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從2017年開始使用微信,至今他在朋友圈只發布了兩條動態。
一條發布于2019年10月17日,我兒子出生那天。用他的話說就是,王家添丁,這是家族興旺的象征,自然是大事,一定要記錄一下。三張兒子熟睡的照片和一個開心笑臉的“微信表情”,就是父親在微信朋友圈里的喜悅表達。
另一條發布于2022年3月2日,我的三等功喜報被縣、鎮、村三級聯合送到家那天。
2021年,我工作成績突出,年底榮立了三等功。當我把喜訊告訴父親時,他喜不勝收,很長一段時間里,逢人便炫耀一番,并心心念念盼著送喜報的隊伍到來。
電話里,父親總會有意無意地問我:“你的立功喜報寄了沒有?路上會不會丟啊?”
我一遍又一遍地向父親解釋部隊的工作流程和地方部門相關制度,甚至覺得他有些杞人憂天。
當縣里送喜報的確切時間定下后,我第一時間告訴了父親,他比過年還要高興,提前幾天就張羅著和母親打掃室內外衛生。
那幾日,父母屋里屋外地忙,擦桌子、拖地、收拾雜物,一樣也不落下。一切妥當后,父親又逐一認真檢查:“桌子還得擦,地面不夠亮,門口雜物還得清走一部分……”面對父親的“過分要求”,母親不免小聲嘀咕:“有必要這么較真嘛。”
父親卻說:“喜報送到咱家,這是多光榮的事!必須重視!”母親沒辦法,只好全力配合。
為了能記錄當時的場景,父親前一天帶著香煙到左鄰右舍家中,請他們當天來幫忙拍照。
看著父親那天發的朋友圈配圖,我暗自發笑。照片里,父親穿著新買的衣服,披著綬帶,一臉驕傲地捧著裝裱過的立功喜報目視前方。
母親說,那天送走送喜報的領導后,父親立即讓左鄰右舍把拍的照片發給他,竟陸續收到了30多張。
父親戴上老花鏡,對著那些照片挑來選去,最終選擇了自己最滿意的照片發了朋友圈。
很快,父親的朋友圈收到多條點贊、評論。晚上,父親在燈光下,逐字逐句編輯文字回復。
母親問父親:“回復個評論,比寫篇文章還難嗎?”他卻一臉嚴肅,“這是大事,要慎重,不是誰都有這樣的榮譽呢!”
前段時間休假回家,我和父親開玩笑:“爸,你的朋友圈再不更新,就要長草了!”
父親聽完,嘿嘿一笑:“哪有那么多重要的事要發啊。”
“吃、喝、玩、樂也能發,怎么說沒得發呢?”
父親撇撇嘴,不屑一顧:“發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有啥看頭啊?那兩條動態不只有看頭,還有紀念意義。我和你媽都老了,能看到你有進步,我倆比什么都高興!”
我不覺多看了父親幾眼,發現他好像真的老了很多。記得電視劇《人世間》里說:“孝分兩種,養口體和養心智,在父母身邊照顧衣食住行,是養口體;遠走高飛,有所成就,讓父母以此為榮,是養心智。”
我想,這么多年自己堅持不懈在軍營逐夢,應該就是對父親最好的安慰吧。
(作者單位:陸軍某部)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