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時序數據挖掘和長短期記憶網絡(LSTM)的燃煤電廠集中控制系統異常檢測與預測控制方法。該方法實時采集了燃煤電廠各類傳感器數據,利用滑動窗口檢測算法識別突變點,并結合多區間的聚類分析構建LSTM預測模型,對系統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預測和控制。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在檢測靈敏度、預測準確性以及控制效果方面均表現優異,能夠為燃煤電廠的智能化運行和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
關鍵詞:異常檢測;預測控制;長短期記憶網絡;時序數據挖掘
中圖分類號:TM 63 " " " 文獻標志碼:A
在現代燃煤電廠中,集中控制系統(Centralized Control System,CCS)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1]。隨著燃煤電廠規模擴大和自動化程度提高,CCS能夠整合電廠各個子系統的數據,包括鍋爐系統、汽輪機系統、發電機系統和輔機系統等[2]。并利用先進的控制算法和優化技術,對電廠的運行參數進行實時調整,以實現最佳的運行工況。然而,燃煤電廠的運行環境復雜多變,各類設備和系統的運行狀態時常發生波動,傳統的異常檢測和預測控制方法面臨很多挑戰。
集控運行系統管理的對象是整個生產系統及其子環節,工作內容復雜,每個環節都會產生龐大的數據[3]。企業利用集控系統對數據進行統籌、收集和科學合理的分析,可以揭示隱藏在數據中的異常模式和變化趨勢,為異常檢測和預測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傳統的異常檢測方法通常基于預先設定的規則和閾值,這種方法雖然簡單直接,但是當應對復雜且動態變化的燃煤電廠數據時,其通常表現出檢測準確率低、響應速度慢、誤報率高等缺點。同時,傳統的預測控制方法主要基于物理模型和經驗數據,模型復雜且難以適應多變的工況,導致預測精度不足,控制效果不佳[4]。
1 研究內容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時序數據挖掘和LSTM網絡的燃煤電廠集中控制系統異常檢測與預測控制方法。該方法將海量數據劃分為不同的時間序列區域,進而觀察每個區間內產生突變的數據,單獨記錄其信息,并結合多個區間內的情況進行聚類分析,從而得到更精確的預測。對預測結果進行實時應用,可以及時發現、預防潛在的異常事件,優化系統控制策略,提升燃煤電廠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
該方法不僅提高了異常檢測的靈敏度和準確性,還改進了預測控制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隨著智能電廠建設推進,基于數據驅動的異常檢測和預測控制方法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電力系統的智能化、信息化和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持。
2 設計方法概述
2.1 方法論
在預測控制方面,時序數據處理性能優越的深度學習技術,特別是長短期記憶網絡(LongShort-TermMemory,LSTM)逐漸成為研究熱點。LSTM能夠有效捕捉長時間序列數據中的依賴關系,適用于在燃煤電廠的復雜工況下進行參數預測。對歷史數據進行學習和訓練后,LSTM模型可以對未來的系統行為進行準確預測,輔助控制決策制定,進一步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經濟性。
2.2 時序數據劃分
從燃煤電廠集控系統中采集實時運行數據,包括溫度、壓力、流量、電流和電壓等。將數據按時間劃分為不同的時間序列區間,例如小時、天和周等,根據具體應用場景選擇合適的時間粒度。設定時間序列為xt,其中t=1,2,...,N,表示時間點,xt表示時間點t的數據值。1)數據采集與預處理。從集控系統中提取實時運行數據,設定這些數據的采樣頻率為每秒一次,即每秒記錄一個數據點。2)數據劃分。將數據按時間劃分為不同的時間序列區間。例如,以小時為單位,將86400s(1天)的數據劃分為24個小時,每個小時包括3600個數據點。
2.3 突變點檢測
在每個時間區間內,利用突變檢測算法進行突變點檢測,本文選用的是滑動窗口檢測算法識別數據中的突變點。在滑動窗口檢測算法中,設定窗口大小為w,閾值為θ,對每個時間點t計算窗口內數據的均值μt和標準差σt。如果|xt-μt|gt;θσt,那么認為xt為突變點。
單獨記錄每個區間內檢測到的突變數據,包括突變點的位置、幅度和持續時間等信息。綜合分析多個時間區間內的突變數據,利用聚類分析、模式識別方法,確定突變數據間的關聯和模式。設定聚類數為k,采用K-means聚類算法,將突變數據xt劃分為k個聚類,得到聚類中心Ci。
2.4 預測控制模型
利用綜合分析得到的突變數據特征,構建預測模型。設定時間窗口大小為w,訓練數據為Xt、Yt,其中Xt=xt-w,
xt-w+1,...,xt-1,Yt=xt。構建LSTM網絡,設定輸入層為W,隱含層單元數為n,輸出層為1。利用Adam優化算法進行模型訓練,設定最大迭代次數為e,學習率為α,損失函數為均方誤差(MSE)。本文中的LSTM預測模型構建順序如下所示。1)數據準備。將檢測到的突變數據轉換為訓練數據,設定時間窗口大小w=5,即每個輸入數據包括前w個時刻的突變數據,輸出為當前時刻的突變數據,即將每個窗口的數據存儲在Xt中,將當前時刻的數據存儲在Yt中。2)模型構建。構建LSTM網絡,設定輸入層的維度為W=5,隱含層單元數n=50,輸出層為1。LSTM網絡能夠捕捉時序數據中的長時間依賴關系,非常適用于處理燃煤電廠復雜工況下的數據。3)模型訓練。采用Adam優化算法進行模型訓練,設定最大迭代次數e=100,學習率α=0.01,損失函數為均方誤差(MSE)。Adam優化算法結合了動量和自適應學習率方法,能夠在訓練過程中快速收斂,并有效避免局部最優解。4)模型驗證。訓練完成后,利用訓練好的模型對測試數據進行預測,并將預測結果與實際值進行比較,評估模型的預測性能。將均方誤差(MSE)作為評估指標,MSE越小,表示模型的預測精度越高。
本文由上述方法構建了基于LSTM的預測控制模型。該模型利用歷史突變數據進行學習和訓練,能夠對未來的系統行為進行準確預測,輔助控制決策制定,進一步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經濟性。
2.5 實時預測與控制
在實際應用中,實時采集新的傳感器數據,按照上述突變檢測方法識別突變點。利用訓練好的LSTM模型對識別到的突變數據進行實時預測,得到預測值。根據預測結果,調整控制參數,優化系統運行。預測過程如下所示。1)實時數據采集。從燃煤電廠集中控制系統中實時采集傳感器數據,包括溫度、壓力、流量、電流和電壓等。設定時間序列為xt',其中t=1,2,...,N,表示時間點,xt'表示時間點t的實時數據值。2)實時突變點檢測。將實時采集的數據按照時間窗口大小w進行劃分。采用滑動窗口檢測算法識別數據中的突變點。3)實時預測。利用訓練好的LSTM模型對識別到的突變點數據進行實時預測,得到預測值yt'。構建輸入數據Xt'=xt-w',xt-w+1',...,xt-1',將其輸入訓練好的LSTM模型并進行預測。4)控制參數調整。根據預測值yt',對系統的控制參數進行調整,優化系統運行。實時預測結果可以用于提前發現系統的潛在問題,從而采取預防措施,避免系統故障,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經濟性。
3 仿真效果
根據上述突變點監測、聚類分析以及LSTM模型構建后的訓練預測圖、實時預測,可以得到如圖1~圖4所示的仿真效果。
燃煤電廠集中控制系統中采集的模擬數據的突變點檢測結果如圖1所示。采用的檢測方法為滑動窗口檢測算法,窗口大小為10,閾值為2。檢測突變點可以識別出數據中的異常變化,證明滑動窗口檢測算法在燃煤電廠復雜數據環境中的有效性。
采用K-means聚類算法,將突變點數據劃分為3個聚類。檢測到的突變點的聚類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
LSTM模型對測試數據的預測結果如圖3所示。從圖3中的走勢可看出,LSTM模型能夠較好地捕捉數據中的變化趨勢,并對未來的突變點進行有效預測,表明LSTM模型在處理復雜時間序列數據方面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新的實時數據(即測試集)預測結果如圖4所示。在新的實時數據中,LSTM模型同樣能夠進行預測,并且預測精度較高,具有泛化能力和實時應用的潛力,對實際應用中的實時監控和預警系統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當數據集中不存在突變點時,就不會啟動聚類分析和LSTM的建模與預測。其突變點監測效果如圖5所示。
4 結語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時序數據挖掘和LSTM網絡的燃煤電廠集中控制系統異常檢測與預測控制方法,對燃煤電廠的運行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和處理,以有效識別數據中的突變點,并利用LSTM模型進行精確預測和控制調整。仿真結果表明,該方法在提升系統運行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具有顯著效果。未來可以進一步優化算法,提高檢測和預測的精度,并在實際工程應用中驗證該方法的實用性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李裕琨.火電廠輔控網集中控制系統的研究[J].自動化儀表,2010(5):55-58.
[2]勝利蒲.火力發電廠汽機輔機現狀和優化措施分析[J].工程管理,2024,5(7):103-105.
[3]孫偉佳.關于燃煤電廠集控運行與機組協調控制[J].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科研,2016(12):288.
[4]席裕庚,李德偉,林姝.模型預測控制——現狀與挑戰[J].自動化學報,2013,39(3):22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