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大腦的某個部位因為血液供應中斷,導致腦組織出現缺血、缺氧現象,這些部位的腦細胞慢慢就會“壞死”。由于大腦控制著人身的運動、感覺、語言等功能,一旦某部分腦組織的細胞壞死,可能會出現一側身體的活動或感覺障礙,甚至語言障礙,嚴重的還可能危及生命。
腦梗死為什么會發生?
腦梗死的根源在于腦血管的問題。我們的血管就像是體內高速公路,運輸著血液中豐富的氧氣和營養給大腦。當血管出現了“堵車”現象,比如由于血管內壁形成了斑塊(像血脂、血栓等沉積物),或者血管本身因為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變得“狹窄”甚至“堵死”,血流就沒辦法順暢地流到大腦的某些區域,腦梗死就可能發生。
腦梗死有哪些癥狀?
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最典型的表現就是突然感覺一側手腳無力,甚至無法活動。
言語障礙:有些人會突然說話不清楚,或是無法理解別人的話。
視力異常:可能會出現雙眼視野變窄或一只眼睛視力減退。
頭暈、步態不穩:有時候,腦梗死也會表現為突然的頭暈、站不穩或無法行走。
嚴重頭痛:部分患者會出現劇烈頭痛,這種情況常見于較嚴重的腦梗死類型。
一旦出現這些癥狀,不管它們持續多長時間,都要引起重視,盡快就醫。
如何預防腦梗死?
腦梗死雖然很是可怕,但是只要生活中做好預防,就可以有效降低發病風險。以下幾條建議簡單易行,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1.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
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是腦梗死的危險因素,控制不好,腦梗死的風險就會上升。以下是一些簡單的控制方法:
定期監測血壓:高血壓是腦梗死的最主要風險因素。可以在家中配備1個電子血壓計,尤其是中老年人或有家族病史的人,最好每周測1次血壓。
限制糖分攝入:糖尿病患者腦梗死風險較高,尤其是長期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因此,少吃甜食,盡量避免飲用含糖飲料,也可以嘗試用少量多餐的方式來穩定血糖。
均衡飲食,控制血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物、肥肉等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可以幫助降低血脂。用橄欖油等健康油代替動物油,少吃含有反式脂肪的零食,像薯片、甜點等。
2.戒煙、限酒
吸煙和飲酒是腦梗死的“幫兇”。煙草中的尼古丁會導致血管收縮,增加血液黏稠度,使血管更容易堵塞。而飲酒過量會加重心腦血管的負擔,長期飲酒者的血壓波動大,容易誘發腦梗死。
戒煙:無論什么時候戒煙都不晚,可以通過尋求專業的戒煙指導、使用戒煙產品來逐步消除煙癮。
限酒:適量飲酒對心腦血管有一定益處,但過量則適得其反。一般來說,每天男性不超過2杯(相當于1瓶啤酒),女性不超過1杯為宜。最好選擇低度酒類,比如紅酒、米酒等。
3.堅持適量運動
運動是保持血管健康的方式之一。適量的運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降低血壓、幫助控制血糖和血脂。其實,不需要大強度的運動,每天30分鐘左右的輕中度運動就足夠了,比如:
快走或慢跑:不需要特別的場地和裝備,找個空氣好的地方,每天堅持30分鐘,可以顯著降低腦梗死的風險。
游泳、騎自行車:這些運動對心腦血管健康有益,特別適合那些想要活動但怕關節損傷的人群。
跳舞、打太極拳:適合中老年人的運動方式,既有趣又不容易受傷。
4.健康飲食
日常飲食和腦梗死息息相關,以下飲食習慣可以幫助保護血管健康。
低鹽飲食:攝入過多鹽會導致高血壓,進而增加腦梗死的風險。成年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建議不超過6克,約等于一啤酒瓶蓋的量。
增加膳食纖維: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谷物(燕麥、糙米等)、豆類、蔬菜和水果,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改善血糖代謝。
適量蛋白質:選擇優質蛋白,如魚肉、雞肉、豆腐等,避免攝入過多的紅肉。紅肉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酸,容易導致血脂升高。
5.保持心理健康,管理壓力
長期壓力過大會影響血壓,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態對預防腦梗死很重要。
學會放松:當感到壓力大時,可以通過深呼吸、冥想、練瑜伽等方式來放松身心。
社交活動:經常與朋友、家人交流,不僅能緩解壓力,還能獲得情感支持,保持心情愉快。
規律作息:充足的睡眠對于身體各項功能的正常運轉非常重要。熬夜會使神經系統疲憊、免疫力下降,長期下來對心腦血管健康不利。
6.定期體檢
有些腦梗死的風險因素并沒有明顯癥狀,如高血脂和輕度高血壓。所以定期體檢至關重要,尤其是中老年人,建議每年做1次全面的體檢。
檢查血脂、血糖和血壓:這些指標可以反映心腦血管健康狀況,及時發現異常并加以干預。
頸動脈超聲:對于有腦梗死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頸動脈超聲可以幫助發現動脈硬化的早期跡象,從而進行早期預防。
(通訊作者:石鵬 延安大學咸陽醫院 郵編:7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