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躁動”行情是A股市場經典的“日歷效應”之一。由于2025年春節(jié)時間相對較早,市場期待春季行情也能提前啟動,然而A股開年表現持續(xù)偏弱,不少投資者擔憂今年的“春季躁動”是否仍會出現。
根據歷史經驗,春季行情每年都有,雖然啟動和持續(xù)時間各不相同,不過從未缺席。開年的下跌并不會改變春季行情的歷史規(guī)律,相信2025年的“春季躁動”也將逐步開啟。我們綜合市場主流觀點,根據歷年“春季躁動”行情經驗,分析影響今年春季行情的主要因素,并對后續(xù)可能走勢進行展望,以供廣大讀者參考。
2025年A股開年略顯疲軟,有投資者對于今年是否仍會出現“春季躁動”行情心存疑慮。
事實上,由于歲末年初流動性相對充裕,而經濟數據相對缺乏,景氣預期短期內無法證偽,疊加對于政策的樂觀預期,投資者樂觀情緒相對高漲,在多方面因素支撐下,A股市場每年春季幾乎都會存在一輪較好的行情,只是啟動時間和漲幅會有差異。
從啟動時間看,行情啟動的早晚通常與上年三四季度行情有關:若三四季度行情較弱,則春季行情啟動偏早,最早于上年11月中啟動;若三四季度行情較好,則春季行情啟動較晚,1月中下旬甚至2月初才啟動。
從持續(xù)時間看,2005年以來的歷次春季行情持續(xù)時間平均為42個交易日,其中最長為2007年的71個交易日,最短的2022年僅持續(xù)了15個交易日。
從漲跌幅看,春季行情上證指數的平均最大漲幅為18.1%,其中2007年漲幅最高,達到62.0%,2017年漲幅最小,為6.0%。(見表一)
春季行情的展開節(jié)奏往往會受到多重因素影響。
首先,政策催化屬于核心因素之一。歲末年初隨著重要會議召開,政策利好往往催化市場風險偏好上修。例如08年“四萬億”計劃、14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16年供給側改革、19年股市政策等均顯著提振市場情緒,推動春季行情展開。而政策收緊或外部事件偏負面可能導致春季行情出現震蕩或提前結束,如2014年1月底IPO重啟、2016年2月底人民幣貶值、2019年2月底查場外配資、2022年2月俄烏沖突等。
其次,流動性寬松也經常直接推動春季行情啟動。年初為信貸投放高峰期,資金利率下行,使宏觀流動性相對寬松。例如2012和2015年兩輪行情中基本面數據仍在下行,流動性改善是行情啟動的關鍵。流動性偏緊也可能導致春季行情出現震蕩或提前結束,如2011年2月央行提準、2017年2月動態(tài)調整準備金率等。
同時,宏觀基本面改善是春季行情演繹的重要條件。春季處于業(yè)績真空期,宏觀高頻數據對A股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此時宏觀基本面的改善往往助推行情開啟。例如09、16、19、23年初在逆周期政策發(fā)力下基本面企穩(wěn)回升,為春季行情提供支撐。
再看當前,由于2025年春節(jié)時間相對較早,此前有不少分析觀點認為今年A股的“春季躁動”行情啟動時間或也將提前。然而開年以來,市場持續(xù)處在震蕩休整中,“春季躁動”情緒仍在醞釀。
申萬宏源分析認為,近期市場回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政策預期出現了三方面下修:第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政策表述預期的峰值,后續(xù)進一步超預期的難度增加;第二,短期降準降息時點預期推遲;第三,消費目前還是階段性刺激,消費數據改善未能持續(xù),雖是正常現象,但也使得市場對政策效果的預期趨于客觀。12月下旬賺錢效應下行,交易性資金活躍度退坡,出現短期調整大部分是主題熱度下行后的自然調整。
方正證券則指出,本輪春季行情遲遲不來的另一個原因在于近期全球不確定性的提升。一月下旬被視作海外不確定性的關鍵窗口,一是特朗普再度上任對于我國商品關稅加碼的預期持續(xù)擾動市場情緒:據Guardian預測,特朗普的計劃可能將關稅提高到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可能即將出現;二是美聯儲1月暫停降息等海外因素對市場情緒可能有擾動:受美國經濟數據和美聯儲偏鷹表態(tài)影響,1月暫停降息概率較大,降息節(jié)奏逐步放緩下對風險偏好可能有一定壓制。
后續(xù)來看,1月20日特朗普上臺就任后,其實際政治意圖和實現路徑也將逐漸落地,不確定性將會降低。同時,當前驅動春季行情啟動的積極催化已陸續(xù)出現,2月春節(jié)后由于業(yè)績預告披露完成,疊加兩會前政策預期交易,A股市場也可能重新回歸活躍。方正證券認為,接下來的重要變盤時間點可能在春節(jié)前后。
政策預期上,1月10日國新辦發(fā)布會上財政部進一步指出“2025年財政政策方向是清晰明確的,充分考慮了加大逆周期調節(jié)的需要,是非常積極的”,后續(xù)宏觀政策發(fā)力空間已經打開,市場對于兩會進一步細化財政擴張規(guī)模和發(fā)力方向的預期大幅上升;其次產業(yè)政策上可能加速制造業(yè)升級,預計將加大對關鍵核心技術的投入,特別是在半導體、人工智能、生物醫(yī)藥等領域,政策加速落實以推動制造業(yè)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支持高端制造業(yè)發(fā)展。
資金面上,1月初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明確25年“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預計接下來貨幣政策將進一步發(fā)力,流動性環(huán)境維持偏松,不排除今年1月降準和降息的可能性,屆時市場情緒有望迎來修復。
基本面上,底部政策發(fā)力正逐步顯效,高頻數據顯示經濟仍在弱修復,工業(yè)企業(yè)利潤增速顯示盈利繼續(xù)回升。例如11月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回正至1.4%,為23年4月以來單月最高;11月工業(yè)增加值同比為5.4%,超市場預期。
多數機構觀點均認為,一月調整幅度仍有不確定性,但二月再有機會的可見度也在提升,慢牛趨勢不變,依然看好今年的春季行情。
隨著市場回調基本到位,政策預期也有修復空間,部分主題投資重點行業(yè)短期性價比已改善,同時產業(yè)趨勢主題正在形成強共識,新一輪創(chuàng)新高行情仍可期待。短期調整之后,二月春季行情的真正線索才將逐漸清晰,在此之前,我們仍需多一點謹慎,也多一點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