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已經絕經兩年了,但最近兩個月又出現了類似月經的出血,而且出血并不規律。我做過宮頸癌篩查,并沒問題?!贬t生根據患者李女士描述的情況,認為需要做婦科超聲檢查和分段診刮內膜病檢。
檢查結果顯示,李女士患有子宮內膜癌,隨后李女士接受了手術治療,術后不需要行化學藥物治療和放射治療,目前隨訪狀態良好。
哪些人群容易被子宮內膜癌“盯上”?
肥胖、高血壓、糖尿病、不孕及絕經延遲的人,或伴有多囊卵巢綜合征、林奇綜合征、長期服用單一雌激素或他莫昔芬等的人群容易被“盯上”。
哪個年齡段的人更容易被子宮內膜癌“青睞”?
子宮內膜癌的平均診斷年齡為63歲,其中90%發生于50歲以上女性,高脂、高熱量飲食和低運動量的生活方式對其影響較大,導致子宮內膜癌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哪些“蛛絲馬跡”可以發現子宮內膜癌?
絕經后陰道出血、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及月經紊亂,血性液體或漿液性分泌物,宮腔積膿引起下腹疼痛、惡病質等。
子宮內膜癌的診斷及治療
子宮內膜癌的診斷依據包括病史、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婦科超聲、磁共振等),以及分段診刮及宮腔鏡檢查等,組織學檢查是確診子宮內膜癌的依據。
手術是主要治療方法,化學藥物治療和放射治療常用作輔助治療。對于早期的子宮內膜癌,單純手術通常能夠解決問題。
哪些因素影響子宮內膜癌的預后?
總體而言,子宮內膜癌預后良好,5年生存率可達81.2%。影響預后很重要的因素是分期,目前最新分期已納入了分子分型。該分子分型共有四類,按優劣順序排列為:POLE突變型、p53野生型、MSI-H/dMMR型和p53突變型。
建議有遺傳癌癥風險患者、具有復發轉移風險的患者及晚期患者應進行分子分型檢測,為個體化治療提供信息。
哪些方法預防子宮內膜癌?
★養成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控制體重,穩定血糖、血壓及血脂水平。
★重視絕經后陰道出血及圍絕經期月經紊亂的診治。
★高危人群密切隨訪及監測子宮內膜。
★正確掌握雌激素應用指征以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