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編"徐愛國
出版法律出版社

“法應當是什么?什么是正義?”諸如此類的法學問題一直伴隨著法的發展歷程,也讓無數法學家們為之不停追尋。要想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需要運用哲學方式來反思和討論。由此,法哲學應運而生。通俗地說,法哲學就是哲學在法學領域的具體應用,通過它,我們得以探究法學世界的本源、探尋法學世界的奧秘、探明法學世界的寶藏。那么,法哲學究竟在何處?其實,法哲學存在于法學家們的大腦中并外化為法學的論著。就此而言,法哲學的歷史就是法哲學家的思想史。
讀者若想了解西方法哲學的歷史,不妨去閱讀《遇見法學家:西方法哲學簡史》一書。這本書以時間和個體的線索展開,選取西方法律思想史上35位法哲學家的思想作重點論述,從人物小傳、核心學說、影響評價、深度閱讀四個部分展開,讓我們在了解法哲學家們不凡人生的同時,也可充分領略他們博大精深的法律思想。
說到法哲學的思想起源,我們不得不提及古希臘。作為古希臘“三杰”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都為后人奉獻了經久不衰的經典思想。書中提到,柏拉圖提出兩種正義:城邦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前者是指全體公民“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別人的事”“每個人必須在國家里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后者是指人的理智、欲望和激情彼此友好和諧,產生具有節制的美德。他的這種正義分析進路,開啟了人類對正義的探索之旅。亞里士多德則沿著前輩的腳步,對正義作了更為合理的界分——分配正義和矯正正義,進而對現代法學產生了深刻影響(公法體現分配正義、私法體現矯正正義)。不僅如此,他所提出的“法治應當包含兩重含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更是對西方法治主義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如果說古希臘法學家的特色在于提出理念,那么古羅馬法學家的長處就在于構建制度。作為自然法學之父的西塞羅,提出“法律乃自然中固有的最高理性”,而要“實現真正的正義,必須建立在自然之上”等自然法理論,為后世自然法學的發展提供了諸多有益啟示。烏爾比安則提出最有影響力的公法和私法劃分標準,他在其《法學階梯》中提出,公法是涉及羅馬公共事務狀態的法,私法是關于個人利益的法。這個定論不僅為羅馬公法和私法各成體系、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更是人類法治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直至現代仍然適用,可謂影響深遠。
進入中世紀,奧古斯丁提出自由意志論,“上帝是善的代表,賦予人類自由意志,而自由意志導致了惡的產生”,從而回答了惡的來源。有了善惡之分,就有了討論法律的前提,而表達理智和意志的法就是永恒法,代表最高的善,是絕對的正義;由于人的罪和惡,永恒法在人的心中會逐漸模糊,需要通過法律或道德權威為人類立法,因此,產生了人法。可以說,他的影響不僅綿延了其后的一千年,而且包括了直到現在的一切時期。
作為法律大全體系的奠基者,阿奎那在《神學大全》中不僅系統闡釋了基督教哲學和神學的基礎原理,而且幾乎囊括了當時可以想出的所有問題,其內容包含了上帝、靈魂、道德、政體、法律和國家等問題。以法律為例,他認為,法律本質上是一種理性的命令,法律可分為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法律要達到的效果是“善要被實行和追求,惡要被避免”等。應當說,就法律而言,阿奎那的理論代表著對古希臘理性文明、希伯來律法精神和羅馬法律文化的集大成。
到了18世紀,產生了一位被英國法學家戴雪稱之為“當之無愧的首位也是最偉大的法哲學家”,那就是邊沁。眾所周知,邊沁的功利主義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他提出“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是正確與錯誤的衡量標準”,并將這一功利主義原理運用到法律的制定中,指出,“組成共同體的個人的幸福,或曰其快樂和安全,是立法者應當記住的目的,而且是唯一的目的”。這個唯一的目的就是,“保存生命,達到富裕,促進平等,維護安全”。此外,薩維尼提出的民族精神說(法律是民族精神的體現)、梅因提出的“從身份到契約”法律進化論等都對法律的演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劉哲"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
劉哲很會創造金句,他的金句甚至成了影片《第二十條》中被引用的臺詞。正如這本書的書名,一句話便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他的書基本都由觀點獨到、邏輯自洽的數十篇精短雜文構成。這本書分為幾個部分:是非、公道、人心、堅守。作為讀者,尤其是法律工作者,或許也常常會思考他提出的這類問題:是非重不重要、為什么要容錯、如何去犯罪標簽、我們要的正義都實現了嗎……他融于字里行間的點滴思考,造就了法治啟蒙的另一種可能。
——曉野
對于法哲學來說,19世紀、20世紀是一個不能忘記的時代。作為法律現實主義學派的代表,作為“英語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法學家和法律學者”,霍姆斯提出的實用主義法哲學思想,涵蓋了涉及法律定義、司法技術、裁判方法、法律與道德關系等眾多理論,他的法律名言“法律的生命在于經驗而非邏輯”“法律是思想者的事業”等,至今都閃爍著思想光芒。如果說,霍姆斯是20世紀最偉大的法官的話;那么,哈特無疑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法哲學家,他的著作《法律的概念》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法哲學著作。他不僅提出了法律規則說,而且革新了法哲學的研究范式——采用“分析式”研究方法來研究具體問題。直到今天,此種分析方法仍然占據著法哲學研究的支配地位……
從遙遠的古希臘文明至今,人類世界兩千多年的法律理念與制度極具變化,那些經歷了碰撞、演繹與沉淀的思想精華都被濃縮到了這部法哲學簡史中。德國著名法學家考夫曼有一句名言,“每位法律人都應當有一定法律哲學的品位”。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法哲學觸及的是法的一系列根本問題。借由法哲學思想,我們可以聆聽宇宙的無限回音,可以激發無窮的奇思妙想,可以掌握世界的普遍法則;當然,更可以用法治之力守護國家長久安寧,回應社會期盼關切,解決人民群眾矛盾糾紛;最終實現法的終極目標——實現全社會的公平正義。或許,這就是法哲學存在的價值,也是法律人學習法哲學的意義所在吧!
(作者單位系青海省人民檢察院)
編輯:黃靈""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