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保護利用好紅色資源?如何讓紅色資源為高質量發展提質增速、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賦能增效,讓紅色歷史“活”起來,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積極回應的時代課題。認識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我們要站在確保紅色江山千秋萬代永不變色的高度,充分認識到保護利用好紅色資源的重要性、必要性,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強化工作措施,制定可行性計劃,堅持不懈抓落實、一以貫之抓長遠,讓紅色資源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要下大力氣,保護好紅色遺址
紅色遺址見證了我們黨艱辛而輝煌的奮斗歷程,是中國革命歷史的鮮活教材。對目前尚能正常使用、可以發揮功能作用的紅色遺址,要進一步做好保護工作,確保不出問題、永續利用;對存在安全隱患、面臨滅失危險的紅色遺址,要及時進行維修加固、消除隱患;對已經滅失而又具有重要價值的紅色遺址,要適時進行恢復重建。要積極編報項目、爭取政策投資,確保紅色遺址安全可用,發揮社會效用。
要用苦功夫,深入開展紅色研究
沒有紅色研究,保護利用就無從談起。各級黨史研究、黨校(行政學院)、高校、科研院所等專業部門,要立足自身職能、發揮部門優勢,在紅色研究方面花心思、下苦功、做學問、出成果。既要認真做好紅色研究的“上半篇文章”,把歷史研究清楚透徹,通過撰文、編書、上課、宣講等多種方式,把歷史的“本來面目”呈現給大家,讓人們了解真實的歷史。更要扎實做好紅色研究的“下半篇文章”,通過深入的研究分析,告訴人們應該從歷史中“學什么”,以此豐富大家的歷史知識。
要創新方式,利用好紅色資源
要守正創新、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大膽創新利用方式,切實增強紅色資源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通過布展、巡展,組織干部職工、青年學生進行參觀,吸引廣大游客前往觀光旅游,送紅色資源進校園、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進軍營、進網絡等不同方式,把沉睡的紅色資源與鮮活的人群緊密聯系,讓沉睡的紅色資源“活起來”“動起來”。通過開展沉浸式體驗、互動式參觀,拍攝短視頻、微電影,組織開展現場教學、開發紅色微黨課,挖掘紅色資源背后的故事、開展紅色故事演講比賽等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寂靜的紅色資源“熱起來”“火起來”。通過開發利用紅色資源,擴大革命老區的知名度、影響力,把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紅色產品的研發、紅色產業的培育、黨員干部的黨性教育、青年學生的紅色研學等緊密結合,使之相互促進、融合發展。
做好上述工作,根本在于黨的領導,關鍵在于隊伍培養,重點在于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各級黨組織要把保護利用好紅色資源寫在紙上、講在嘴上、記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要出臺扶持政策,鼓勵和支持紅色產業的發展,尤其要注重人才隊伍建設,將有紅色情懷、有研究專長、有創新意識、有耐心恒心的同志安排在紅色歷史研究、紅色產業發展等崗位上。同時,充分發揮已經退休但渴望發揮余熱的老教師、老教授、老專家的積極作用,持續夯實紅色研究與產業發展之基。
要引導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紅色產業發展,各盡其職、各盡其責,努力讓“挖紅色資源、做紅色研究、搞紅色開發,建紅色場館、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傳紅色基因、打紅色品牌、興紅色產業”成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切實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質增速、賦能增效。
作者系安徽省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安徽金寨干部學院原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