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慧,一個讓人敬佩、贊嘆、感慨的名字:我們敬佩她的英勇無畏,面對敵人時超乎常人的堅毅和勇敢;贊嘆她的深情與奉獻,與毛澤東之間的愛情深厚且純粹;感慨、惋惜她的偉大犧牲,年僅29歲,卻為了心中的信仰和廣大人民的幸福,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957年,毛澤東主席追憶夫人楊開慧和革命戰友柳直荀兩位烈士時作《蝶戀花·答李淑一》一詞:“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詩中將楊開慧比作驕楊,情真意長。楊開慧不僅是毛澤東主席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她的事跡和思想激勵了無數年輕人,尤其是女性。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先烈,湖南女子學院將學校劇場命名為“驕楊劇場”。2024年12月18日,《毛澤東的青少年時代》新書發布會暨原創舞臺劇《驕楊戀歌》展演在湖南女子學院驕楊劇場舉行,發布會、展演圓滿成功。隨后,《驕楊戀歌》作曲、編劇陳君凡介紹了該劇的創作歷程。
舞臺劇《驕楊戀歌》講述了毛澤東與楊開慧之間浪漫、曲折、感人的革命愛情故事,由火熱的愛情、板倉的思念、血染識字嶺三幕組成,對應楊開慧與毛澤東相戀于北京,帶著三個孩子回到板倉老家組織鄉親繼續開展地下斗爭,最后堅貞不屈,在長沙識字嶺慷慨就義這三個階段的故事。舞臺上,演員用臺詞、舞蹈、歌曲等多種形式呈現楊開慧的行為、思想及精神,多元效果讓觀眾耳目一新。
陳君凡說,《驕楊戀歌》劇目創作中,實現了兩個“第一次”——第一次將毛澤東與楊開慧崇高的革命愛情故事作為全劇內容與題材,第一次以毛澤東與楊開慧書信和詩文原稿作為文本,創編成一部完整的結構新穎的舞臺劇。“在結構上,我們基于真實的事件,沒有強加歌舞劇中常規呈現的沖突、矛盾事件。這讓作品渾然天成,真實的故事最真摯感人?!?/p>
談到《驕楊戀歌》的呈現形式,陳君凡表示,導演張偲偲堅持多元化的舞臺藝術表現形式,大膽打破各種傳統舞臺藝術形式,融合多種舞臺劇藝術元素的表現形式。朗誦飽含深情、直抵人心,舞蹈用肢體語言展現力量與韻味,歌曲激昂,還巧妙地運用燈光、舞美等元素,每一個場景都能將觀眾帶回那個風云激蕩的革命年代。燈光隨著劇情的起伏或明或暗,在展現楊開慧與毛澤東相戀時柔和而溫暖,仿佛將兩人之間熾熱又純粹的愛意灑滿整個舞臺;到了板倉的思念情節,燈光則變得略顯黯淡,帶著一絲惆悵與孤寂,映襯出楊開慧獨自堅守、望眼欲穿的心境;而在血染識字嶺的悲壯時刻,燈光冷硬甚至黑暗,營造出一種壓抑又悲憤的氛圍,伴隨著演員的獨白,觀眾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堅定信仰和不屈斗志。
演出落下帷幕后,現場觀眾紛紛贊揚這場生動的舞臺?。骸啊厄湕顟俑琛贩浅3晒Γ浅8腥?,看完眼睛都要哭腫了。”“觀看《驕楊戀歌》時,深深被音樂的力量感召,感受到楊開慧集真善美于一體,可歌可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