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我被評為“感動集團軍年度強軍人物”,并榮立二等功。
參加完單位的頒獎儀式,我接到一個電話,是家鄉福建省漳浦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黃局長打來的:“林班長,你是我們家鄉的驕傲,我代表家鄉人民向你表示熱烈祝賀!”
第二天,和父親通話時,他告訴我,在我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時,從村里到縣里,大家就通過各種媒體渠道,關心著我的動態和消息。我榮立二等功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給父親打電話,商量送喜報進家門的安排。
我聽了有些慚愧,自己只是干了一些分內的工作,但組織給了我莫大的榮譽,“送喜報的事簡單一點就行”。
父親說:“榮譽不僅是你個人的,也是家鄉父老的。送喜報,對咱們村是一種熱鬧,也是一種光榮。”
2014年,我懷著年少時的夢想入伍,在軍營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前行。在新兵連,我堅持笨鳥先飛,刻苦訓練,被評為優秀新兵;2019年,參加旅狙擊手集訓,和男兵一樣風吹日曬、摸爬滾打,被評為優秀狙擊手;2020年,參加戰區陸軍“四會”教練員比武,不斷挑戰自我、突破極限,被表彰為優秀“四會”教練員;2022年,光榮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
2023年1月,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收到我單位郵寄的喜報,考慮到我不在家,便細心地約定等我休假回家時,再組織送喜報。4月,我休假回到家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再次打來電話:“功臣回來了,可以送喜報了!”
得知喜報要送過來,村支書提前帶著熱心村民多次來家里商量,想把氣氛搞得熱鬧一些。村民們還自發組織起來,有的忙著打掃清洗主干道、布置儀式會場,有的忙著在道路兩側插彩旗、掛氣球,有的忙著張貼各種標語……
4月21日,是約定送喜報的日子。那天,陽光明媚,小山村里處處透著喜慶。
我們一家人早早就起了床。站在鏡子前,我認真整理儀容儀表,想以最好的精神狀態迎接喜報到來。父親、母親忙里忙外地接待著客人。
看著軍裝上的勛章和身上的綬帶,我心里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動,也在心底暗自告誡自己:榮譽,意味著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回報組織和家鄉的厚愛。
不一會兒,村頭響起了鞭炮和鑼鼓聲。漳浦縣人民政府、人武部、退役軍人事務局及我上大學時的老師代表等組成的軍地送喜報慰問團隊,一路敲鑼打鼓,浩浩蕩蕩朝村里走來。隊伍中,那塊“二等功臣之家”的牌匾,在陽光下格外耀眼。
更讓我意外的是,縣里還專門雇請了宣傳車,車子兩側的顯示屏滾動播放著關于我的畫面……宣傳車所到之處,路人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片、錄視頻,通過微信朋友圈、短視頻平臺等把這份喜悅傳遞出去。
在激昂的鑼鼓聲和村民熱烈的掌聲中,領導們將喜報、慰問金鄭重地交到我父母手中,向他們表達祝賀和敬意。隨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黃局長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縣人武部張政委給我和家人獻了花。

大家拍照留念時,我悄悄望向母親,發現一直在笑著的她,眼角泛起了淚花。
“我們為你感到開心和自豪,當兵不容易,一個女同志取得那么多榮譽更不容易……”儀式結束后,黃局長一行到家里和我們拉起家常,詳細詢問我在部隊的情況。
聽著一句句的贊揚,看著一張張的笑臉,我們一家都倍覺溫暖,我表態說:“感謝黨和政府及鄉親們的關心、鼓勵,今后我會更努力工作,在軍營勇敢追夢,為家鄉爭光!”
送喜報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有關榮譽的故事還在延續。
那天,我接到參軍前就讀過的學校——漳州科技職業學院茶學院黃書記的電話:“林班長,送喜報時就被你的事跡打動,希望你能回來給學弟、學妹們作一次宣講輔導……”
經組織批準后,我精心準備宣講提綱,決定圍繞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匯報自己的所思所感。
宣講那天,學院報告廳里,坐滿了前來聽講的同學。
宣講中,我為大家詳細解讀了黨的二十大報告,鼓勵同學們努力學習,將來發揮青年人才的技術力量。
為增進同學們對部隊的了解,我播放了自己在邊防一線開展理論宣講時的視頻:塞外隆冬,關山飛雪,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惡劣天氣下,我和邊防官兵在界碑前、哨所旁、巡邏路上熱切交談。
看著視頻中的艱苦環境,我發現不少同學雖然默默流下了眼淚,但他們的眼神也充滿堅定。
在隨后的交流提問環節,同學們十分踴躍——“你為什么想要去當兵?”“是什么讓你堅持到了現在?”“在部隊遇到困難時有沒有想到過放棄?”“如果我們入伍到了部隊,怎么才能像你一樣優秀?”……
“實現理想的征途中肯定會遇到許多困難,不要灰心也不要氣餒,要堅信做難事必有所得。”“咱們常說愛拼才會贏,不拼一下,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我結合自己的軍旅經歷和體會,一一作答。
那次宣講,也讓我看到了學弟、學妹身上那股向上的力量。
2024年6月的一天,單位宣傳科通知我,說福建省征兵辦想邀請我作為征兵大使拍攝一期征兵視頻。
“投身火熱軍營,綻放青春夢想,立志報效祖國!”那段時間,為了配合拍攝,我每天摸爬滾打,努力將最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展現出來,并反復練習送給有志青年的寄語。
視頻拍攝得很順利,并在多個媒體平臺播放。很多同學、朋友看到后,紛紛給我發來信息,不少人還表達了參軍入伍的想法。
看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我很高興,也更加堅信:在尊崇軍人的社會氛圍下,一定會有更多青年走進軍營、建功軍營!
(作者單位:陸軍第80集團軍某旅)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