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萬發,四川省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中醫師、教授,成都市名中醫。從事中醫臨床、教學、科研工作近50年,現擷取其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清熱除濕化瘀湯一則,以饗讀者。
組成:蒼術10~20克,鹽黃柏10~20克,薏苡仁20~30克,川牛膝10~15克,土茯苓20~30克,萆薢10~15克,生大黃3~5克,羌活10~15克,獨活10~15克,威靈仙10~20克,木防己10~15克,山慈菇10克,制乳香5克,制沒藥5克,生甘草5~10克。
功效:清熱除濕,祛風通絡,化瘀止痛。
主治: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之下肢膝踝關節、跗跖關節、跖趾關節、趾骨間關節等紅腫熱痛。下肢痿軟沉重,口干口苦,舌紅苔黃厚膩。脈弦滑數。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溫服。
方解:本方是在四妙丸的基礎上加味而成的。其中,四妙丸出自清代張秉成《成方便讀》。方中鹽黃柏味苦、性寒,歸腎經、膀胱經,善清下焦濕熱,具有清熱燥濕、滋陰降火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濕熱痹、痿躄、蹩躄之足膝腫痛、酸軟無力;蒼術味苦、辛,性溫,歸脾、胃二經,具有燥濕健脾、祛風勝濕的功效,其辛香燥烈,走而不守,能解肌表而發汗,健脾胃以燥濕邪;薏苡仁味甘淡而性涼,歸脾、肺、胃經,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舒筋除痹、利水消腫的功效;川牛膝味辛、性溫,歸心、肝經,具有活血止痛、通經活絡、引血下行的功效。四藥妙配,常用來治療濕熱痹阻引起的關節紅腫熱痛、下肢酸軟脹痛等,共為君藥。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肝、胃經,具有利濕排酸、通利關節的功效;萆薢利濕祛濁、通絡止痛;生大黃清熱解毒、通里攻下泄濁,以除濕濁尿酸,使酸毒從便而去;威靈仙通行十二經絡,祛風濕、通經絡、利關節,泄肌肉關節的尿酸濕濁于體外;防己祛風除濁、利水消腫;羌活、獨活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達肌表膜腠,使尿酸從肌表隨汗而出。七藥合用,一使濕濁尿酸從大便而出,二使濕濁尿酸從小便而走,三使濕濁尿酸從肌表膜腠隨汗而出,共為臣藥。制乳香、制沒藥活血化瘀止痛,山慈菇清熱解毒、化痰散結,共為佐藥。生甘草味甘、性溫,調和諸藥之涼,解諸藥之偏,和諸藥之性,故為使藥。此方已用二十余年,屢用屢效。
(溫馨提示:以上方劑應在醫師指導下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