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隆冬,這個看似冬閑的時間,卻是宋清玉最忙的時候。頂著飄飛的大雪,他挨家挨戶地到農戶家走訪,用小本子仔細地記錄著,“如果這個發動機外部的齒輪更耐磨就好了”“這個操作臺上提示的字太小,我們很多人都看不清”……農戶們所反映的問題記滿了筆記本。
宋清玉長期從事鍛壓技術工作,主持或負責過多項重點產品設計和科研開發,科研成果多次獲得表彰,為我國重大裝備研制和鍛壓行業的創新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如今,他轉戰農機領域,在農業機械化、智能化道路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為給現代化大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不懈奮斗。
一句格言的力量
“知識改變命運,科技引領未來。”18歲的宋清玉在考取東北重型機械學院(現燕山大學)冶煉設備及工藝專業后,將這句話寫在筆記本上用來勉勵自己。他埋頭苦學,為今后的科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學校,他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共黨員,從此樹立起為國家工業化建設宏偉事業奮斗終生的遠大理想。他說:“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都會想起那段求學時光,它讓我學會了堅韌不拔,勇于擔當。”通過不斷的進修與鉆研,宋清玉不僅獲得了機械工程專業的碩士學位,更是在材料加工工程領域取得了博士學位。
1984年8月,大學畢業后的宋清玉被分配到了當時的第一重型機器廠設計處鍛壓設備設計科,從此開啟了他與鍛壓裝備一生不解的緣分。在這個被習近平總書記贊譽為“中國制造業第一重地”的重要骨干企業里,他得到了老一輩技術人員的悉心指導和無私幫助,先后完成了多個鍛壓產品項目的設計和技術服務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逐步從一名實習生成長為一名鍛壓領域的行家里手。
2002年初,我國大鍛件技術發展的核心設備——12500噸水壓機的立柱發生斷裂,這將嚴重阻礙生產進度,使已經形成的產業優勢再次面臨受制于人的局面。為緩解國家對高品質大型鍛件的需求,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重)決定立項新建15000噸自由鍛造水壓機,即將步入不惑之年的宋清玉帶領技術團隊經過反復論證、優化設計方案,最終合力研發出世界最大、最先進的15000噸自由鍛造水壓機。這一項目是我國繼1958年成功研制萬噸水壓機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不僅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黑龍江省科技進步特等獎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等獎等多項殊榮,還培養鍛煉了一大批工程技術人才,使中國一重的發展潛力不斷積累加深。
“我相信‘知識改變命運,科技引領未來’,每次遇到困難,我都會從如何進行科技創新的角度去思考。”正是憑借著這種鉆研深究的精神,宋清玉主持了多項科研項目的開發,他的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數量眾多,其中8000/10000噸多功能油壓機、6000噸鋁板拉伸矯直機為航空航天領域的高質量電極產品和預拉伸板材的生產作出了重要貢獻,其個人也先后獲得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級新產品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榮譽。
老將新兵與農機結緣
隨著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的發展趨勢日益凸顯,市場對大馬力拖拉機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可國產的大馬力拖拉機產品卻相對稀缺。而此時,中國一重也進入了新的轉型期和機遇期。
為了保障糧食安全、振興國產品牌,中國一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結合龍江農業發展需求,專門設立了一重集團(黑龍江)農業機械發展有限公司。考慮到農業機械的質量和性能核心在于生產工藝與制造技術,為了能夠研發出高強度、耐腐蝕、具有良好機械性能的農機及其部件,公司黨委決定由宋清玉帶領團隊,以增強企業的研發和服務為核心目標,并以高端大馬力拖拉機為突破口開展科研工作。面對全新領域,宋清玉充分發揮了中國一重近70年積累的技術研發和裝備制造優勢,聯合白俄羅斯明斯克拖拉機廠、中車大連電力牽引研發中心有限公司等國內外優秀企業,對傳統拖拉機進行了徹底的變革性創新。成功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電傳動大馬力拖拉機,不僅解決了動力換擋等一系列復雜問題,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使用壽命,使得維修更為便捷。此外,該機器還采用了高鐵動車的電傳動系統,相當于汽車上的自動擋代替了手動擋,實現了控制系統的升級,最大可實現省油20%,為大型農業機械裝備的綠色轉型貢獻了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宋清玉帶領團隊向著這個目標,進一步研發了無級變速、自動駐車、遠程故障診斷等智能化功能,為拖拉機的智能化、無人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研發與服務同行
宋清玉在做好科技研發的同時,還優化了“服務+銷售”的發展策略,在工作期間積極下鄉為農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支持,助力黑龍江省以智能農機應用為切入點的單產提升數智行動,持續推進農機作業數智轉型,農業機械化、智能化協同發展,高效助力農業降本增效、農民增產增收。
2023年黑龍江省啟動大型大馬力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應用先導區任務。年近60歲的宋清玉臨近退休,面對此項艱巨任務,他積極以技術顧問的身份開展“傳幫帶”,帶領青年科研團隊投身到新的研發領域,研發熱情高漲。
“采用先進的鑄造和鍛造技術,可以生產出尺寸精度更高、表面質量更好的零部件,不僅能增強機械的性能,還能減少農戶的維修頻率。”“若能使用新型合金材料,那農業機械的零部件就會更加耐用、輕量化。”在研發工作中,宋清玉不斷提出新設想,帶領團隊攻克難關。他說:“我是幸運的,能夠將這一生所學發揮出來,也在工作中幫助了很多年輕人,未來有他們去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我很放心。”
目前,黑龍江省已將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產業納入全省“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布局,重點探索大型大馬力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研發制造、熟化定型、推廣應用三位一體的新機制新模式。談起未來遠景,宋清玉堅定地說:“我們將會延續接力,以產業急需為導向,聚焦建設高端智能農機裝備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助力黑龍江省加快發展農機裝備新質生產力,用中國制造、中國裝備的強大實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筑起一道堅實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