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位年度電影人物,8場年度電影演講,8分鐘與電影、與生活、與自我、與未來的心靈對話。《光影之間》是來自這些電影人的2024年終總結,一起見證他們的年度光影記憶及感悟。
張苗
制片人監制
2024年即將過去,經歷了《雄獅少年2》整裝再出發;經歷了《敦煌英雄》沒能如期上映;體會了《假如,我是這世上最愛你的人》的感悟;有收獲有成長,也難免有困惑和焦慮。這一年,我常常問自己,此時此刻的我是否還熱愛電影,還相信電影,還渴望用電影獨具魅力的視聽語言去講述永遠講不完的精彩的中國故事?我想,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齊溪
演員
可能很多人會不斷提及“文藝片”時期的我,覺得那個齊溪帶著刺,野性且神秘。但我很喜歡現在的自己,不那么在意別人的目光,更不會在意任何異性的評價,她可以不化妝、不洗頭出門。你一定覺得她特普通吧,但她很享受當下的普通。就這樣保持著對生活的感知力,隨時為下一次創作做好準備。
于適
演員
《封神》的故事遠遠沒有結束,這段旅途上收獲了前輩們的鼓勵和教誨,收獲了觀眾的掌聲和鞭策。接下來,《封神第二部》也即將跟大家見面了,我時常想,你們會喜歡它嗎?姬發會是你們期待的嗎?我感覺在這段成為姬發的旅程中,自己身上背負的行囊更重了,但它們也將成為我不斷前行的動力。我覺得,就往前跑就好了,就像姬發最后回家時候的心情一樣,只一心想著往前繼續跑……迎著馬背上的風,看看風能把我帶到哪里;又或者像離弦的箭,永遠把拉弓的勇氣掌握在自己手里。
陳宇
導演編劇
這一年,我一直在思索,電影這個不可被替代價值究竟是什么?
我找到了兩個,第一,電影足夠真,對普羅大眾而言,它是讓我們全身心投入到一個故事中的最佳途徑,我們可以從最大限度地沉浸在電影的高強度故事中,真切地感受世間的喜怒哀樂,人生的悲歡離合。
第二,電影足夠深,在當代大眾藝術形式中,電影仍然是那個最能抵達我們心靈深處和情感深處,可能觸及到我們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藝術形式。
王圣迪
演員
今年拍攝《刺殺小說家2》,我就有了難得的打戲初體驗,說實話挺累的,要做體能訓練,柔韌度訓練,一整套打戲被拆分成一個一個的動作,要把每一個動作做得特別熟練,再合成一整套練習,每天都沒有腦子想其他的事情,回去倒頭就睡。雖然很辛苦,但我和自己說“這是我第一次拍打戲,我一定要把它完成好。”今年,能夠在我的人生清單上勾畫這樣了不起的一筆,覺得很值得。
孫陽
演員
在我擁有更多機會和選擇權的這一年,我決定主動出擊,通過片場的磨礪給自己一個答案。這一年,我拍攝的作品《燦爛的風和海》《“騙騙”喜歡你》,還有《余燼之上》,陸續和你們見面。此外,我還嘗試了喜劇片、懸疑片、古裝片等等。能和這么多優秀的創作者合作,讓我覺得很幸福。但高密度的工作確實會讓我有點不適應。
陳思誠
導演演員監制編劇
“冒險”是我這一年的關鍵詞。與其留在原地不斷焦慮,我寧愿向著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勇往直前,創作之路道阻且長,帶著熱愛、帶著勇氣、帶著責任堅定地走下去。中國電影,需要背起行囊向前沖的冒險精神!
藍羽
主持人
此時,我和你一樣,更期待看見2025“紅紅火火”春節檔的誕生,蓄滿新年的動力;期待看見,在電影藝術誕生130周年,同時也是中國電影邁入120周年的輝煌時刻,電影作品能成為心靈的燈塔,照亮前行的道路;更期待看見,在影院的每一次相聚,都能成為難忘的記憶,共赴光影的盛宴。2025年,我們影院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