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金融監管總局官網發布《關于印發保險公司監管評級辦法的通知》(下稱“《辦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
《辦法》近一步健全了保險機構監管評級分類監管,評級維度包括公司治理、償付能力、負債質量、資產質量(含資產負債匹配)、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經營狀況、消費者權益保護及其他,將評級結果分為1-5級和S級,評級結果作為市場準入、現場檢查重要依據,正處于重組、被接管、實施市場退出等情況的保險公司,直接評為S級,不再參與當年監管評級流程。《辦法》還設置了“一票否決”機制,即公司單項風險過大將下調評級結果,推動險企聚焦業務發展的風險管控。
《辦法》統一了各類型保險機構的評級框架。監管評級適用于在中國境內設立的、開業滿一個完整會計年度以上的保險公司。2024年4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了《人身保險公司監管評級辦法》,本次《辦法》則統一了保險集團(控股)公司、財產保險公司、人身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以及外國再保險公司分公司的評級框架。
《辦法》通過“定量+定性”的方法進行綜合評估,要求當年評級工作應于下年3月底前完成。監管評級要素包括公司治理、償付能力等共8項,均由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組成,其中,公司治理、償付能力權重最高,均不低于15%。在對各評級要素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得到其整體風險大小確定評級結果。
具體來看,各項評級要素均由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組成,評級要素的權重之和為100%。其中,公司治理、償付能力權重不低于15%,負債質量、資產質量(含資產負債匹配)、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權重不低于10%,經營狀況、消費者權益保護權重不低于5%。
此外,金融監管總局根據不同類型保險公司的業務和風險特征,可以設置差異化評級要素,權重不高于15%。而且,原則上當年的監管評級工作應于下一年3月底前完成,在監管評級運行初期將適當延后完成時間。
根據《辦法》的規定,評級結果分為6級,設置“一票否決”機制。不同類型公司的監管評級結果均為1-5級和S級,數字越大風險越大。對于2級公司,根據得分進一步細分為A、B、C三檔;3級和4級公司細分為A、B兩檔。對于正處于重組、被接管、實施市場退出等情況的公司,直接列為S級。
《辦法》設置了“一票否決”機制,即公司單項風險過大將下調評級結果。例如,若保險公司存在公司治理嚴重缺陷、償付能力不足、流動性風險較大等問題,評級結果應為4級及以下。
監管部門根據評級結果對公司實施分類監管,扶優限劣。評級結果為1級和2級的,可降低現場檢查頻率,并在機構和人員準入、產品開發、業務試點等方面給予支持。評級結果為3級的,區別情形采取提高非現場監管分析頻率、要求公司提交風險管理改進計劃等措施。評級結果為4級的,可以采取限制向股東分紅、限制增設分支機構、限制業務范圍等措施。評級結果為5級的,應制定實施風險處置方案,視情況依法安排重組、實行接管或實施市場退出。評級結果為S級的,應當依法加快推進重組、市場退出等工作。
東吳證券分析認為,《辦法》進一步健全分類評級監管,利好保險行業穩健發展。本次監管評級制度進一步完善,有利于加強保險業風險防控,更有效引導保險公司理性、合規經營。在分類監管的大背景下,經營穩健的頭部壽險公司將進一步鞏固優勢,提升自身競爭實力。隨著行業分類監管文件的落地,可能將加快風險主體的重組或退出,有利于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作者為專業投資人士)