外形塑造上,鄧嬋玉經歷過哪些變化?
那爾那茜:我經歷了多次試妝。最初是頭盔造型,看起來有些壓抑,不太能展現出鄧嬋玉性格張揚的一面。有一次,我隨意扎了個丸子頭,準備試妝時把丸子頭拆了,被葉錦添老師看到,他提議就這個狀態拍幾張照片。烏爾善導演非常喜歡其中一張照片呈現的效果,那是一種既放松又身著盔甲的女性形象。
關于服裝,我在回想其他女性將軍形象的電影角色時,突然想到抹額元素,便詢問導演是否可以嘗試。征得導演同意后,我們和造型老師一起研究。最終給出兩個方案,一個是能擋住前半個額頭的抹額,另一個是現在觀眾看到的、前面帶有饕餮形象的饕餮紋飾裝飾的冠。這個探索過程雖然曲折,但能夠參與塑造角色形象,并且在電影中呈現出包含自己想象元素的外形,我真的非常開心。
CS:《封神第一部》上映后,你拿著雙刀的劇照特別出圈。之前練習時,你遇到過困難嗎?
那爾那茜:雙刀對我而言,最大的難點在于雙手的協調性與力量的均衡。起初訓練時,我常常出現右手動作利落漂亮,左手卻近乎“半殘廢”的狀況。后來經過練習,才讓雙手相對平衡,做到既有速度又有力量。又因為鄧嬋玉是女性,所以我的動作不能過于野蠻,要兼顧姿態優美與力量感。
實際上,我在片中使用雙刀的場景基本都在馬上,這不僅涉及兵器的使用,還需與騎馬技巧相結合。作為將軍,鄧嬋玉不僅要自如駕馬,還得在馬背上完成各種動作,有時甚至需要脫韁。這對我的馬術要求高,與馬建立信任也變得至關重要。所以我花了很長時間培養與馬之間的信任。整個訓練是分階段進行的,首先要把雙刀的技藝練扎實,接著練習騎馬,最后實現騎馬與雙刀運用的完美融合,達到熟練操控的程度。
CS:從訓練到正式開拍第一場戲,你等待了多長時間?
那爾那茜:我拍的第一場戲是龍德殿請戰,鄧嬋玉跟殷壽介紹自己,要求出戰征討西岐。當時,我心血來潮算了一下,從2018年1月2號到開拍那天,一共是506天。
CS:拍完《封神三部曲》,你覺得自己收獲了什么?
那爾那茜:在正式開拍前,我和導演以及對手演員一同排練了兩個月,慢慢靠近角色。說實話,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能碰到類似的機會。對我而言,這是一段極為珍貴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