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12日,越玩越野讀者日暨《天地遼闊》觀影會的活動,在北京一家影院圓滿舉辦。導演楊柳松親臨現場,在電影結束后與讀者們進行了互動,現場為大家就電影相關問題進行了一些互動答疑。本期刊載有互動問答的相關文章。
活動當天,熱情似火的讀者朋友們早早地就到達現場排隊等候,場面火爆,出乎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畢竟這么多年了,楊柳松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有些讀者為見楊大俠,甚至直接從外地趕來。
天地遼闊,熱愛山海人的會重逢。算起來,距離越玩越野上一次的讀者日活動,也有五六年之久了,借楊大俠的電影上映之際,重啟越玩越野讀者日,也是一種重逢。愿每個人都找到屬于自己的《天地遼闊》。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這就是生活,每個人都困在其中。
這就是《天地遼闊》,我們自己選擇看見了什么,聽見了什么。
在越玩越野讀者日活動看完電影《天地遼闊》,很受觸動,思緒萬千。
整體來說,我認為是導演把自己對世界的感悟,都放進了電影里,希望呈現一首寫給戶外人和向往天地的普通人的情詩。所以:很多重點,難以取舍。見仁見智。
如果你對那種非主流定義下的探險感興趣,電影是個無盡的寶藏。
如果只是過路客,這個世界不多這一部電影。





劇情把風景、戶外、哲學、人生一股腦都揉進去,畢竟一個戶外越野圈大神級的隱士,決定并且拍了一部電影放在商業市場上,不能砸錢只為了理想。所以,這部電影對于一些觀眾,劇情簡單了無。對于入戲其中的,半天饒不出來,不知所蹤。
昨天導演楊柳松親臨現場做了互動問答,但現場很多問題在討論看懂還是沒看懂,我覺得這是最不重要的。
電影和音樂一樣,本來就不是邏輯式的審美,更不需要以看不看的懂去理解,又不是上學考試100分和80分,也不是說你和導演原本意圖重合了就有多厲害。
而是每個人看完有自己的理解,哪怕單純覺得風景真美,感嘆于世界上還有這些絕美的地方沒去過,是不是人生還可以再嘗試一下,那就已經很好了。
以下是我個人對電影簡單理解的幾條歸納,純個人主觀的見解,歡迎大家的互動交流。
三位男性是圍繞最基本的人生課題和社會規則,情、權、財。
詩人是個情癡,從他開場抓到一只蛾子以為就是女主要找的蝴蝶,就點明了他人生課題是情,為情所困、飛蛾撲火。
俠客的課題是權,在生活里有權,在戶外還是有權,戶外經驗最足,能領路,心心念念是找彩虹瀑布是為了找大師,包括一直提到這就是一場通關游戲,他其實一直在掌握方向的主動權。
員外的課題是財,億萬家財,但是不能治的絕癥面前,財似乎也無用了。想舍財。
①劇中路人兩次提到,上山的只有3個人;②小艾身上的過敏,對應了蝴蝶方斑是得病;③小艾吃毒蘑菇后的舞蹈,是三位男性看著她,動作像是被關在無形的玻璃瓶里拍瓶子放她出去,這正好對應了他們抓到蝴蝶關在玻璃瓶里;④小艾無數和蝴蝶相關的元素、動作。



佛說只渡有緣人,佛說不可說。小艾也從始至終不說話,三個人跟隨她上了“找蝴蝶的船”,最后渡三個人到對岸解開各自的心結,其實沒有小艾這條“船。
片中出現了很多哲學思考(記不太清原臺詞了),還是想給大家積極心理暗示,人生再難都會過去。例如:
①一直繞著山轉圈,開始是幾天,后來是一天,后來是幾小時;
②想要到達對岸,必須越過眼前這座山峰,這已經是最好翻的一座了;
③ 總是跌在坑里, 沒想到越跌越深。
小艾會說話,但從頭到尾不說話,
我反而覺得她是一種太過執念,覺得尋找蝴蝶信念堅定,已經不用跟別人再講了。
金剛經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小艾反而表現出來是劇中最“我執”的角色,帶著找蝴蝶的執念、不說話的執念、不自證的執念等等,渡人之前應該先自渡。
女性生來就一定要結婚生子,給人做嫁衣嗎?
電影整個的核心是以小艾要去找蝴蝶, 三位男性其實是作為陪伴者的。
看似柔弱的女生其實貢獻了很多力量和方法,甚至也是撐到最后找到路的人。
也許放在現實社會里,男性甚至有部分女性會苛責小艾,搞這么累干嘛? 舒舒服服在家里談個戀愛不好嗎?非得找蝴蝶有什么用?
可人活著不是只有安穩這唯一的答案啊, 大千世界何其精彩, 女性也可以盡情享受體驗, 女性也可以有自己的拼搏和成功。甚至蝴蝶也是錦上添花, 她自己才是自己世界的中心。
最后多說幾句,我玩過2年攀巖,近幾年也玩過幾次飛拉達,戶外經驗也就這么點。但是看到電影里徒手攀的情節,會很驚喜:哇,這個我經歷過(看起來應該還在麗江飛拉達場地取景了)。
想來不少戶外愛好者、資深越野玩家在電影中看到一些與自己經歷類似的情節時,會更加肯定這部作品呈現了普通人沒經歷過他們卻經歷過的情節,找到一種自我投射的自豪感吧。
最后最后,電影就是個夢,就像人生。
但現在,做夢了的人少了。所以,電影也淡了。
謝謝還有一個《天地遼闊》,帶我們入夢山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