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日,我依依不舍地脫下軍裝,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廣西柳州。
一進家門,我一眼就看到了墻上掛著的那張喜報。
房子是新裝修的,紅紅的喜報,顯得亮麗、喜慶。
一份小小的喜報,對很多人來說,得來并不困難。但對我來說,卻有著不同的意義。
從最初下連后久久無法放單,被安排換崗到炊事班,到后來考上士官學校,畢業歸來又從頭開始,直到能憑業務能力立身……回望每一步,有曲折坎坷,也有深深的足跡。
入伍后第一次“零距離”接觸喜報,是在班長退役前的一個晚上。她端坐床邊,捧著一張喜報,久久凝視著,嘴角微微揚起,手一遍又一遍地撫著喜報的邊角,眼里泛著光。
她是我下連后的第一任班長,瘦瘦高高的,一頭短發顯得很颯爽。雖然她帶我不到一年,但對我影響很大。
班長看喜報的樣子,我很羨慕,想著什么時候自己也能得到一張喜報呢。
第二天送別班長時,她對我說:“大碗,你要努力,等我回來看你的時候,你要把喜報拿給我看啊!”
“放心吧,班長,我一定努力。”我大聲說。
從那之后,為了在業務上力爭上游,我給自己制訂了“加油計劃”:每天比別人早起一小時,中午不休息,晚上比別人多學半小時。如此拼命學、拼命補,6個月后,我把原來居中水平的業務變成了自己的強項。
當年底,我信心滿滿地以為自己一定能夠夢想成真,收獲一份喜報。誰知事與愿違,宣布嘉獎命令時,我仔細聽著連長口中蹦出的一個個名字,“不是我,不是我,還不是我……”一直到最后,還是沒能聽見自己的名字,我沮喪極了。
那晚,我失眠了。第二天,我給遠在浙江的班長打去電話,傾訴苦惱。她就那么聽著,直到我把委屈全部倒空,才開口勸慰:“我們應該崇尚榮譽,但也要學會‘謙讓榮譽’。榮譽是對我們的肯定,但不能帶著功利心去干工作……”
班長的語氣很柔軟,就那么輕輕地托著我沮喪的心,每句話又都那么樸實。
我恍然大悟。其實,有關班長的故事,直到她退役后我才了解了更多。別看她的軍旅生涯只得了一張喜報,但并非她干得不好,而是幾次放棄評先評優,把名額留給了其他戰友。
那一次與班長長談過后,我也開始冷靜下來。在干好本職工作之余,我學習寫作,稿件陸續被各媒體采用,也先后3次受到嘉獎,擁有了自己的2張喜報。
2020年底,我被單位評為“四有”優秀士兵——這張喜報便直接寄到了家里。收到喜報后,父親將它珍藏起來。這次家里重新裝修,父親又把它拿出來,裝進相框掛在墻上。
“班長,大碗現在已經不止一張喜報了,就等你來看吶。”看著那張喜報,我在心里說道。
(作者為退役軍人)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