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人大建設“一艙二碼六運用”數字化平臺
在浙江杭州的人大代表聯絡總站里,一塊巨大的數字屏上,模擬顯示著類似“駕駛艙”的畫面。
在“駕駛艙”里,有各種子欄目,如杭州市各級代表數量、線上和線下民意的來源和件數、任務執行情況、開展主題活動次數、國家機關進站次數、參與立法監督活動次數等,可以直觀地看到杭州市各區縣、鄉鎮街道的代表聯絡站點的履職實況、活動記錄、統計數據等,通過視頻連線,也可以與這些代表聯絡站點實時通話,線上互動。
強化頂層設計
“兩年多來,全省進人大代表聯絡站(點)參與各項活動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約有27萬人次?!比涨?,談及浙江人大數字化改革時,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工作人員對本刊記者說。
這一實時數據的得來,得益于浙江省各級人大數字化建設。目前,浙江省全省人大系統建立起了一體化的數字履職系統。在基層的各人大代表聯絡站點,每開展一次活動,就對應創建一個二維碼,參與活動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人大代表掃碼履職登記后,由系統錄入上傳,履職地點和履職情況清晰可追溯,也成為后臺綜合分析、整體評估的一項基礎數據。
記者了解到,2022年6月,浙江省委第15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高地,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推動代表聯絡站迭代升級,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
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開始著手構建了數字化改革“1512”體系架構,第一個“1”為“平臺+大腦”;“5”指人大整體智治、立法工作(人大立法應用)、監督工作(人大監督應用“1+N”)、代表工作(人大代表履職應用)和法治保障(為全省的重大改革提供法治保障);第二個“1”是打造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2”是指理論和制度兩個體系。
基于這個總體理念,浙江省人大系統開發建設了以“一艙二碼六運用”為主要內容的代表聯絡站數字化平臺——“一艙”,即基層單元應用“駕駛艙”;“二碼”,即代表二維碼和聯絡站二維碼;“六運用”,即打造參與立法監督、主題活動、日常管理、民生實事、民意處理、議政督事六個子運用場景。
同時,打通“一府兩院”的數據接口,實現多部門平臺的民情數據跨區域、跨部門綜合匯總和交互流轉,改變以往人大收集民情渠道相對單一的情況。多跨協同、量化閉環、系統集成推動人大密切聯系群眾工作理念更新、技術革新、手段創新。
末梢向基層延伸
目前,浙江省各地市已經建起了反映代表履職的“駕駛艙”,相關區縣、鄉鎮街道也建設起自己的二級“駕駛艙”或系統端口,并在全省聯網,形成了一個整體系統。
如果說“駕駛艙”是一個“大腦”,“二碼”就是延伸在人民群眾當中的“神經末梢”。
記者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新市鎮看到,家家戶戶門前都貼有“代表碼”,二維碼兩側寫著:您有事,掃碼找代表。
“對于群眾而言,有‘代表碼’就等于代表在身邊,可隨時反映問題。代表、群眾、人大、部門‘碼上見’,可以提升履職效能。”湖州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副主任姚健說。
新市鎮人大主席張水紅介紹,新市鎮群眾只需掃一掃家門口的“聯絡碼”,就能看到聯絡站的駐站代表、站內動態、工作制度,點開每位代表的頭像就可以輕松反映問題、查詢結果、溝通評價。
“這個聯絡站二維碼方便又好用,以前我家門口河里的漂浮物很多,早上通過二維碼向鎮人大代表宋哲云反映了這一問題,當天上午,她就給了我答復?!彼问写宕迕穹拷ㄤh為“入戶碼”豎起大拇指。
“不管是‘碼入戶’還是‘碼上見’,這個‘碼’一定要靈?!睆埶t站在一戶人家門口,看著“代表碼”對記者深有感觸地說,“如果這個‘碼’掃進去,還要再層層點擊、拐幾個彎才能反映訴求,群眾多半就會擱置不用?!?/p>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 ,不久前,浙江省一名出海的漁民就通過掃描漁船上的“代表碼”,反映漁船缺少冷凍設施設備,導致漁獲物保鮮效果不好,需要提質改造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夏永祥收到反映后,立即聯合其他代表進行實地調研,提出意見建議。很快,有關部門對此作出答復,并出臺相關政策。
目前,浙江全省8.7萬多名五級人大代表全部“進站亮碼”,不僅實現了群眾找代表零距離“碼上見”、老百姓煩心事“馬上辦”,也實現了人民群眾、人大代表與國家機關多方良性互動。同時,“代表碼”和“活動碼”相配合,實現代表聯絡站“24小時不打烊”。
履職效率“跑”起來
數字賦能帶來的另外一個效果是效率的提高。在浙江人大數字化建設中,推動場景用起來、跑起來,提升覆蓋面、使用率和活躍度是一個顯著特點。
2023年,浙江省寧波市開展了首個民生實事項目集中征集月活動,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是通過“二碼”征集。在幾天內迅速征集到1.4萬余條線索,推動形成18個候選項目。
2024年,寧波市又征集到民生實事項目線索6.3萬余條,現已梳理轉化為重點線索,下一步將開展專題調研,形成建議項目。
浙江省人大常委會于2022年出臺的《以數字化改革推動人大代表聯絡站迭代升級 培育打造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指導意見》提出,數智保障聯絡站運行,加快人大數字化改革步伐,突出多跨協同、量化閉環、系統集成的特點,建設基層單元應用場景,賦能密切聯系群眾工作;構建全天候聯系群眾和多跨協同的群眾意見處理網上流程;賦能人大代表依法履職,拓展人大代表學習培訓、提出建議、開展監督、為民辦事的空間陣地;賦能人大代表履職登記和評價,形成履職數據、排名和報告,強化人大代表履職正向激勵;賦能代表聯絡站日常管理,留痕匯總活動數據,形成代表聯絡站自身活躍指數。
深化運用智能分析
有浙江人大工作者認為,當前的人大數字化建設,應在實現信息化基礎上,深刻理解數字化變革,以數字化改革推動人大工作創新發展、迭代升級,不斷提高塑造變革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由紙質變屏幕,僅僅意味著實現了信息化。實現數字化改革和人大履職行權全面融合數字化,應從底層邏輯上改變建構運行方式,運用模塊化思維和數據分析,解決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中的深層次共性問題。
例如浙江省一些城市,通過數字人大系統抓取民情信息、合成民意民智等方面做出的積極探索,通過系統自動生成的民意報告,可供黨委政府決策參考。
對此,浙江省人大常委會2024年9月通過的關于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人大基層實踐的決定也有部署——
該決定要求:系統集成各級人大數字化建設成果,迭代升級人大數字化應用場景,為基層民主實踐提供多樣化互動平臺。加快推進技術、業務和數據跨系統融合,完善資源共享交換,加強協作,聚焦堵點打通民意表達到民主決策的“最后一公里”。建好用好人大數據平臺,貫通地方立法、法治政府監督、財經數智監督、代表全生命周期、民情民意、基層單元等應用場景,加強智能分析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