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精騖八極心游萬仞

2025-02-13 00:00:00郜潤科
黃河 2025年1期
關鍵詞:創作

在文學的星空中,雜文是一顆特異的星辰,它不追求詩歌的浪漫,也不模仿小說的細膩,它以“立論”的魅力,“政論”的筆力,直面世道,直擊人心。雜文,如同一個智者的獨白,質樸而不做作,真誠而不虛偽,它是作者心靈深處最真摯的聲音,是生活萬象中提純的思想結晶。

在眾多雜文作品中,李建永的雜文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深刻的內涵,吸引了眾多雜文愛好者的目光。他的雜文不僅具有鮮明的個性,同時蘊含著豐贍的知識性和思辨的哲理性,成為當代文壇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

李建永,胡人耶。這是我對建永的稱呼。李建永是我們山西朔州人,朔州歷史上原本是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后來逐漸與北方華夏民族相融合。至今此地的民風民俗,還保留著游牧民族的一些顯著特點。譬如,性格磊落豪爽,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等等。我和建永喝酒,他經常是大碗灌嗓,一口悶進。建永為人處世非常爽快,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沒啥彎彎繞的。所以,我經常調侃說:你,胡人一個!我與建永認識,從他大學畢業分配到陽泉開始至今,對他的生活和創作軌跡,我基本還是頗為了解的。故我時時為他艱難的“北漂”生活而揪心,也為他創作上的每一個進步而欣喜。從1988年9月12日在《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的頭條位置發表雜文《撒嬌的流派》后,他的創作一發而不可收。李建永這棵“小樹苗”,在“大地”這塊沃土滋養下,在人民日報文藝部李輝、常莉等名編的精心呵護下,已經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在這里,作為建永的一位老友,一個“鐵粉”,就其的雜文創作理念及其作品,“嘈嘈切切錯雜彈”一番,權算作對建永雜文創作成就的一個小小禮贊吧。

李建永的雜文之所以深受讀者的喜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幾乎每一篇文章都蘊含著豐富的知識。無論是歷史典故、文學理論,還是科學原理、哲學思考,在他的雜文中所在多有。我知道建永有兩大愛好,一是喝酒,豪飲,海量;二是讀書,雜書,群書,尤其是古代典籍。他盡管出身農家,但從小喜歡讀書,上大學后有了更好條件,幾乎是“三點一線”(宿舍—教室—圖書館),用“嗜書如命”來形容也不為過。建永的牛津大學博士女兒在《論斤賣的書》一文中這樣寫道:“我親愛的老爸,在長達兩年之久失業的日子里,在我的娘親一個人獨立支撐家計的情形下,一直堅持出手闊綽豪奢地購書。”可見其對書之酷愛,也由此可知其淵博知識的由來。

比如提到“做官”,我們來看李建永發表在《人民日報》“作品”版的雜文《官箴十條》。這篇文章從古籍中擷取了十個句子,詳細闡釋從古到今我們老百姓需要什么樣的官。第一條“欲影正者端其表”,要求好官必須是賢良方正之表率。作者先談到《論語》中記述孔子強調“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又用《鹽鐵論·疾貪》加以論述。第五條“用賢無敵是長城”,提到《尚書·武成》《韓非子·顯學》《墨子·尚賢上》《貞觀政要·崇儒學》《漢書·武帝紀》等古代典籍,短短一百多字,用了這么多的古典“金句”作為論據。最后,作者寫道:“為官一任,究竟是‘造福一方’,還是‘造孽一方’?諺云,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時。”文章發表之后,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又比如“福報”,我們看看李建永在《母親詞典》這部解析諺語的民俗研究隨筆集中,有一個《惜福積福》的詞條,短短200多字,從《說文》到《禮記·祭統》,從《尚書·洪范》再到《詩經·小雅·瞻彼洛矣》等典籍中對“福”的闡釋,從東漢大儒鄭玄到唐代經學家孔穎達對“福”的注解,最后又用你我常說的諺語,對“福”作了深刻而淺顯的闡釋:“福是積的,禍是作的。”言簡意賅,精妙絕倫。

如上所言,較之他人的雜文創作,李建永的作品知識量很大,新穎度很高。細品他的《李白之死因新論》《孔子為什么只講“以身為本”?》等名篇,不僅僅是知識面廣博,而且不拘雅俗,取例得當,用語恰當,論說精當。他博覽群書,雜學旁收,就像擁有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寶庫,融趣味性與嚴肅性、知識性與批判性于一爐,為其雜文創作平添了邏輯力量與藝術魅力。

當然,李建永的知識量,不僅僅局限于文學這一方面,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雜家”。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經史子集、野史筆記、歌謠諺語、山川風物、草木蟲魚等亦多有涉獵。故其雜文之用典每每新翻楊柳,別出新裁,給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

朋友見面多喜歡喝茶聊天。不過,我讀了建永《將飲茶》這篇小品文后,對喝茶有了全新的看法。文章通過唐代“茶圣”陸羽《茶經》所講的“茶者,南方之佳木也”,以及明代“藥王”李時珍《本草綱目·果部·茗》等開篇;隨后又以清代乾隆皇帝《觀采茶作歌》強化“佳茗”之說;繼而再以《本草綱目》中的一些茶的佳妙細則與宋代大文豪蘇軾《茶說》等等,鋪敘了飲茶的諸多好處,也就是大多數愛茶的朋友所知所講的理由,諸如醒腦提神,延年益壽之類。但是,作者筆鋒一轉,俗語說“茶有百害,惟利于目”。可見,茶除了對眼睛有好處外,別的好處就寡淡了。果真如此嗎?建永是這樣解析的:“說茶有百害,可能有些過頭,但萬事萬物,有利必有弊,茶亦如是。”接著,他通過“藥王”和歷代大醫家如李時珍、李鵬飛、母炅等人的文章以及民間諺語,給讀者大量展示古人是如何講茶的“害處”的。李時珍講:“若虛寒血弱之人,飲之既久,則脾胃惡寒……成痰飲,成脾脹,成痿痹,成黃瘦,成嘔逆,成洞泄……”茶者,初春之佳茗,陰氣中蘊含著陽氣。年輕人陽氣壯,火氣旺,盡可多飲,精神倍兒爽!但是上了歲數的人(特別是病人和身體孱弱之人),本來陽氣就不足,飲茶之后,陰氣升,陽氣降,則可知綠茶不能多飲矣。然而,作者并沒有到此為止,而是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茶對人有這么多的危害,可是古來除了李鵬飛、李時珍等為數不多的醫藥大家之外,為什么很少有人將這個問題指出來呢?”答案是“茶稅”,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亦寫到“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可見販茶獲利是具有普遍性的。建永在文末講到,“佳茗似佳人,佳人有貓膩。嗜茶者不可不審也”。根據你的身體狀況,你能喝茶嗎?反正我是不能。建永的這種跨學科的知識運用,不僅拓寬了雜文小品的內涵,也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收獲更多有益人們身心健康的實用知識,并促使之對日常生活中的“人云亦云”“習焉不察”的“知識性”加以反思。

李建永雜文的知識性,并不簡單地將資料、典故、金句堆砌在文章中,而是通過深入淺出、水乳交融的方式,將寫作材料與生活、情感、思想相糅合,使其雜文既具有深度、廣度與厚度,又不失知識性、趣味性與可讀性。這種創作方式與行文風格,不僅展現了作者的淵博學識和文體意識,同時也體現了他對雜文體式的深層次探索。

李建永在雜文集《園有棘》自序《文章論》中寫道:“假如一個時代的文章與文風,長時間而且大面積地游離于大環境大時代,不關心民間疾苦,不開辟有益于世道人心之大境界,只抒發個人小情小調,過分地強調小自我與藝術感,其文章便會淪為供人欣賞把玩的藝術品與小擺件,而文章與文人的作用和地位也就愈來愈無足輕重了。”因此,建永的雜文并不是只停留在知識性上,其取材、立意和表現手法,更多地體現在對時代和社會的關注上。

針對目前社會上一些人的消極頹廢思想,建永寫下《談理想》一文:“在我看來,有理想可談的人生,是健康快樂的人生,也是積極向上的人生。”針對前些年官場出現的一大波兒“裸官”現象,他剖析了我國古代最早的“裸官”申公巫臣(《裸官巫臣》),告誡世人:“貪官倒了贓物猶存,裸官跑了遺患無窮!”針對公共食堂中普遍存在的浪費飯菜現象,他寫下《“節”字的顏色》:“勤儉節約與奢靡浪費,這個看似細小的生活問題,實質上是個大是大非的問題。毛主席講過,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節約不僅是一個觀念問題,也是一個思想問題,更是一個品格問題”。他這種眼睛向下,關注現實,關注時代熱點問題的創作精神,使其雜文具有了強烈的時代性、批判性和現實意義。

建永的雜文不僅是一種文學表現,更是一種思想表達,是一種對時代和社會的深度思考之后的藝術呈現。他發表在《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的《文化在哪里》,提出文化“在生活中,細節里;在歷史中,典籍里;在傳承中,發展里”。作者在回答了自己提出的問題之后,重點又提出“未來文化思想的創新和發展,必須把根深深扎進傳統文化營養豐厚的土壤中,只有根深才能葉茂,沒有博大何來精深”“文化的本體和本質在于‘文’,它的作用和意義卻在于‘化’。所謂文雅與文明,就是文化‘化’的結果。一個人的文雅與文明程度的提升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卻是全民素質和覺悟的整體提高。這便是文化的功能和使命所在”。他還在《談理想》中講到:“理想不是為談而談———理想從來是不尚空談的,理想是為了實現的。”

李建永雜文的思想探幽,不僅體現在他對生活的深度思考上,更體現在他對歷史文化、社會現象等多方面的探賾索隱、深度開掘上。他非常善于從歷史典籍中,挖掘出那些并不顯眼的“冷知識”片段,通過獨特的視角和獨到的剖析,呈現出歷史的豐富性、復雜性、深刻性與多樣性。《沒用的東西》這篇雜文,讓讀者如我者大開眼界。建永從《清實錄》《清史稿》《清史列傳》以及《和糰犯罪全檔案》等史籍中,收集到和糰所貪污錢物的登記賬單,文章幾乎通篇羅列了僅是“金銀珠寶字畫器玩”詳細清單,然后,作者申論道:“之所以不厭其煩羅列這些令人心動的東西,一是想讓讀者開開眼界,二是想探尋這些東西的價值。實際上,盡是些沒用的東西。要說它唯一用處,那就是作為和糰被賜死的關鍵罪證!”追昔撫今,借古況今,我們不禁想到當今的某些貪官,“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進去了”,與和糰何其相似爾!

李建永在《文章論》講到,“《詩》最本質的屬性是‘詩言志’,其思想價值乃‘思無邪’,其社會意義和文化作用則是‘興觀群怨’,即批判精神和諷喻之旨”“雜文是批判的武器,沒有批判就沒有雜文”。作為“詩的政論,政論的詩”之雜文,必須兼具詩性與批判性,好雜文是林中的響箭,是批判的武器。建永的不少雜文如《羨慕嫉妒恨》《車上車下》《英雄難脫美人手》等,用犀利的筆觸剖析社會現象,揭示種種弊害與問題,使讀者在反思中感受到深深的震撼。譬如他的雜文《羨慕嫉妒恨》,最早發表于2007年4月3日天津《今晚報·副刊》,而后又發表于2011年5月15日香港《大公報·大公園》,正是在《大公報》發表之后,中國新聞網當即轉載,各大網站又紛紛轉發,一夜之間,“羨慕嫉妒恨”成為一個火遍中華大地的“勁爆詞條”,同時也成為一句經久不衰的“社會流行語”。建永在《羨慕嫉妒恨》一文中講道:“羨慕嫉妒恨,蘊含著多么豐富的內容啊!恨源于嫉妒,嫉妒源于羨慕———換言之,恨源于愛,嫉妒源于不如人。對于一個人來說,被人嫉妒即等于領受了嫉妒者真誠的恭維,是一種精神上的快感;而嫉妒別人,則會或多或少地透露出自己的自卑、懊惱、羞愧和不甘,對自信心無疑是一個打擊。”這種正反兩方面的辯證分析,讓讀者對人性的弱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羨慕嫉妒恨有了更深透更全面的理解。細細品讀如上幾篇作品,我們可以感受到文章之批判思維的邏輯力量,可是認真追尋,未必都能尋得見一條很明晰的邏輯線索,其奧秘正在于這些雜文直覺敏銳,邏輯錯綜,既有虛設、浸染、替代、賦色的樸素邏輯,也有歸納、演繹、推理的形式邏輯,還有講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與質量互變的辯證邏輯。我們知道,多種邏輯相互交織,是一種富于特色的高級思維方式,這就是典型的雜文思維方式。閱讀建永的雜文,我們能夠深深品味到那種鋒芒閃爍,機鋒四出,不僅犀利、強勁,并且具有耐人尋味的審美魅力與藝術張力。

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我們或許會迷失方向,或許會失去自我。而建永的一些“正能量”雜文,或許會提點我們如何去觀察世界,理解生活,在繁雜的世界中找到自我。譬如《文藝報》刊登建永的雜文《談雅量》中講道:“雅量作為一種人格品評,雅是量的前提,量是雅的承載,‘雅量彬彬,然后君子’。……如果說雅量是一種正能量,那么庸俗的私欲則絕對是一種負能量。……政治家與政客的人格分野,就在于前者雅,后者俗;前者正,后者欲;前者奉公,后者徇私。”他在《談學問》中亦講道:“學問可以使人淵博,相互促進,相互砥礪,問學相長,日新月異。”他在《談理想》中也說:“沒有理想,就會迷失前行的方向;沒有理想,就會缺乏恒久的動力;沒有理想,就會喪失做人的底線;理想是生活的燈塔,理想是生命的光芒。……美好的理想,不僅是為美好的目標而設,更是用來通過不懈的奮斗而實現。”類似這樣的“正能量”雜文,作者將他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品味和思考,通過其獨特的富于魅力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獨到見解傳達給讀者,從而引起讀者的深層次的思索。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內涵,使建永的雜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影響力。

李建永既是深刻洞察世間萬象的思想者,也是敢于直面人生的冷峻的批評家。似乎在他的身上承載著歷史與現實賦予的重壓與苦難,心中感應著人世間蕓蕓眾生的喜怒與哀樂,細膩而復雜的情感于其雜文中無處不在。他的雜文《一驢一馬的教訓》,從柳宗元的《黔之驢》到韓愈的《馬說》說起,再由歐陽修的《賣油翁》以及韓非子的《濫竽充數》加以生發,最后得出一個“留給后人最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則是:“有本事的不要狂,沒本事的不要裝。老老實實以真面目示人,既不拿腔作調虛張聲勢打腫臉充胖子,更無須搖頭晃腦裝腔作勢借以嚇人。如是而已。”他的雜文《吹與貪———讀〈羆說〉與〈蹺譓傳〉有感》,通過深入剖析柳宗元的《羆說》與《蹺譓傳》兩篇富有深刻思想內涵和哲學意義的寓言,告誡世人:“‘嗜取’而‘不知戒’,乃人欲之萬丈深淵。套用一句柳公的名言,愚莫大于三樁事———‘不知戒’‘不知止’‘不能移’。”從《一驢一馬的教訓》到《吹與貪———讀〈羆說〉與〈蹺譓傳〉有感》,從《武二郎開店》到《官滿如花謝》,從《耳朵吃什么》到《剩者為王》等雜文名篇,我們看到作者不僅是一位思想者與批評家,更是一位悲憫眾生的“佛家”。他在雜文《剩者為王》中開門見山講道:“人在單位中,渾如競技場。有道是,優勝劣汰,剩者為王。如果你不能保證勝出,至少要保障剩下。剩下才有機會,剩者皆有可能。”在論述了“確保剩下”“爭取連剩”“永葆優剩”之后,得出結論:“如上所述,確保剩下,爭取連剩,永葆優剩———子曰‘一貫三為王’,則剩者為王矣!”作者在憤懣于社會性“叢林法則”冷漠殘酷的同時,對弱者充滿了溫熙的同情與悲憫。

李建永的雜文大量描摹社會眾生相并剖析人性弱點,無論是嬉笑怒罵的諷刺,還是冷峻深刻的幽默,都蘊含著深沉的情感與愛心,無論是生活的酸甜苦辣,還是人生的喜怒哀樂,均以“直指人心”的方式觸動讀者的心靈,其真實的力量,其深沉的感情,激發并引導我們去思考,去探索,去質疑,去尋求,使我們在閱讀中產生共鳴,在思考中尋覓答案,讓我們不由地搖搖頭,然后又點頭微笑。

著名雜文家焦加先生在《用學問做文章———讀李建永〈我從《大地》走來〉》(發表于2013年3月12日《人民日報》)一文中,將李建永的雜文創作概括為“用學問做文章,可以發揮作家和學者兩方面的優勢。用學問做文章頗不易,需要下兩方面的功夫:首先要有學問,為此就得多讀書;其次還得善作文,為此就得勤寫作。”著名評論家王必勝先生在《錦口繡心意縱橫———讀〈園有棘———李建永雜文自選集〉》(發表于2022年7月19日《文匯報》)中亦講道:“雜文是‘立論’的文體,但思想性與文學性并重,在砭褒之間有法度,是雜文的難寫之處。有論者稱李建永是‘用學問做文章’。僅從一些文題和引文可以看出,他讀書多,涉獵廣,筆意縱橫,文氣豐茂。集中的不少篇什,引征駁雜。經史子集,野史筆記,中外典籍,俗諺俚語,多有涉獵。從一些習見物事,一個典故史籍中,舉一反三,由小見大,為提振當下思想文化做正能量的文章。”焦加先生的“用學問做文章”論和王必勝先生的“在砭褒之間有法度,是雜文的難寫之處”和“為提振當下思想文化做正能量的文章”的評論,對李建永雜文創作的評價,至為精當。

我想說的是,當下雜文的創作亟須創新。創新是雜文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關鍵,也是它能夠與時俱進的重要保障。雜文,雜文,既要雜,也要文,更要新。李建永十分強調創作的獨特性與自由度,他喜歡天馬行空,獨往獨來,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因而李建永在雜文的創新方面多有嘗試。首先是體裁方面的創新。我注意到,在魯迅先生所開創的《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為了忘卻的記念》《記念劉和珍君》等論文式的“組式雜文”(分開看各自獨立,合起來就像一副長軸、一組套曲)之后,現當代文壇很少再見到這種篇幅較長的論文式的“組式雜文”。而李建永近年來寫出了一系列的“組式雜文”,有很多的心得與創新。諸如《王倫是誰?》《“說不清”與“差不多”》《拿得起,放得下》《作家的“三把刷子”》等,這幾篇文章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每篇幾乎都是五六千字甚至上萬字,和我們心目中雜文應該是短小精悍的“千字文”的印象大相徑庭。然而,當我們認真閱讀這幾篇論文式的“組式雜文”,就知道它的難度所在,若無深厚的文學功底、生活積淀與批判性思維,是很難寫出來的。其次是題材方面的求新。李建永的雜文既寫當下的社會生活,如《放下,立地!———關于手機的對話》《仇好》《錢在走》《4.5千克老太》等;也會“發思古之幽情”,如《愛麋說》《曹劌論》《三個孟嘗君》《李白之死因新論》等;更多的則是作一些批判性、哲學性的深層思考,如《談理想》《說江湖》《談表現》《說反省》等等,他的雜文取材甚廣,又頗富新意。再是語言方面的出新,李建永在語言表達方式上,注重靈活多樣,敢于打破常規,追求獨特新穎的行文風格。一語天然萬古新,李建永的雜文語言可以說是“大雜燴”,有文言,有白話,有西哲格言,更多的則是民間諺語,把這些“雜拌兒”和諧薈萃,交相融會,別具特色,別有風味。在諺語的運用方面,李建永的雜文可謂特色鮮明,風格迥異。這從他的文章題目即可看出,諸如《讀名著,學諺語》《蝎螫·不當·籝蒕》《敩學半》《俗話說得好》等等。可以說,李建永在大量諺語的使用上,駕輕就熟,如囊取物,這是他的獨門功夫,獨特功力,在其他人的文章中是很少能看到的。還有一點,就是理論方面的上新。李建永在雜文創作伊始,就一直注重雜文理論的思考與研究。早在三十多年前,建永就在《求是》和《人民日報》發表雜文理論文章(其中《拳打窩牛之地》刊于1990年第12期《求是》雜志,《雜文的“興觀群怨”》刊于1992年11月11日《人民日報》)。此后,他的雜文理論文章一直伴隨其雜文創作,“雙管齊下”,多年不輟。諸如《雷霆走精銳》《古典文學名著中的雜文筆法》《〈100年100人:20世紀雜文讀本〉序言》《什么是雜文》《有意思與有意義》《文章論》等等。毛主席講過:“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從創作實踐中不斷地總結新理論,在理論探索中持續地進行創作新嘗試,這或許就是李建永雜文創作不斷出新的“源頭活水”吧。

魯迅先生講過,“創作總根于愛”。作為“批判的武器”的雜文,李建永給它歸納了兩句話:“雜文的四大要素:立論與褒貶,諷刺與幽默。立論是說理的準星,決定了雜文的這一特定體裁;褒貶是批判的態度,體現著雜文家的人生觀與世界觀,以及文章的思想深度與創新程度;諷刺與幽默是雜文創作最主要的表現手法,是本色生活的生動體現,也是文章之趣味性與文學性的精彩呈現。”立論,褒貶,諷刺,幽默,是雜文創作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諷刺尤為重要。魯迅先生在《論諷刺》中講過:“現在的所謂諷刺作品,大抵倒是寫實。非寫實決不能成為所謂‘諷刺’,非寫實的諷刺,即使能有這樣的東西,也不過是造謠和誣蔑而已。”先生在《什么是“諷刺”?》中進一步講道:“諷刺的生命是真實;不必是曾有的事實,但必須是會有的實情。”我們檢讀李建永的每一篇雜文,諷刺似乎從未缺位。我們可以通過其雜文筆觸,看到生活的真實面貌,理解人性的復雜與矛盾;細細咀嚼李建永的每一篇雜文,其藝術魅力正在于直率銳利與幽默詼諧,如同一把得心應手的“柳葉刀”,剖析社會之弊端,揭示人性之弱點,提點人走向正途。所以建永才說:“對于雜文創作來說,沒有諷刺就沒有雜文。在冷峻的諷刺背后,有深思,有深情,有熱淚。”由此可見,李建永在雜文創作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面,已經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特別是在魯迅作品多年來的熏陶和引領下,真正開啟了李建永雜文創作的嶄新征程。

拉拉雜雜寫了這么多,評價未必到位,僅為一斑之窺,一孔之見,敬請大方之家多多賜教,吾將虛心接受,深心感謝!在此,我想借用李建永《文章論》所引清代詩人龔定庵的一句詩為本文作結,也算是對建永的一個評價吧:“著書不為丹鉛誤,中有風雷老將心!”

【作者簡介】郜潤科,陽泉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

責任編輯:曹桐桐

猜你喜歡
創作
咱也過回『創作』癮
創作鑒評
寶藏(2020年10期)2020-11-19 01:47:54
當創作不再是幸福的事時
現代裝飾(2020年7期)2020-07-27 01:27:46
創作之星
創作(2020年3期)2020-06-28 05:52:44
《如詩如畫》創作談
《一場說來就來的雨》創作談
納蘭詞對當代詞創作的啟示
中華詩詞(2019年5期)2019-10-15 09:06:10
《一墻之隔》創作談
創作隨筆
文藝論壇(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創作心得
小說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日韩|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91麻豆久久久|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人喷水在线观看|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久久|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成人日韩视频| 国产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亚洲区一区|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性色一区|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亚洲精品老司机|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久久美女精品| 91精品国产一区|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vvvv98国产成人综合青青|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国产色婷婷| 国产99精品久久|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曰AV在线无码|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日本高清免费一本在线观看| 免费一极毛片|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亚洲VA中文字幕| 99re精彩视频|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免费看a毛片|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亚洲αv毛片| 婷婷色在线视频| 久久国语对白|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vvvv98国产成人综合青青|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天堂|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