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21日,俄羅斯從位于其本土阿斯特拉罕州的第四發射試驗場發射了一枚未攜帶核戰斗部的“榛樹”新型高超聲速導彈,襲擊了位于烏克蘭第聶伯羅市的烏克蘭南方機械制造廠。
根據各方推測,此次出場的“榛樹”高超聲速導彈很可能由RS-26“邊界”彈道導彈改進而來。RS-26“邊界”彈道導彈由莫斯科熱工研究所從2006年開始研制,原計劃2015年首裝俄羅斯戰略火箭軍第29伊爾庫茨克師,但在2015年完成最后一次試射后便杳無音訊,相關研發工作也于2018年終止。不過現在看來,這款導彈的研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復,所以現在能夠用于戰斗。
RS-26“邊界”彈道導彈采用公路機動發射方式,其導彈發射車采用MZKT-79291型12X12輪式高機動卡車底盤。每枚導彈可攜帶六個爆炸威力為5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采用“慣性制導+‘格洛納斯’衛星制導”的復合制導體制。資料顯示,“邊界”彈道導彈擁有兩種不同的設計方案,其中一種為采用兩級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的方案,最大射程6000公里,另外一種為采用三級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的方案,最大射程據稱達到約11000公里,最高飛行速度可達20馬赫以上。
“榛樹”高超聲速導彈很可能是兩級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設計方案的RS-26“邊界”彈道導彈的改進型,應用“火箭助推-滑翔”技術路線,具體來說就是在RS-26“邊界”彈道導彈的兩級固體燃料火箭助推器上,配備一個采用雙錐體/升力體(類乘波體)的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作為有效載荷,該飛行器可能為“先鋒”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彈頭。
“先鋒”在過去據稱是俄為RS-28“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配套研制的,再入大氣層后能以20馬赫的速度機動飛行約1000千米,敵方的防空和反導系統無法攔截。
這次襲擊如真像烏克蘭方面宣稱的那樣“導彈飛行距離不到1000公里”,可謂是“牛刀殺雞”,因為在這個距離上俄軍有太多武器可以選擇,如“伊斯坎德爾”導彈、Kh-101巡航導彈、“口徑”巡航導彈以及“匕首”高超聲速導彈等。俄方選用“榛樹”有多重用意。就表面而言,發射“榛樹”可在實戰環境下檢驗新型導彈的作戰性能,為接下來的改進鋪平道路。深層次講,俄此舉是在向烏克蘭和西方國家發出戰略性的警告。2024年11月17日,美國總統拜登授權烏克蘭使用遠程武器攻擊俄境內目標,英法等國隨即跟風作出類似授權。11月19日,烏軍使用美國提供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襲擊了俄羅斯卡拉切夫市的一個倉庫,引爆了儲存在距離烏克蘭邊境約115公里的大量彈藥,之后,烏克蘭又首次使用英國提供的“風暴陰影”巡航導彈襲擊俄境內目標。
11月24日,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接受采訪時說,“榛樹”導彈傳遞的意思是“想都別想”。有報道稱,“榛樹”事件后,基輔尋求獲得美國“薩德”反導系統,或升級其手中的美制“愛國者-3”反導系統。但有分析認為,從技術指標上看,目前這兩種美制反導系統都無法應對“榛樹”。即使是“愛國者”系列反導系統中的最新型號“愛國者”PAC-3MSE,其總體上仍屬于末段攔截系統,僅具備攔截中近程彈道導彈的能力,無力應對“榛樹”這類新型中遠程彈道導彈?!八_德”反導系統雖號稱是唯一可在大氣層內和大氣層外同時實施攔截的反導系統,最大攔截高度達150公里,但也只能對付射程3500公里左右的傳統中程彈道導彈,尚無力攔截具備機動變軌能力的新一代中程彈道導彈。
俄方此次在“榛樹”的使用上還是有所克制的。結合烏克蘭被襲擊現場的視頻與照片推測,“榛樹”在首次參戰中攜帶的是一種無裝藥或裝藥量較少的集束戰斗部,主要通過子彈藥的動能對目標物進行毀傷。雖然俄方說沒有向美國通報的義務,但美方聲稱事先通過相關渠道了解到這次試驗。
動用“榛樹”也是俄對美國將在歐洲地區部署中程導彈的回應。2024年6月28日,俄總統普京表示,俄可能恢復陸基中程和短程導彈的生產和全球部署。RS-26一度被廣泛視為中程彈道導彈,此次其衍生品“榛樹”投入實戰,就是在表明俄未來想要擁有和部署自己的中程導彈輕而易舉,美國及其附庸國最好還是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