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獅少年2》
推薦指數:★★★★★
反調指數:★
最新票房:6676萬
(截至12月30日)
12月,迎著前作之榮光與爭議“迎戰”賀歲的《雄獅少年2》,豆瓣8.4的高分,證實它不負觀眾期待。但面對市場時,則是票房未能破億的“意難平”和“續作魔咒”。影片從殘酷的拳擊競技故事出發,按照市場慣例評估理應吸引更多受眾,但那段“不期而至”的、關于網絡暴力的討論再度蓋過了影片的光芒,時隔3年又重新將雄獅拉回“漩渦”。
窺視“雄獅少年”的野心與前路
時隔3年,《雄獅少年2》面臨著少年英雄敘事的成長變奏。續作中,舞獅戲份大幅減少,昂揚的鼓點被內化為主角的精神內核。導演孫海鵬曾說:“傳統文化是創作的寶庫”,《雄獅少年2》貫穿電影始終的,是中國武術與現代格斗術的對照。動畫技法上,擂臺比賽的動漫化還原,堪比高速攝影機般的運鏡設計,將武者的一招一式生動呈現。區別于真人電影可能導致的血腥殘暴,動畫里拳拳到肉的同時還能兼顧視覺觀賞性。在現有故事構架的體系內,制作水準的確能讓觀眾與阿娟同呼吸、共命運。
回溯首作結尾時的飛身一躍,“燃”起的是不少人心中的少年夢,這精準把握了當時的社會情緒。雖然《雄獅少年2》在故事中有效地融入了詠春、洪拳這些武術格斗術,并繼續聚焦傳統文化的話題范疇,但僅從類型定位來講,區別于首作浪漫化的少年青春,圍繞“拳擊格斗”和“底層奮斗”向的男性取材,天然隔絕了原有的部分女性、兒童觀眾。當然,拳擊題材也頻出諸如《百萬美元寶貝》《奎迪》這樣的經典。可如此的創作傾向,未能將3年前那股熱血勁延續下來,反而被現實情節的限制消磨得乏味、俗套。或許,這也體現出創作團隊在面臨困境后,逐漸褪去青春意氣,對于現實重新思考的觀念轉變。
何時迎來動畫電影的“雄獅少年”時刻?
面對觀影群體的代際交替與電影市場的下沉化趨勢,《雄獅少年2》里阿娟身上的無助與憤怒都直指現實,求真也在這個時代顯得彌足珍貴。不可否認,這部深耕現實主義與傳統文化的熱血創作,在“神話向”“低幼向”為主的國產動畫市場,做出了題材拓展、表達創新的有益嘗試。相信困頓于“漩渦”之后的“雄獅少年”,終將迎來屬于自己的絕地反擊時刻。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