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我在國外維和已半年有余。
出國維和前,我休假回家,與家人道別。那段時間,兩歲多的女兒像個“小跟班”似的整天黏著我,一會兒見不到就到處找我。
一天晚上,戰友約我去打籃球。飯后我就偷偷摸摸溜了,回到家已是深夜。我小心翼翼推開家門,坐在沙發上睡意朦朧的女兒瞬間清醒,立刻沖過來抱住我的腿:“爸爸你可回來了,我等了你好久好久了。”
我抱起女兒,雖然她的小臉上滿是困意,卻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將女兒放下來后,她立即踮起小腳,從桌上拿起我的大水杯。我一時沒反應過來,問她想干什么。女兒乖巧地說:“爸爸你辛苦了,我去給你倒杯水。”
臨睡前,女兒又湊到我耳邊說:“爸爸,下次我能和你一起去打籃球嗎?你打球的時候,我就在旁邊看《小豬佩奇》。”
得到我的肯定回答后,女兒才美美地進入夢鄉。
假期結束,那天早上還沒亮,我就背起行囊準備出發。妻子想叫醒熟睡的女兒,我卻實在不忍當面和她道別。
后來聽妻子說,女兒醒來發現我不在身邊,先滿屋子找,找不到又開始問。得知我回了部隊,女兒既沒哭也沒鬧,只是晚上睡覺時,在床上翻來覆去不肯睡。
妻子抱起女兒,問她怎么不睡覺。女兒回答:“想爸爸了,可是他走了。”
女兒的話,聽得妻子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那段時間,女兒偶爾生生悶氣,妻子就問她要不要和爸爸視頻通話,她卻嘟著小嘴拒絕:“其他小朋友都有爸爸,而我沒有!”
“爸爸去很遠的地方,保護和你一樣的小朋友去了,一年后就回來了。”妻子耐心地向女兒解釋。
“媽媽,我不要爸爸去很遠的地方,我想他回家,他回來我會很開心,他走了我就好難過,我會哭的。”女兒眼里含著淚,很委屈。

女兒經常會在睡覺前,和妻子交流“關于爸爸”的問題——“媽媽,爸爸和你是什么關系?”“放學了,為什么別的小朋友都有爸爸來接,我爸爸怎么不來呢?”“媽媽,爸爸還有多久才回家?”“月亮出來了,咱們趕緊許愿吧。我的愿望是希望能和爸爸、媽媽永遠開心地在一起。”……
女兒經常“爸爸”掛嘴上,想讓我陪她走路、睡覺、刷牙、洗臉、去游樂場,還有騎電動車載她……大部分夜晚,她都是念叨著“爸爸”進入夢鄉。
一次,我母親帶著女兒在小區游樂場玩耍。與鄰居聊天時,母親拿出手機給他們看我的照片。女兒也湊過去看,一看是我,竟頓時大哭不止。回家后,女兒又拿起母親的手機,看著我的照片發呆。
還有一回,女兒在母親手機里看到我在老家的視頻,就吵著要回老家找爸爸。
其實,女兒并不是個愛哭的孩子,相反,她比同齡的孩子更堅強些,只是想念爸爸更容易擊中她的淚腺。
女兒也有自己的小脾氣。有一回,因為聯系不上我,她就自己發脾氣,拿著馬克筆在床單上使勁涂鴉,妻子忍不住就吼了她。
事后,妻子問女兒:“爸爸在家的時候,你就聽話、比較乖,是不是?”
女兒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的。”這又讓妻子哭笑不得。
一天半夜,女兒高燒不退,妻子帶她去醫院時,她難過地問:“為什么別的小朋友生病了,爸爸都在身邊陪著,而我的爸爸沒來呢?”
8個月、6個月、4個月……等待的日子總是漫長。前一陣子,女兒又說想爸爸了,問爸爸還有多久才回來。妻子說:“下個月就回來了,再堅持堅持。”女兒一邊哭,一邊說:“媽媽,我快堅持不住了,堅持好難。”
思念如馬,自別離,未停蹄。那天,妻子和我視頻通話,看著那端滿臉淚花的女兒,我哄了好久,她才止住哭泣。
后來,女兒湊近手機,悄悄對我說:“爸爸,你回來了,可以陪我走路嗎?可以送我去幼兒園嗎?可以帶我去游樂場嗎?……”
這么簡單的愿望,我不僅要答應,還要牢牢地記在心里,回去一一為女兒實現。
女兒,等著爸爸,等任務結束回國,爸爸一定好好陪陪你!
(作者單位:陸軍某部)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